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IATF16949质量管理体系五大工具最新版一本通》出版了

(2017-04-24 16:41:13)
标签:

iatf16949

质量管理体系

质量管理

汽车

分类: ISO

《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五大工具最新版一本通》出版了

 

本人所著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五大工具最新版一本通》在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了。当当网、亚马逊网、京东商城有售。欢迎读者提建议。有培训需求的,可用邮件联系:zzyiso@163.com,或登录QQ群(说明:一般一星期打开信箱、QQ群一次,敬请体谅!)。

http://s14/mw690/001NHF2Tzy7bnh5Y3x39d&690

http://s11/mw690/001NHF2Tzy7aymf03lEfa&690


 

ISO/TS 16949五大工具最新版一本通》第1版出版后,得到了读者的认可,连续重印多次,被亚马逊网评为专业畅销书。读者在使用这本书的过程中,也向本作者提出了一些建议,他们尤其希望本作者能够讲一讲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过程控制的控制图、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以及MINITAB软件使用的一些知识。

IATF 16949:2016推出之际,本作者对ISO/TS 16949五大工具最新版一本通》第1版做了较大的修改和补充,使其更加全面、实用。同时,为了因应IATF 16949:2016取代ISO/TS 169492009这一变化,特将书名改为《IATF 16949质量管理体系五大工具最新版一本通》。

与第一版相比,第二版在下列内容上进行了完善、补充:

1)第1章《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对可靠性、耐久性、维修性指标进行了完善补充;增加了“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编号”、“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控制”、“工艺文件的编号”、“工艺文件的更改控制”等四节内容;对“控制计划”一节做了重大改写,使之更加实用。

2)第2章《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对失效模式、失效后果、失效原因的讲解更全面、更通俗易懂;增加了两个完整的DFMEA实例,使读者在进行DFMEA时有更好的参照范本。

3)第3章《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对提交PPAP的时机、标准样品的来源、三色数据的填写进行了完善和补充;增加了聚合物标识的案例。

4)第4章《过程能力研究》增加了短期过程能力与长期过程能力的说明;增加了“设备能力与设备能力指数”一节;增加了2个详细的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过程能力研究的案例。

5)第5章《SPC统计过程控制》对“控制图在应用中常见的问题”这一节进行了改写,为读者准确地使用SPC控制图提供详细指南;增加了“p控制图应用实例(转换为标准化值Z)”这一案例,使p控制图应用实例更加全面;增加了“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过程控制的控制图”、“预控图”等两节内容;增加了使用MINITAB软件运作SPC控制图的案例。

6)第6章《MSA测量系统分析》增加了“测量系统偏倚分析——控制图法”、“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等两节内容;增加了使用MINITAB软件进行MSA分析的案例。

本书可作为企业IATF 16949五大工具的培训教材、企业运用五大工具时的参考资料,以及企业面临五大工具疑问时的仲裁工具。

 

目 

 

第1章 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和控制计划

 

1.1 APQP概述

1.1.1 制定APQP手册的目的

1.1.2 APQP的特点

1.1.3 进行APQP产品质量先期策划的好处

1.1.4 开展APQP的组织

1.1.5 何时进行APQP

1.1.6 开展APQP的基本要求

1.1.7 APQP的5个阶段

1.2 APQP各阶段的内容

1.2.1计划和确定项目阶段

案例1-1:设计任务书——产品保证计划

1.2.2 产品的设计和开发阶段

1.2.3 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

1.2.4 产品和过程确认阶段

1.2.5 反馈、评定和纠正措施阶段

1.3 APQP实施的几个要点

1.3.1 APQP工作流程的选择

案例1-2:自主研发的较为复杂的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1.3.2 跨功能小组职责的确定

案例1-3:跨功能小组职责表

案例1-4:跨功能小组职责矩阵图

1.3.3 各部门在APQP中的职责

1.3.4 APQP计划的制定与跟进

案例1-5:APQP工作计划书

案例1-6:APQP工作计划跟进表

1.3.5 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编号

案例1-7:产品图样和技术文件的编号方法

1.3.6产品图样及设计文件的更改控制

1.3.7 工艺文件的编号

1.3.8工艺文件的更改控制

1.3.9 APQP程序文件及记录实例

案例1-8:APQP控制程序(有设计责任)

案例1-9:产品质量策划总结和认定表

1.4  控制计划

1.4.1  控制计划的说明

1.4.2 控制计划的内容

1.4.3 制定控制计划的时机

1.4.4  制定控制计划的程序

1.4.5 控制计划标准表格的使用

案例1-10:控制计划(格式)    

案例1-11:控制计划检查表

 

