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谈养气(三)
(2009-11-06 09:48:26)
标签:
杂谈 |
我们要享受生活,反过来说要享受生命,提升到享受生命。如果活着就不幸运,活着就不幸福,我的生命是怎样脉动的?我的生命感觉怎么样?我的生命怎样和生活融为一体,打成一片?如何与我的精神融为一体,打成一片?这些都要好好地去感觉才行。很多人学佛学了一辈子,老佛爷说的是老佛爷说的,祖师说的是祖师说的,与自己毫不相干。精神上一肚皮的佛法,一肚皮的学问,但遇到具体的事情,就象油是油,水是水了,不能象打酥油茶一样,酥油与茶融为一体了,上面有油、中间有油、下面还有油,不会离皮离水的。所以,我们一定要找到切入点,把生命、生活、工作、学问和我们的精神丝丝入扣的去料理。料理了以后,道气才出得来。我见了那么多有学问的博导,包括这一段时间遇到几名教授,一看,那个感觉,尽管很用功,但都觉得有点麻烦。更多的人就完全脱了节了,学问与精神脱节,精神与生命脱节,这样怎么搞得好呐?
我经常说,一些人有道气。他一出来就有一种道气的感觉,你就觉得舒服,你就敬畏他,你就愿意接近他,你就信服他。没有道气的人哪怕学问也大头衔也大,很了不得,但一听他讲就不是那味道,就不舒服。所以,如何把这个转过来,就象我们吃饭,不能吃了就拉肚子。天天吃饭天天拉肚子,你就搞不好。吃了饭一定要消化吸收,转成自己的嘠嘠,变成自己的能量,你才对仨,消化系统健康,消化系统正常才对。搞学问也是这样的,学也是一个消化过程,转化过程,把别人的东西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一定要这样下手,自己的气才养得起来。
山林气当然是出尘的,主要是指我们的内修,要成佛成仙。尽管我们还不敢说你就能成佛成仙,但是我们在社会中生活,和这种人打交道,觉得很清朴、很雅、很秀,没有俗气、霸气,没有那种莫名其妙的习气。很舒服,很安逸,这个才是真正的享受生活、享受生命。山林气主要是面对自己的生命,面对自己的精神而言。我们精神装了些什么东西?自己盘个点。在床上睡不着的时候,把自己的精神内容拿来扫描一遍,两遍,三遍,熟悉一下自己的精神内容到底是啥东西?我们的精神内容是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接受外面的信息,一个是你情绪化的东西。你自己情绪化的东西,我今天生气了,我今天欢喜了,我今天又怎样了,它就是情志、道德上的东西,用佛教的话来说,就是第七识上的东西;外面的信息都是第六识上的东西。怎样把这些东西化过来?你自己经常扫描一番,就会心中有数了,清气多还是浊气多?道气多还是红尘烟火气多?如果俗气多,怎样使自己雅一点?少来点俗气多来点清气,多一点道气,这就很重要。
山林气还有一个智慧层面,养山林气并不说你象诸葛亮刘伯温一样,至少你还是要有山林味嘛,有山林气的脑壳永远是清醒的,不会在红尘中迷失方向,在社会中永远保持一种清醒的态度,面对生活、面对生命他清楚,这个非常难得。很多人,那怕学佛学道的人,到了那个时候未必清醒。我看到一些学佛的人,一说就是我要拜佛、我要烧香、我要念咒、我要打座,我要观想,对不对?对,没说这是错的。但你看他后面的动机是什么?他动机错了,他总是觉得这些可以趋吉避凶福报好。学佛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一是得智慧,一个是得自在,并不是说,好事情我处处去抓,坏事情要躲,冤家债主永远不上门,这不行。冤家债主,你歉人的债要还,躲是躲不掉的,那都是侥幸心理,只想得好处不想得坏处,这样的人永远成不了佛。成佛的人是好事也不推,坏事也不躲,有什么事都坦然面对,这样才叫人过的日子。如果天天都是烧香磕头,找个女人要漂亮的、当个官要轻松的、人前要体面,工资要高,红包要大,天天都是汽车不要撞我,我也不要撞人家,啥子祸事都不落到自己头上来,这些都是乡愿,很俗气的一种感觉,大丈夫都是敢作敢为。
