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尘所理解的缠论“自同构性结构”(20121018)

标签:
缠论股票 |
分类: 6.缠论学习 |
今天大盘有资金再度介入获得了向上突破,很多人或多或少都有所斩获,所以都很开心吧。不过,涨涨跌跌的背后,几多欢喜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多少英雄泪与情,向天问?
资本市场一类,或者说股票市场或期货市场,只是一个科学分类学科之一,本应没有什么特别值得奇怪和好奇的,它不过是当今社会现有银行业的一个更高级别形态形式存在的金融业行当而也。然而,人类社会进步文明到了一定阶段或层次或高度,必然需要以所谓“文明人”的方式谋求并获得发展,不可能再单纯地依靠个体体力或家族力量弱肉强食地以粗放形式的暴力手段获得生产和生活资料。这个阶段,单人个体如此,所以需要学习,国家如此,所以需要教育,社会如此,所以需要法律和制度,但无论如何演化和进步的冠冕堂皇,占有生产和生活资料都是最终目的,其他的都不过是达到这个目的之手段而也!区别只在于,是采用什么样的手段而达目的的,只要别人不反对或别人即使反对也没用或告知别人反对无效即可宣告自己所得是有效的,这就构成了当下人类社会阶段的钱权利状态,比如中日“钓鱼岛”之争就是如此,本是中国领土,那为什么在其倭人行政管辖之下呢?!各自都说是自己的领土,绝无退让可言,这个时候比拼的就是实力,特别是综合国力和军事实力,不要只怪别人贪婪而无厌,要怪就怪咱们自己无能无力吧。近一段时间全国性大规模军演,希望玩点真格的!至少可以耍耍国威,让我打鱼兄弟少受点西洋罪,是该拿出点中国人的骨气来了啊!
资本市场的交易行为在这样的人类社会背景之下显得“相对”的要公平合理一些,当然,不合理和不道德的地方多了去了,我们无法解决,也无力为之,缠师关于这方面的言语和祖国之情足够了,我等还能再说什么?!否则,中国也不会如今天这个样子。
缠论正是在如此这般的历史渊源和人类社会背景下产生的,图表交易市场的“自同构性结构”就是缠论的逻辑起点,当然还可以推而广之运用到凡是有人参与的市场,包括历史和政治。
这似乎扯得太远,以上浅见只是想表达一下所理解的缠论本源背景问题(可能有人会有疑问,缠论本源是缠本身的超越,但缠本身也是缠,否则也就无缠可言了,当然,所缠非此缠彼缠也!)
回到当下市场,到底什么是缠论的“自同构性结构”呢?谨以上证当下走势探讨一下个人浅见,仅限于1999点上来的走势问题。
上证1F/5F/30三个级别图解:缠师为什么说这三个级别的分解就包括了市场全部可能的走势完全分类呢?!
依照缠论标准理论定义和逻辑思维的分解处理(佛尘所理解的缠论“自同构性结构”):
30F图上,1999点上来,结构形态学上,形成一个30F笔中枢(如图),中枢区间【2085.15;2096.16】DD=2063.45;GG=2127.31。中枢之后一笔向上震荡离开中枢未创新高,不算背驰持有待涨,后来一笔回拉中枢(确认中枢),然后一笔向上突破中枢创出新高至2137.55,从此打开6124-1664-3478-1999的一个向上窗口!
道理如此,然而,缠论理论逻辑是如何定义和判定30F图上每一笔向上或向下的开始和结束的呢?理论逻辑上是看次一级别(5F)的“自同构性结构”即“线段”的MACD力度辅助判断结果。
5F图上,0-4线段为30F中枢的形成过程,其中的动力学MACD力度辅助判断不应该有太大问题,关键之处可能在于2-3线段的理论标准定义的把握和应用,严格依照定义,不管3点之前高低起伏点之间如何上串下跳地变幻,只要依照缠论的顶底分型、笔和线段理论标准定义,2-3都只可能是一个缠论线段!其后3-4也是一个线段,4点的类底背驰后一笔向上突破3-4的5F级别走势中枢,受到空方两笔沉重反击,其中多方搞了一个向上跳空缺口的笔走势,1F图上本人分解处理为1个线段(18-19),以标示多头在动力学力度表现上的努力战果和功劳!当下4-5段向上离开中枢,到今天最高点2137.55的位置,5F图上MACD黄白线高度低于前高点2133.25,也低于次高点2134.78两个前高点的黄白线高度,而且,2137.55位置不能出现红柱子了,绿柱子甚至连0轴都无力回升触及,这就表明,在缠论动力学上,向上动能在5F级别的当下走势段进入了强弩之末,已呈现"欲病"之相,这是中医界扁鹊的大哥看病状态,治“欲病”!当然你可以说,因为黄白线还有新高,理论上就不能算5F线段最终高点,这肯定没有错,问题是,5点之后可能的新高你能确保走掉吧,如果你有此见识但你有这个时间周期走完想走的筹码吗?而且,如果5点之后下来就再也没有力度回到5点高度位置呢?!