第2章  FMEA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

2.1 FMEA概述

2.2 DFMEA(设计FMEA)

2.2.1  DFMEA的特征

2.2.2  DFMEA的用途

2.2.3  DFMEA分析的对象

2.2.4  DFMEA分析的时机

2.2.5  DFMEA分析的过程和方法

2.2.6  DFMEA标准表格的使用

案例2-1: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标准格式)  

案例2-2: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实例)  

2.3 PFMEA(过程FMEA)

2.3.1  PFMEA分析的目的

2.3.2  PFMEA分析对象

2.3.3  PFMEA说明

2.3.4  PFMEA分析程序

2.3.5  PFMEA标准表格的使用

案例2-3: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标准格式)

案例2-4: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实例1)    

 

第3章 PPAP生产件批准程序

3.1  PPAP概述

3.1.1 PPAP的作用

3.1.2 PPAP的适用范围

3.1.3 PPAP中的重要术语

3.2 提交PPAP的时机

3.2.1需获得顾客批准的情况

3.2.2顾客的通知

3.2.3 提交要求的说明

3.3  PPAP提交等级及提交所需的实物和资料

3.3.1 提交等级的划分

3.3.2 各等级需提交/保存的实物和资料

3.4  PPAP的过程要求

3.4.1 PPAP生产的要求——有效的生产

3.4.2  PPAP提交的基本要求

3.4.3 PPAP提交的项目、记录及其要求

3.5 零件提交状态(零件提交的处理结果)

3.6 PPAP记录的保存

案例3-1:顾客生产件批准控制程序(公司作为供货方)

案例3-2:零件提交保证书(PSW)及填写说明

案例3-3:外观批准报告及其填写

 

第4章  过程能力研究

 

4.1 过程控制与过程能力

4.1.1 为什么要研究过程能力

4.1.2 过程能力和过程绩效

4.2 过程能力指数与过程绩效指数

4.2.1 过程能力指数的计算

4.2.2 过程绩效指数的计算

4.2.3  过程能力指数与过程绩效指数的联合运用

案例4-1: 与 的联合运用

4.2.4  过程能力的判断与处置

4.3 过程能力指数与不合格品率、西格玛水平

4.3.1  用过程能力指数计算不合格品率( )

4.3.2  用过程能力指数计算西格玛水平

4.4 过程能力研究

案例4-2:过程能力研究实例(PPK )

案例4-3:过程能力研究实例(CPK )

4.5 过程因素分析

4.5.1 过程因素分析步骤

4.5.2 过程质量的主导因素

4.5.3 提高过程能力指数的途径

4.5.4 过程因素(5M1E)控制

4.6 设备能力与设备能力指数

 

第5章 SPC统计过程控制

 

5.1  控制图的原理

5.1.1过程质量波动的统计规律性

5.1.2 控制图定义与原理

5.2  控制图的控制对象与应用范围

5.2.1 控制图的控制对象

5.2.2 控制图的应用范围

5.3 控制图的种类

5.3.1 按照用途分

5.3.2 按数据的性质分

5.4 控制图应用的一般程序

5.5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

5.5.1 控制图的分区

5.5.2 控制图的判断准则——过程异常的八种模式

5.6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及检出力

5.6.1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

5.6.2 检出力

5.7 控制图在应用中常见的问题

5.8 过程改进策略

5.9  控制图实例(标准值未给定的控制图)

5.9.1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应用实例

案例5-1: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应用实例

5.9.2  平均值-标准差控制图应用实例

案例5-2: 平均值-极差控制图应用实例

5.9.3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应用实例

案例5-3: 中位数-极差控制图应用实例

5.9.4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应用实例

案例5-4: 单值—移动极差控制图应用实例

5.9.5   不合格品率控制图应用实例

案例5-5:p控制图应用实例(子组容量不等,各子组分别计算控制限)

案例5-6: p控制图

案例5-7:p控制图应用实例(转换为标准化值)

案例5-8: p控制图(子组容量相等)

5.9.6   np不合格品数控制图应用实例

案例5-9: np控制图应用实例

5.9.7  不合格数控制图(c图)应用实例

案例5-10:不合格数控制图(c 图)应用实例

5.9.8  单位不合格数控制图(u图)应用实例

案例5-11: u控制图应用实例

5.10  标准值给定的控制图

5.10.1 标准值给定的控制图的说明

5.10.2标准值给定的控制图的应用

案例5-12:标准值给定的控制图应用实例

5.11 用于多品种、小批量生产过程控制的控制图

5.11.1 相对公差法控制图

5.11.2 标准化控制图(Z-MR 图)

5.11.3 固定样本容量法控制图

5.12 预控图

5.12.1 预控图说明

5.12.2 预控图应用的先决条件

5.12.3 预控图的设计

5.12.4 预控图的运行

5.12.5 预控图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第6章 MSA测量系统分析

 