首先我们要智慧,我们不能糊里糊涂过一日子,要清楚一些、明白一些,遇见别人不能解决的问题,我解决了;别人解不了的难题我能解决,这个智慧要在这方面落实。今天这个业务谈不好,我回去念一天佛,明天签单了,哪有这么好的事情呐?发了一个传票来了,冤家债主找上门来了,他去打个普佛、放个焰口,人家冤家债主就不找你了,这想法都不好,但经常就有学佛的在搞这个名堂。也不是不能搞,也可以搞一下,但关键是你自己,该做什么就做什么,躲脱不是祸,是祸躲不脱,所以智慧不能落在这个方面,你一搞这些事情你就是有贪心嘛,就是一个懦弱心,一个依靠心,巴不得把佛靠到,把菩萨靠到,啥事都是菩萨在帮你做,帮你还钱帮你还债,啥事都推到菩萨身上,那也不是好事情。所以,我们一定要有智慧,智慧就是你是人就以人的办法解决人间问题,你不能以佛的办法来解决人间问题。佛的问题是在极乐世界里去解决,这里不要用。
另外一个得自在,我们生活之中、我们工作上肯定有不少障碍,精神上也有很多障碍,我们怎样把这些障碍排开?日常生活中的障碍如何搬开?这就需要智慧介入,也需要意志的介入;精神上的障碍如何搬开?就要加强修养、学修并进,还需要智慧的投入,这是双管齐下的,没有智慧哪来自在?没有自在哪来智慧?所以学佛要学到这个方面来,学国学,孔孟老庄,我们都要从这方面来检验自己,我是否能够有智慧?比别人有更高的智慧?我是不是比别人过得潇洒?还是心情郁闷?不到心姐姐那里去报道,到那里去报道也不便宜,三百元钱一个小时,对穷苦人来说太难了,对那些有钱人一个月几万块钱的当然容易,十次一百次都包了。
英雄气,我们现在人生活得很懦弱,很多人我都感觉懦弱。我还比较喜欢刘大姐,她的英雄气还比较足,尽管说还有点“棒喝”的味道,但有英雄气,我就觉得舒服,就象喝酒一样,以前我们喝伍总拿来的原度酒68度,我这没有酒量的人,品一口,喝下去尾锥骨上的气就起来了,一身暖洋洋,特别是冷天喝了,比练了大周天还大周天。人就怕与窝囊的人在一起,那种人话都说不伸展,眉毛都扬不起来,一天弯腰驼背的,低三下气的。偶尔见到还觉得舒服,奉承我、恭维我,但天天这样你就觉得烦了,你天天和他打交道你觉得你的腰干都直不起来了,所以人还是要有英雄气,养浩然正气,至刚至大。这个气,作为中国人这几百年来,从明清以来中国人的正气都很薄弱,不象汉唐,汉唐盛世,那种气就是大气,所以唐诗汉赋的味道就不一样,包括先秦时代的文章都是回肠荡气。明清以来特别是清以来,文字狱以后、反右、文革之时,天天人民日报社论这样那样的,你一看以后向党交心、说话,到现在都转不过弯来,尤其是机关里面现在都难转过弯来,所以也麻烦。
怎样把我们这气摆正、摆顺?阳刚之气,本光法师教我要有阳明正气。英雄气,大家看《水浒》,肯定喜欢武松、鲁智深,李逵还不行,拿起斧头乱砍,大家觉得他并不招人喜欢。尽管讲义气,他只对宋公明哥哥讲,对其他人就是一板斧。武松就有智慧,鲁智深有大智慧,你看他就觉得舒服,从来没有阴暗心理,救人救到底,鲁智深最初救弱女子金翠莲、三拳打死郑关西,到了五台山出家没有一点窝囊的感觉,救林冲、从开始到野猪林、最后还要把林冲送到梁山,你看了确实很舒服;看了宋江就是窝囊气,尽管是大哥,当了大哥腰干从来都没有直起来过,看了也不太舒服。
在社会上,我们也喜欢这样的人,哪个是老大?都要给老大贴起,跟着老大走,升官发财有望,为啥子?老大肯定要有一点英雄气。英雄气是什么?它有包容性、有见义勇为这么一种精神在里面。英雄、大英雄首先是帮助别人,急人之难,它是付出型的,你不付出,不急人之难,凭什么当老大?人家为啥要跟着你?你见了祸事都躲、见了好事就抢,哪个愿意和你一起?英雄气还有开拓精神,不固步自封,裹足不前,既然是英雄他就有一种急先锋的状态,别人不干走的路他敢走、别人不干做的事他敢做,不然他凭什么称英雄?现在并不是说大家拿起刀子在大街杀人是英雄,而是说在你的事业上能够开劈更大的思维空间、能开拓更广的生存空间,多给别人一条路让别人去走,自己也多条路,这才叫英雄。
