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儿童无语言的原因
(2014-04-30 15:31:16)
标签:
向日葵伙伴孤独症自闭症语言教育 |
本文摘自《自闭症儿童心智开发-实操手册》
作者:中国科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 郭子元
很多星儿被发现,最早都是因为孩子不说话。那么造成孩子不说话的原因是什么呢?只要找到原因,就可以“对症下药”。以下就介绍几种常见原因,以及对应的干预措施。
1)构音器官是否发育正常
星星故事:摘除口腔囊肿,很快就会说话了
小Z今年2岁半,能够按妈妈的话把苹果拿来,或者把垃圾扔进垃圾桶。还能认识家里大部分东西,妈妈问他这是什么,他都能指对。但是,他就是不开口说话。去医院检查后发现,他的口腔内有囊肿,医生建议做手术。经过几周的休息,小Z的哭声响亮多了,也能咿咿呀呀发出声音啦。
小Z一个字也不说,却理解语言的意思,能够听得懂妈妈的话,并作出正确反馈。只是由于构音器官的障碍导致无法表达。因此要想让小Z学会说话,首先要解决口腔内的囊肿。这样,语音和语义就能同步发展了。所以要提醒各位的是,当儿童语言发展迟滞的时候,要先检查一下是否有构音器官的问题。若有问题,应尽快解决。
2)是否有丰富的语言环境
星星故事:语言环境匮乏,导致无语言
阳阳是一个4岁男孩,在3岁之前在农村的爷爷奶奶生活。老两口每天重复着相同的生活内容,几乎不需要对话交流。由于身体不好,也很少带孩子出去玩。唯一的语言环境可能就是晚上7点的《新闻联播》。所以,3岁之前,阳阳一直不会说话。妈妈发现孩子的问题咨询康复师,康复师建议带孩子到丰富的语言环境生活,增加正常人际语言刺激。3-4岁,经过一年的康复训练及语言刺激,阳阳已经可以进行单词仿说了。
很明显,无论阳阳是否被诊断为自闭症,他缺乏正常的语言环境,必然会对他学习语言产生严重影响。就好像著名的狼孩的故事,在没有人类语言的环境下,怎么可能学会说话?因此,早期的婴幼儿教育,一定要增加面对面交流的时间,保证丰富的语言刺激。
3)是否有模仿能力
星星故事:通过动作学会模仿能力
小L今年三岁半,不模仿,也很少看人,只会咿咿呀呀发声,却不会说话。目前没有经过康复训练。妈妈问康复师:我的孩子什么时候能学会说话啊?康复师说,会咿呀发声,推测她的构音器官应该没有问题。那么,只要孩子具有模仿能力就可以学习说话了。经过两个月的基础训练(注意力+模仿力),小L通过了十几个模仿项目,有了基本的模仿能力。有一天,小L看到西瓜图片突然说西瓜了!虽然不是很清晰,但是她已经完全明白西瓜这两个字所代表的的含义。又经过一个月的训练,小L可以说好几个水果的名字,并且会说拜拜和妈妈。
语言并非天生就会,而是通过后天模仿习得的。因此孩子是否具有模仿的能力,是能否学会说话的关键。自闭症儿童天生缺少模仿能力,是大脑内部镜像神经元的发展障碍问题。但通过模仿能力干预训练,自闭症儿童也能够掌握模仿能力。详细方法参考“动作与行为”一章。
4) 是否理解语言的意义
有些家长只关心孩子说不说话,却不太关心孩子能不能听得懂。其实,我们是先会“听话”,再会“说话”的。语言在我们的大脑中有较为独立的掌管区域,但语言发展与思维发展密不可分。语言的理解依赖于认知思维的发展,同时,语言的习得也会促进认知思维的系统性。
星星故事:“录音机”语言,不是真的语言。
小H今年3岁半,爸爸妈妈上班忙,从小就由奶奶带大。奇怪的是,奶奶的口音很重,小H说话却像播音员一样是地地道道的普通话。问了才知道,爸爸妈妈给他买了一部点读机,小H很喜欢,每天跟点读机玩的时间远远超过奶奶,所以学了一口标准普通话。但问题是,小H这么清晰的语言却只会仿说,不会回答问题。别人说什么,他就说什么。老师问“这是什么?”他也重复“这是什么?”学得惟妙惟肖,连语气都一样。但就是听不懂别人的话。爸爸妈妈非常着急。本来觉得小H非常聪明,能跟着点读机学会背出很多唐诗和儿歌,但现在不得不带他到医院检查。
从小H的例子里可以看出,虽然小H会说地地道道的普通话,语音语调都没问题,但是他不理解语言的意思,仅仅处于语言仿说阶段。因而“语言”对于他来说,就是发出好听的声音,却没有任何沟通的意义。所以,失去了语言的认知理解,即便拥有再标准的语音,也不能代表语言功能完好。
5) 是否超过语言关键期
学习语言的能力每个人都有,而且无论是在5岁还是50岁,都有可能学会一门外语。只是,50岁再学习外语就很难达到运用自如的程度。一般来说,儿童学习语言的关键期在1-5岁。6岁以后若还是没有语言,则很难习得正常流利的语言。所以,语言能力要尽早开发。早期大量的语言环境刺激是必不可少的。
星星故事:语言关键期在5岁以内
小雨和小雪今年7岁了,是一对双胞胎姐妹。三岁诊断为自闭症。但一直没有接受正规的康复训练。现在,虽然她们的动作很敏捷,但是认知能力还停留在2、3岁左右的水平,需要阿姨全程辅助。在语言方面,会有咿咿呀呀的声音,有意义的语言只会说拜拜。小L以后还能学会说话吗?
6)是否有说话的动机
除了具备以上条件,儿童还需要有说话的动机。如果儿童觉得说话很有用,得到了强化,说话自然会增多。如果儿童发现,用其他更省力的方法,比如哭闹,可以解决所有问题,也就没有了说话的动机。
星星故事:没有说话的动机,语言就会退化
小M今年2岁多,据妈妈说,曾经有语言,会说妈妈和12345,但现在出现了退化,有什么需求只会哭。康复师去小M家里做了家访,发现小M似乎根本“不需要“语言。只要小M一哭,牛奶来了,糖果来了,抱抱来了,iphone手机送到手上了……既然哭可以解决一切问题,何苦要辛辛苦苦学说话呢?康复师建议,尽快去做康复训练,恢复以前的语言功能。更重要的是,必须要在小M说牛奶的时候才给牛奶,说糖果的时候才给糖果。不用语言的沟通一概不予满足。这样他才能体会到说话的重要性。
在认知理解的章节中,我们已经为儿童做了大量的语义训练,为儿童理解语言做了重要铺垫。细心的读者会发现,在认知理解中,绝大部分项目都不需要儿童用语言表达,他只要理解即可。
——————————————我是署名分割线————————————
本文摘自《自闭症儿童心智开发-实操手册》
作者:中国科学院儿童心理学博士 郭子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