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无盐
无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0,108
  • 关注人气:136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二年级语文磨课案例《一株紫丁香》

(2012-11-03 15:56: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之设计反思

二年级语文磨课案例《一株紫丁香》

教材分析:

《一株紫丁香》是人教版第三册第二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它是一首清新、活泼的小诗,诗句欢快流畅,读起来琅琅上口。讲的是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在老师的窗前栽下一株紫丁香,让绿叶和花香送去他们对老师的问候,表达他们对老师无限的赞美和感激之情。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对诗歌接触很少,在他们的体验中还只限于停留在儿歌和童谣。所以尽管这首诗歌语言生动、意境优美、朗朗上口,但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对寓意的感悟仍然存在着一定的难度。

 

教学设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小诗歌。(幻灯片出示,改写的《秋天的图画》的诗歌。)

2、其实写一首小的诗歌并不难,格式相同的几句话排列成诗歌的样子,就变成了优美的小诗歌。

3、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也是一篇优美的诗歌。(板书课题)

一起朗诵诗歌《秋天的图画》。

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一首诗歌并不是很难得事情,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给学生搭起创作诗歌学习诗歌的第一步“脚手架”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体内容

1、题目中的“一株”还可以换成什么词语?

 

 

 

2、幻灯片出示,自由读课文要求。

 

3、课件出示,听读课文的要求。

1、讨论,换成“一朵”“一束”“一棵”,并分析这三个数量词的区别,认识到“一棵”和“一株”最相近。

2、学生自由读课文,如果还有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3、个别学生起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认真听。

自主学习策略的形式发动学生进行讨论,了解新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三、识字、写字

1、课件出示本科要求认识的生字。

 

 

2、课件出示要求会写的是个生字,认读。

3、你认为哪个生字不用老师教你就会写,你希望看看哪个生字的笔顺?

4、课件展示重点生字“甜”“歌”

1、多种形式进行认读,并讨论自己用什么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学习生字的组词。

3、说说自己怎样书写生字。跟着课件的展示书空生字的笔顺。

4、在练习本上练习书写生字“甜”“歌”

发挥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作用,采用多种形式认读生字,既培养了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四、深入感悟。理解课文

1、课文讲了紫丁香的什么故事呢?先一起看看故事发生的起因。(课件出示第一小节)

2、指导学生有感情朗读第一小节。

3、同学们希望紫丁香为老师做什么,从课文后面的四个小节里找到答案,练习有感情的读一读。

4、同学们为什么把这样清香美丽的紫丁香送给老师呢?

1、体会第一小节里同学们不愿意打扰喜欢安静的老师,体会对老师的爱。

2、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3、讨论紫丁香为老师做了什么?总结。练习有感情朗读。

4、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

语文教学注重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五、拓展延伸

1、课文中的同学们能够写出这样优美的小诗歌来表达对老师的爱,只要同学们心中有爱,就能够用优美的语言写出来。

2、课件展示作业:自己创作一首小诗歌来表达对老师的爱吧。

3、课件展示一首小学生自己创作的献给老师的小诗歌:

送您一束鲜花,

表达我对您的敬意。

送您一首动听的歌曲,

给您带来一丝甜蜜。

老师,

您辛苦了!

学生学习创作一首小诗歌,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

通过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到想要写出优美的文章要有真实的感情,给学生展示一些创作诗歌的样子,模仿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脚手架似的“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产生了创作一首自己的小诗歌的欲望。

 磨课过程

 

成功之处

1. 整堂课思路清晰,环节紧凑,重难点突出,设计合理。学生的课堂习惯非常好,每个人都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课堂效果较好。

2. 使用PPT课件创设丰富多彩的情境,为学生对新知的探究和整节课教学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不足之处

多种方法识字环节做得不够灵活。

改进设想

结合多媒体课件,创设竞争氛围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成功之处

.导入方式新颖独特,学生自主学习策略的形式发动学生进行讨论,了解新知,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不足之处

注意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方面不足,结合课文的写作方法引导孩子们初步认识一首小诗歌的特点与写法。

改进设想

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帮助学生体会,理解,运用。

成功之

课堂气氛活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感兴趣,才会全神贯注,积极主动地去参与。语文教学注重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通过理解课文,引导学生体会到想要写出优美的文章要有真实的感情,给学生展示一些创作诗歌的样子,模仿起来就容易了许多。脚手架似的“支架式”教学引导学生一步一步产生了创作一首自己的小诗歌的欲望

不足之处

把握每个环节的时间上还需在紧凑一些,环节与环节之间的过度不够流畅。

改进设想

平时课堂上多加注意,语言上力求精简

 

磨课反思:

没有“磨课”过程中的痛苦,便很难体会上课成功后的幸福。是啊,刀越磨会越亮,课越磨会越精。经历过一次一次的磨课之后,《一株紫丁香》这一课上的很精彩,亮点有以下几点。

1、  导入环节新颖独特

导入环节老师和学生一起欣赏《秋天的图画》改写的小诗,引导学生认识到写一首诗歌并不是很难得事情,采用支架式教学策略,给学生搭起创作诗歌学习诗歌的第一步“脚手架”。

2、  多种方法识字。

新课标要求小学二年级的教学重点就是识字。这个环节里老师创造了各种情境各种学习的氛围来激发孩子们识字的兴趣,鼓励孩子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认识分析要学习的生字。

3、  理解课文环节注重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作用。

理解课文的环节,教师大胆设计让学生自己从课文中找出重点问题的答案,通过有感情的朗读体会学生对老师的爱,体会老师对学生的爱。语文教学注重读中感悟,读中理解,引导学生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课文,体会感情。培养了学生的朗读、理解能力

4、  注意了语言文字的积累与运用

学生通过多种方法的识字的训练认识了课文中的重点词语,通过练习有感情的朗读体会了文中重点词语的含义,在老师的巧妙指导下明白了怎样去写一首小诗歌来表达自己对老师的爱,进而明白如何通过一首小诗的描写来表达自己对身边的人的爱,将写作知识融入到课堂的阅读教学之中,做的很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