6.1  测量系统

6.1.1 表征数据质量的统计特征量

6.1.2  测量系统的基本概念

6.1.3 测量系统的变差

6.1.4 测量系统的基本要求

6.2 测量系统分析的时机

6.3 测量系统分析的流程

6.4 测量系统分析的准备与注意事项

6.4.1 MSA计划的制订

6.4.2 量具的准备

6.4.3 测试操作人员和分析人员的选择

6.4.4 分析用样品的选择

6.4.5 测量系统分析的注意事项

6.5  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

案例6-1:测量系统稳定性分析报告

6.6  测量系统偏倚分析

6.6.1测量系统偏倚分析——独立样本法

案例6-2:测量系统偏倚分析报告(独立样本法)

6.6.2测量系统偏倚分析——控制图法

6.7  测量系统线性分析

6.7.1 线性概述

6.7.2 线性分析方法

案例6-3:测量系统线性分析报告

6.8 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的原理

6.8.1 重复性分析

6.8.2  再现性分析

6.8.3  零件间的变差分析

6.8.4 测量数据的结构分析

6.8.5 测量系统的分辨力与分级数

6.8.6 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 的接受准则

6.9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均值和极差法

6.9.1 数据的收集程序

6.9.2 收集数据后的计算程序

6.9.3 数据计算及结果分析说明

案例6-4:测量系统重复性和再现性分析实例

6.10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方差分析法

6.10.1 数据收集

6.10.2 平方和的分解与方差分析

6.10.3 测量系统分析——方差分析法

6.10.4 交互作用不存在时的方差分析

案例6-5:测量系统分析(交叉方差分析法)

6.11 计量型测量系统分析——极差法

6.11.1 极差法简介

6.11.2 极差法应用程序

6.12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小样法

6.12.1  计数型计量器具简介

6.12.2  小样法分析程序

6.13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假设试验分析法(Kappa)

6.13.1  未知基准值的一致性分析

6.13.2  已知基准值的一致性分析

6.14 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信号探测法

6.15 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

6.15.1何为破坏性测量

6.15.2 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嵌套方差分析法

案例6-6:破坏性试验测量系统分析

6.15.3 破坏性试验的测量系统分析方法——三相控制图法

  

附录——光盘部分

 

附录1:第1章案例

案例附1-1:顾客提供图纸的产品的设计和开发流程

案例附1-2:APQP控制程序(按顾客图纸生产)

案例附1-3:过程设计和开发阶段总结评审报告

案例附1-4:小批量试制总结报告

案例附1-5:设计评审对象及评审内容

案例附1-6:控制计划(实例) 

案例附1-7:控制计划管理规定

案例附1-8:工程更改管理办法

附录2:第2章案例

 

案例附2-1: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PFMEA实例2) 

案例附2-2: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控制程序

案例附2-3: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实例2) 

案例附2-4:潜在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DFMEA实例3)

附录3:第3章案例

案例附3-1:供应商生产件批准控制程序(公司作为采购方)

案例附3-2:汽车零部件永久性标识规定

案例附3-3:汽车塑料件、橡胶件和热塑性弹性体件的材料标识与标记

附录4:第4章案例

案例附4-1:过程能力研究作业指导书

案例附4-2:用MINITAB进行过程能力研究(cpk)

案例附4-3:用MINITAB进行过程能力研究(ppk)

附录5:第5章案例

案例附5-1: 控制图应用作业指导书

案例附5-2:用MINITAB制作平均值-极差控制图

案例附5-3: 控制用控制图(规范格式)

案例附5-4:用MINITAB制作多品种、小批量控制图

附录6:质量成本管理

附6.1 质量体系的财务表现

附6.2 质量成本法概论

附6.3 质量成本科目

附6.4 质量成本的管理分工

附6.5 质量成本数据

附6.6 质量成本核算

附6.7 质量成本分析和报告

附6.8 质量成本的计划与控制

案例附6-1:质量成本分析报告

案例附6-2:质量成本管理程序

附录7:经营计划管理

附7.1 经营计划管理流程

附7.2 经营计划实例

案例附7-1:经营计划实例(格式1)

案例附7-2:经营计划案例(格式2)

附录8:零缺陷抽样检验方案与8D模式

附8.1 零缺陷抽样方案

案例附8-1:零缺陷(c = 0)抽样检查实例

附8.2 8D模式

案例附8-2:8D报告格式

附录9:测量系统分析MSA案例

案例附9-1 :用MINITAB进行线性与偏倚分析

案例附9-2:用MINITAB进行属性一致性分析(计数型测量系统分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