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原著和电影的关系我在《霍比特人1》的影评里已经说过,在这里不妨再多提几句。当年托尔金在学生的试卷上无意中写出的这部童话故事,可能一开始的想法仅仅是为了让父母在给不爱睡觉的孩子讲故事时多一个选择而已。可是这位牛津大学的教授,古英语专家显然脑子里有太多神话故事可讲了,一部薄薄的童话书显然已经无法承载他脑海中那些波澜起伏的口口相传了几千年的神话故事,于是二十年后《魔戒》三部曲横空出世了。
《霍比特人》与二十年后的《魔戒》明显不同,它是一部非常适合母亲或者白发苍苍的老奶奶在夜晚读给孩子们听的童话故事。语言调皮可爱,画面感十足,丝毫没有电影中表现的那样黑暗凶残。仔细阅读这本书,你的脑海里甚至都能浮现出这样一幅美好的画面:在一座哥特式的塔楼上,烛光闪烁。满脸褶皱的奶奶读完一段故事之后摘下眼镜合上书,慈祥的抚摸着孙子的脸说:好了,汤姆,该睡觉了。而汤姆一定会瞪大了眼睛问:奶奶,史矛革真的去长湖镇喷火了吗?奶奶耸了耸肩接着说:啊哦!小汤姆。我的直觉告诉我,这可是我明天晚上的工作。但是现在,我可爱的孩子,你得睡觉了。说完奶奶亲了一口小汤姆的脸蛋就起身关上门走了。
没错,霍比特人就是这样一部充满爱心的童话书。但是在导演彼得·杰克逊的手下他却完全变成了一部真正的《魔戒》前传,它的童话属性几乎被全部抹掉了,彻底地变成了一部暗黑系列神话。
如果说第一集里还多少带有一些原著影子的话,那到了第二集这个死胖子上来就玩真的,彻彻底底的把我们带入到了那个令人恐惧的暗黑世界里。
反过来看托尔金的故事,在这一集的开篇应该是非常幽默的(当然整部小说都是很幽默的)。托尔金带着小矮人来到了换皮人的屋子,为了不惹恼换皮人,托尔金先是给换皮人讲故事,然后小矮人一个个滑稽的出场,但是这样的情节在电影里是完全看不到的。
至于精灵王、精灵王子和女精灵之间的宫廷内斗,以及女精灵和小矮人之间的情感也都是导演后期为了剧情的丰满而杜撰的。这在一部童话故事里是不可能出现的。
彼得·杰克逊牛逼的地方在于,他让电影的整个框架和故事脉络完全按照原著的节奏去推进,但是在内容呈现方式上却跟原著没有半毛钱关系,他换成了自己想要的风格。我不知道如果托尔金老先生看了这样改变过的《霍比特人》会有什么感想,如果他还有能力从坟墓里爬出来的话。
电影院里好多父母都是带着孩子一起去的,但是孩子们确实看不太懂。我想这可能是因为有些父母曾经看过原著的缘故,或者是被第一部里那些淡淡的田园风光和滑稽的小矮人所误导吧。
如果不谈原著,仅仅单纯从电影的角度来说。我觉得它作为《魔戒》前传,除了电影拍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进步之外,在这一集里还增加很多文戏,而且这些文戏带有强烈的英国戏剧风格。这样的风格会让很多人感觉枯燥。当然,这很正常,对于吃惯了美国爆米花和国产臭咸鱼的观众来说,这样的文雅确实难以接受。
还有人说史矛革在地洞里那一段太罗嗦了。我无耻的笑了。我想这样的观众可能只适合看《爸爸去哪儿》吧。哦!如果那也算电影的话。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