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蛙找家》教案
1.知识与技能目标:
能用轻快而有弹性的声音配合表情演唱《小青蛙找家》,并能模仿小青蛙的动作准确与音乐一起律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听赏、演唱、表演、创编等活动体会小青蛙着急、快乐的不同情绪,感受音乐的美好,理解音乐情绪,表达音乐内容。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生通过演唱和表演,来感受小动物的可爱,从小培养爱护动物的意识。教学设计理念:音乐教育以审美为核心,主要作用于人的情感世界。为了使儿童能在体验中既受到情感的熏陶,又获得形式、技能的领悟,本课将遵循音乐活动课教学的基本理念,努力为学生享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提供机会。为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我在教学中力求将学生对歌曲的感受和参与音乐活动放在重要的位置,让学生在多听、多唱、多动、多想的环境中学习这首歌曲。
教学设计亮点:
1.多种形式感受节奏始终贯穿整节课堂。运用了故事导入体验雨声强弱、陪小青蛙过荷叶桥的游戏、给原唱、个人创编视唱等多种形式享受音乐,感受歌曲整体节奏。
2.表演、创编多种音乐活动感受表现小动物找家的情感变化。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歌曲的理解,这不仅给学生充分表现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意识。
3.小青蛙找家的故事情节贯穿整节课堂,在地图的每个地点都设置了听唱演编的音乐活动,既体现了音乐的娱乐性,又巧妙地突破了教学重难点。并用小组竞争的形式,哪组表现好就把哪组的小青蛙往前过一片荷叶,在游戏比赛中自然的去提高学习积极性。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正确掌握念白节奏,并能用不同的声音、表情、动作来表现出小青蛙找家时的不同神态和心情。
2.启发学生编创新歌词,用肢体语言创设情景表现音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青蛙头饰、青蛙及鸭子手偶。
教学过程:
一、情景故事,激趣导入。
1.老师讲述故事,带领学生在情境中初步模击节奏。
2.引出小青蛙,课件出示小青蛙找家的路线图,出示课题:小青蛙找家。
二、节奏练习,学唱歌曲。
(一)过荷叶桥,节奏练习
1.师生互动,初学节奏
①师生合作初步练习念白节奏,(师)跳——跳跳——跳跳跳(生)呱——呱呱——呱呱呱。
②理解无音高符号,拍手练节奏。
③创编动作练习节奏。双手叉腰“跳跳”,跟着节奏左右摆手“呱呱”。
2.趣味游戏,享受音乐通过跟随音乐节奏做动作,参与荷叶桥的游戏,在快乐中不自觉的感受节奏,享受音乐。播放音乐,带领个别学生、小组学生跟随节奏
|××|××|××|××|×××|×××|×××|×××|做动作。熟悉音乐节奏后,全班一起配上动作通过荷叶桥。
(二)过荷叶台,学唱歌曲
1.互对口型,熟悉歌词老师先有节奏的念歌词,学生只对口型不出声音,并体会小青蛙着急和高兴时的表情、情绪变化。第二遍交换,重点注意最后一句的“家”
有2拍。
2.理解感情,感受情绪
①理解小青蛙找家时着急的神态心情并板书、试唱。
②理解小青蛙找到家以后高兴的神态心情并板书、试唱。
③理解“休止符”并唱准带有“休止符”的旋律部分。
3.感受音乐,学唱歌曲。
①听小青蛙唱一遍。
②与小青蛙合作演唱。
③男女比赛,随琴演唱。
④跟随伴奏,全班合唱。
⑤个别试唱,学生评价。
⑥听赏原唱,跟伴奏唱。
(三)找荷花池,表演找家
1.老师设置情境:跟着音乐节奏和老师预设的情境去体验小青蛙找家时着急和找到家高兴的情感变化。
2.师生共同表演。
三、拓展教学,创编歌词。
1.出示小黄鸭的手偶,提出为小黄鸭编歌的要求,讨论编歌词的方法。
2.为其他动物编歌。熟悉动物叫声的节拍后,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动物,自愿组成小组创编歌曲。
四、课堂小结,课外拓展。
今天,我们做了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帮助小青蛙找到了家,而且帮其他小动物编出了好听的歌,你还想给哪些小动物编歌呢?下课以后唱给你的同学听。跟着音乐节奏运用响板一蹦一跳出教室。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