1F图:缠论标准理论定义看,9-10;12-13;18-19的3个线段中跳空缺口分解处理技术是要害之处,依照缠论标准定义并结合30F和5F图走势联立看,首先,9-10不符合定义,最好不要处理为线段段。其次,12-13段的12点位置取舍确定有窍门,这涉及缠论逻辑定义和动力学两方面的认知和运用问题,非一般学人能悟能通,记得缠论第一高手解盘中曾有过A-B笔的提悟,并说A-B笔都无法理解和处理,就是幼儿园没有毕业的表现,再让其处理A-B后的走势,可能就更困难了。A-B的分解处理方法同样适用于12-13段的分解处理,而这就足够了!具体见图12位置的红箭头吧。第三,18-19是12-13的反方向应用,效果相同,只是方向相反而也,19结束于向上跳空走势高点之后的次高点符合笔的位置。当然,正因为缠师发现并公开了市场的“自同构性结构”我们才能探讨这些理论技术问题,可能看似随意而为或定法无法,实则要从理论根源上去学习和把握这些理论原则,比如说分解处理出9-10;12-13和18-19这3个线段如何?而如果没有这3个线段会如何呢?!本人经常在思考一个问题,缠师为什么能够看到市场的自同构性结构,而千千万万的市场中人为什么没有人看得到呢?而且,都是大家同时同在的市场,为什么会有人输有人赢呢?!为什么不可以皆大欢喜、和谐社会一把呢?!
1F上的疑问:如果9-10依照理论标准定义不能成为线段,12-13依照缠论第一高手A-B笔分解处理方法构成1个线段,则14移动到16位置(2085.15),那么5-14就是缠论理论标准的(3+3+3)的中枢级别扩展形态学结构,缠师只说过1F中枢之后如果延伸出6个线段必然导致中枢级别扩展;而以5-16分解处理,则符合缠论第一高手所演示的中枢级别扩展形态学结构的(3+3+5)结构。缠师说过,中枢形态不会一样,类似人不会两次踏入同一条河流,不过没有明确定义过,缠论第一高手解盘中明确提出并演示过中枢的(3+3+3)级别扩张形态学结构(平台型中枢)和(3+3+5)扩展型形态学结构,同时也提出过中枢的三角形收敛和中枢的扩张形态等结构,称其为中枢形态学结构的交替性原则!算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有见地的补充和认知吧。
不管以上内容有无取舍哪怕乱说乱进,可不必理会,但收心归结本文内容为:人人从哲理上都必然知道生存法则是“逢高卖出,逢低买入!”而这个“低买高卖”的获利法门所谓“逢高”或“逢低”标准,纵观当今天地,大概只有缠论可以告诉你何为高而卖?何为低而买?任何有用的理论,其判断依据本质上正是缠论的“自同构性结构”。
缠师讲过,中枢是客观存在的东西,关键是如何去定义和识别,以上3个级别上呈现出的5F中枢不依级别而改变,甚至可以把这个中枢区间标示到日线上,都没有任何问题,当然周线上由于级别太大和时间周期问题,呈现不出这么小级别的中枢形态学结构来,但绝不能就此否定该中枢的客观存在。这也正好说明“显微镜”和使用不同放大倍数的显微镜去观察客观存在的走势中枢的区别和联系问题。或许有人始终没有明白,这几个图应该比较直观了吧。
有此,炒股本就是最好的学佛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