我们看英雄,首先阳气就重,没有阴气,不会阴阳怪气,不是那种小家巴式的。英雄肯定是聪明能干的,乱局之中他理得顺,他会三下五除二把别人料理不好的事情他就能料理好,走不出的困境他能带大家走出来,这才叫英雄。所以我们还是需要英雄气。书院里面,男生还是要英雄一点才行。总之,要敢于有这些气,要有道气、要有雅气,人与人之间走到一齐,别人会说这个人雅、很爽,不是那种讨人嫌活千年,大家都不想料理的那种。
我今天说的这些,我们也可以仔细料理一下我们自己。一方面你拿眼睛看你周边的人,你欣赏哪一类人?为什么值得你欣赏?你讨厌哪种人?为什么要讨厌?反过来说,你拿你自己喜欢和讨厌别人的标准来审计一下你自己,我又怎么样?我好在哪、我差在哪?我的目标是什么?我们在坐有不少年青人,你十年以后在人格上、人品上应该怎样?应该达到什么目标?自己也可以给自己搞个两年、三年计划出来,使自己两三年后让人刮目相看。以前说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三日不敢,三年达到刮目相看也不得了了。就象上大学拿了一个文凭出来,有这种感觉就不一样。
每个人都应该有个人生目标,大目标不说了,三年五年我要有这么一个变化,怎么样提高?这个我们是需要的。我们不是经济指标,过两天我要买一个拓拓车,三年五年我要换个奔驰车,房子现在50几个平方,几年后要500多平方,不是这样算。是看你人品人格上、智慧上、自己精神状态上有怎样的提升?外面钱的事情我们不敢说,管不到,外面的因缘非我所能把握控制,你们也不见得听我的话。但你自己改造自己应该没什么麻烦,没什么障碍?逆境有逆境的好处,正是磨刀、提升自己的好时候。顺境也是提升自己的好时候,在顺境时我不翘尾巴,我不得意忘形,在顺境中能够保持自己的清醒。逆境中我不垂头丧气,仍然保持我的战斗性,保持我的阳刚性等等之类,你要善于在这方面对人生的要求,对自己人品、性格、五脏六腑之气能够提升,能够调和。所以我们就要说养气,总之不能有俗气。我们看到有俗气的人,真的听不得说他几句话,听几句绝对要走开。
这方面我修行不好,修行好应该俗气一样的听、笑眯眯地听,但我还是不想和他们在一起。我也要有一个目标,以后见了这些人,还是可以泡三天三夜,但自己要有警惕性,自己千万不能也俗气了。用庄子的话来说,要“澡雪精神”,我们现在怎样使自己有澡雪精神的感觉?凤凰涅磐,要有从火里重生的感觉。怎样使自己三五年后真正给人一种焕然一新的感觉?我们在坐的有没有人有这种志气?有,好恭喜你。我们并不是说,今天家里有五十万,明年五百万,我们不要求这个。你们到书院来,三五年后你们精神上有种焕然一新,学问上有所提升、有所丰富。这样就对了
提问:
问:我曾经看过一个禅宗公案,讲的是百丈禅师和马祖道一在一起,听到鸟叫好象是过去了,马祖问他听到没有,就打了他一下,啊扭鼻子,大概就是这样。这个公案我一直没看懂,我只觉得人身上的疼痛就是存在的。我一直没看懂
答:不懂就是好事情,懂了你就不得了了,是菩萨了。这是不能说的,说了就是傻的,我就傻了。不懂就给你道喜了。
问: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菩提如何理解?
答:身是菩提树,每个人都是菩提树。现在哪个还有梳妆台的?我不要梳妆台要个烟灰缸。
袁春:我是第二次听冯老师讲课,我还是听得比较明白,刚我还和我们的朋友说,你提个问题。他说要想清楚后再提。所以我也要想清楚了才提。
答:提问题,多得很,每分每秒都有问题,见了任何事情每个人都会有问题,但这个问题过了他就忘了,这些问题就不是问题。如果有个问题梗了你三年、五年、十年、八年,那这就是问题了,这就需要认真解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