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活动随笔(2)
--------《灰雀》听评课
《灰雀》是三年级语文学习的第二单元的第一课。第二单元的学习主题是身边熟悉的人,通过学习几篇名人的故事感受名人的优秀品质,并学习写自己身边的人的写作方法技巧。
学习这一课之前,我们三年级语文教研组的老师们依旧进行了讨论。明确这一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明白列宁喜欢灰雀的方式与男孩子喜欢灰雀的方式的不同,教学难点是通过列宁与男孩的对话体会到列宁与男孩的内心。由此引导学生初步认识故事的本身是文章表现出来的表面,而我们学习语文要通过这个表面去看作者的内心,即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个内容?
《 灰雀》一课的教学,依旧是新教师跟着老教师听课,由我来执教。
教学中,我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进而去洞察作者的内心也就是通过理解内容体会思想感情。1、灰雀长得可爱,唱得动听,怪不得文章中的列宁与小男孩都喜欢,他们也非常惹我们喜爱。如果灰雀就在我们身边,你会如何表达自己对灰雀的喜爱?列宁喜欢灰雀的行动是什么?男孩是如何表示自己对灰雀的喜爱的?2、有一天,列宁发现惹人喜爱的灰雀不见了,大家猜一猜列宁的心情会怎样?“焦急、难过、惋惜”这样的词语学生很容易就能够想到。喜欢的东西失而复得之后,又会是什么心情?“惊喜”也是学生容易感受到的。然后带着列宁的感受去理解课文中的一段对话。3、列宁不问会说话的男孩而问不会说话的灰雀,其实是在教育男孩应该爱护小动物,表扬男孩的诚实,你喜欢列宁的这种教育方法吗?几个简单的问题,很容易带领学生到达理解的彼岸。
课后,听课的蒋老师谈自己听课的感受:在解读教材方面,第一段抓住“惹人喜爱”,一词,体会灰雀怎么招人喜爱?从哪里看出列宁特别喜爱灰雀,找出相关的句子,标记关键词语,引导学生重读,填空读。带着感情读,扮演列宁读。在学习3-10段,巧妙地创设情境,如果你是作者,心爱的灰雀不见了,你的心情怎么样?找到后又会怎么样?(着急
惋惜
惊喜)引导学生在文中找相关的句子读出心情,另外一个变化就是男孩心情的变化。最后结合泡泡题,师生谈话交流点明文章的主旨,让学生体会到列宁的做法教育了小男孩什么,表扬了小男孩什么,列宁的做法好在哪里?在组织学生和调动学生积极性方面,这是给我印象最深的,也是显示教学功底,我学习的地方。借用张老师的话就是“始终让学生关注你”,课堂九成以上的学生都是认真听课,积极思考的。朗读热情高涨,回答问题积极,自信大胆。这源于老师积极有效的评价,时时不忘调动学生的情绪。其中点名夸奖,提醒,活动提示有趣,幽默,特别贴进学生,批评短促干脆,不失威信,一堂课下来,若不是习惯于此,真有些吃不消。另外张口即来的学法指导,习惯养成指导,又让阅读教学不那么单调。精心设计的过渡语,尤其到了穿针引线的作用。
作为亲自执教的老师,我也谈了这节课的成功与不足。个别学生由于课堂上动脑多动笔少学习积极性不够高涨,注意力不够集中。由于准备的不够精心,自我感觉到语言还不够简练,有些重点的环节总是害怕学生记不住而反复的强调、落实。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