标签:
杂谈 |
最近一段时间网络上有一部关于陈冠希的纪录片非常火爆,陈冠希自从08年的艳照门事件之后很少出现在大陆观众的视野内。应该说这个视频的发布,是一次带有试探性的营销行为。2008年之后陈老师有过几次复出的尝试但是大都以失败告终,不知道这次的“试水”是否会与以往不同。
细数一下陈冠希艳照门之后的复出轨迹:2008年7月,他只有一句台词的《蝙蝠侠:黑暗骑士》上映,2009年4月,他主演的《神枪手》并没有在大陆获准上映。2009年之后,陈冠希改变了策略,试图通过参加一些慈善活动来重塑形象,但是也宣告失败。09年8月的香港赈灾义演他被禁;2012年他发布粤语嘻哈专辑《三角度》,媒体和乐坛都几乎把这张专辑骂到死;2013年他在深圳开演唱会,试图以潮流教主的态度回归,再次失败;2014年参演小成本网络剧《探灵档案》,试图通过管制较宽松的网络曲线回归,这个网剧虽没被禁,可是网民却反应冷淡。
在2014年,陈冠希还低调拍过一部悬疑电影《密室不可逃脱》,这是该“密室”系列的第三部,前两部都是由苏有朋主演的,票房还不错。可惜这一部至今也没有上映。
其实相对于演艺圈里吸毒、嫖娼的劣迹演员来说,陈冠希被“封杀”确实有点冤枉,毕竟陈老师也是一个受害者,说到底他只不过是一个爱好摄影的文艺青年而已。前一些日子跟电影圈的朋友聊起了陈冠希,谈到他现在的票房号召力的问题,今天就让我们分析一下陈冠希老师的票房号召力。
http://ww2/large/6262ef9dgw1eyz10k0mkbj20dw07vglw.jpg
之前我在文章中梳理过一个自己的票房理论体系:
1、
2、 电影票房的6个模块构成:
(1)、题材;
(2)、卡司阵容;
(3)、电影质量;
(4)、档期;
(5)、宣发力度;
(6)、非市场因素。
这里面一个明星对票房的贡献也就是所谓的“票房转化率”该如何准确的计算在目前的中国电影市场上是一个难题。由于陈冠希离开电影已经很久,他是一个巨大的“变量”,他会对今天的电影市场有多大影响力就更加难以预估了。下面让我们先分析一下其他明星对于票房贡献值。我们选取两个群体,一个是小鲜肉,一个是老艺人。
一、小鲜肉的影响力分析
目前市场上最火的小鲜肉莫过于吴亦凡和鹿晗了。两个毫无电影表演经验的韩国当红组合出身的艺人在电影市场上可以说是炙手可热。
吴亦凡第一次“触电”献给了徐静蕾,2014年徐静蕾导演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最终票房是2.8亿元。卡司阵容里包括吴亦凡、王丽坤、徐静蕾等。这是一部浪漫的爱情文艺片。徐静蕾之前导演过的作品, 2010年《杜拉拉升职记》,老徐和黄立行、莫蔚文主演,票房1.2亿;2011年《亲密敌人》,由老徐和黄立行主演,票房1.1亿。在2010年中国总票房是101亿,2011年中国票房总收入131亿,而2014年总票房则高达296亿元。
如果从老徐导演的电影票房增长率来看,2014年的《有一个地方只有我们知道》的票房增长属于随着中国票房市场整体总量的正常增长,吴亦凡的贡献并不大。
下面我们再来看一下鹿晗。他今年主演了两部电影,一部是杨子姗,陈柏霖,归亚蕾、鹿晗等主演的韩国剧本改编的《重返20岁》票房3.6亿;另外一部同样是翻拍韩国经典悬疑电影《盲证》由杨幂和鹿晗主演的《我是证人》,票房2.1亿元。2015年中国电影总票房大约在430亿左右,从这两部电影的票房上来看没有什么突出的地方。
最主要的是这两位“网络红人”的粉丝群体与电影观众群可以说是高度重合,都是以90后为主。吴亦凡在微博上的粉丝有1235万,鹿晗也是1201万,两人有着几乎一样的影响力。就算是这样,可就目前来看,两个人的票房转化率都属于正常值,并没有超出预期。而目前另外一个更火爆的小鲜肉组合“TFBOY”又在走他们的老路,他们的粉丝群体年龄更低,更狂热,他们到底能给电影带来多少票房,明年我们拭目以待。
二、老艺人影响力分析
分析完小鲜肉,再看看老艺人,目前微博“粉丝之王”是姚晨,粉丝数高达7849万。另外一位粉丝数虽然没有姚晨高,但是属于是最善于炒作的“话题女王”范冰冰,粉丝数4233万。
我们来看一下正两位既不缺话题性,也不缺粉丝的两位资深女艺人的票房影响力大概有多少。范冰冰今年主演了两部戏,一部是和另外一位“韩归”韩庚主演的文艺片《万物生长》,票房1.5亿,另外一部就是《王的女人》票房也只有1.3亿,范爷的影响力与票房完全不成正比。而“粉丝女王”姚晨最近几年主演的电影作品很少,今年《九层妖塔》卖了6.8亿,可以说跟她关系不大。《捉妖记》里也是客串一下,近几年确实找不出什么正经的电影作品。另外,我们再去看一下承包了今年暑期档的“票房女王”白百合的粉丝分别是2千万,徐峥的粉丝只有6百万,郭敬明则有3千9百万。
三、粉丝转化成观众的成本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不管是小鲜肉还是老腊肉,网络上的人气指数和电影票房并没有太直接的关联。
为什么微博的粉丝数量和演员的票房体量并没有形成正比呢?
现在微博上的数据确实不够真实。另外从粉丝转化成观众的比例也难以测算。这主要是因为跟看电影的成本有关。一个普通观众要去电影院看一场电影的成本有多少呢?
1、 金钱成本:电影票、交通费、饮食费用等。单个人的成本超过100元。
2、 时间成本:路途、观看电影,整体测算平均时间在4个小时左右。
所以有大把青春可以荒废同时也不差钱的90后甚至00后才会有足够的精力去支持他的偶像。譬如郭敬明的《小时代》都会选到暑期刚刚开始的档期,而狂热的中学生们粉丝也会把这个系列的票房体量稳定在5亿左右。
网络上的关注度容易聚集,来的快去的也快,成本低,不需要车马劳顿。我免费看你脱衣服给是一回事,而耗费时间和金钱去电影院又是另外一回事。年龄越大的粉丝转化率越低,因为他们都很忙,也有更多的选择。
陈冠希的微博粉丝数有2千多万,粉丝应该80后为主。对于陈冠希这样一个卡司“变量”到底能带来多少票房的问题,只能通过市场去检验。电影票房的构成非常复杂,“IP决定论”更有说服力,而单纯一个明星带来的电影票房很有限。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