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如何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011-10-20 20:13:16)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教学

《语文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中界定:第一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学生在阅读中能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把阅读中自己感兴趣的人和事乐于向别人交流。第二学段提出的“阅读”要求是“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这就对中年级学生的“阅读”教学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作为中年级的学生。在阅读教学过程中到底该如何引导学生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  

首先要让学生明白“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课文的主要内容就是看看课文主要是围绕什么来写的。能通过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让人知道这篇文章的主旨或中心所在。因此要能概括一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前提是要熟读课文,在对整篇课文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抓住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能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实际上也是对学生阅读归纳能力的一种培养与检测。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尝试。认为可以用以下几种方法来引导三年级学生学会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 、合并结构段的意思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所谓文章的结构段就是指一篇文章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或空间转换的顺序或讲述内容的不同。把讲述相同意思的自然段合并在一起,这样就可以划分出文章的结构段,也就是理清了文章的写作顺序或脉络。再据结构段所描述的内容,总览全篇文章,抓住主要的,去掉次要的,就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紧扣课题、串联问题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如在教学《莲叶青青》一文时,我让学生齐读课题两遍以后思考:(1)这篇课文是写的一件什么事?(2)谁种莲叶?为什么祖母喜欢种莲叶?通过种莲叶体现了祖母什么精神?学生带着这几个问题去一边读书一边思考一边寻求答案。最后我让学生把这几个问题串联起来就能很清楚地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了。  

三、抓住每个自然段中的“中心句”串联大意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年级学生刚开始起步进行“段”的训练。很多文章中“段”的结构一样。而且或在句首或在句中或在句尾就告诉了我们这个自然段要写的主要内容。因此我在教学中,首先引导学生去挖掘发现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那么如何抓住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呢?先让学生读读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想想每句话写的是什么?哪几句话写的是同一个意思,就把这几句话放在一起。在文中再找找有没有能代表这几句话的句子,如果有,那么这句话就是这一自然段的“中心句”。 

四、抓课后问题。因为课后的习题都是引导学生读书为着眼点的,编者在设计这些问题时,力求为老师的选择最佳的教学切入口,并能对这个问题的提示,引领学生潜心会文,深刻地思考,在准确地根据文章的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深入地探讨课文的内涵,体会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如《萧山杨梅》一课,教学时,先抓课后习题2“课文写了一位令人怀念的老师——金老师。想想作者写了金老师的什么事,为什么对这样的事印象特别深?”为切入口,把握课文内容,

五、联系自己的生活。在阅读中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入情入境地读课文,把自己的情感投入到课文的人物和情节中去,对阅读的内容加以分析和归纳,进一步理清课文的脉络,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从而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当然,随着学生知识的不断增长,能力不断增强,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也会增多。我想我们能从点滴的知识中教给学生学习方法是最重要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