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关于实施“圆桌教学”的研究方案

(2012-03-06 10:07:00)
标签:

小课题

xkt11312

严旭蓉

教育

分类: 课题方案

关于实施“圆桌教学”的研究方案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

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新课程标准最大特点是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以我们的课堂要努力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气氛,给学生以轻松、自由、乐趣无限的“学习环境”;它关注班级中全体学生能否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并能主动思考问题;教师要能采用多种方式让学生广泛参与到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索中去。

为了适应新课改的形势,全国许多地方,包括北京、上海、辽宁、宁波、温州等地都有学校开展了“圆桌教学”的实践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我所任教的班级——淡竹小学四年级学生共有9人,一方面,学生的生活地区较为偏僻,他们的学习主动意识和习惯都较欠缺,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的提升,这需要我“圆桌教学”的教学形式,帮助他们培养互动能力;学生人数少, “圆桌课堂”的组织简便易行。

二、国内同类课题的研究综述:

随着学生数的递减,全国各地为了落实新课改的精神,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的改革,更大程度地促进新一代国家主人的文化素养,于最近两年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圆桌教学”的研究。他们的组织形式多种多样,有人数不同的分组,组合方式不同的分组(按成绩好中差搭配或按成绩好中差分类);涉及的学科有语文、数学、英语、科学等;也涉及不同教育层次的探讨,小学、中学、大学甚至研究生教育中都有这样的实践和探索。他们的实践给我提供了范例,也给我提供了学术交流的资源。

三、课题的理性思考:

1.课题核心概念的内涵界定

把课堂作为师生围着课题就餐的圆桌,在圆桌上,大家可以自由地品,自由地评。在圆桌上,有平等交流的亲切氛围;有别于自主式学习的自助餐,可以自己走到人群之外,比西方的建构主义文明多一份近距离的中国式的温情。圆桌上你可以更方便向大家推荐你喜欢吃的菜,坐在席上的教师也能更好的调控学习的进度。这比较适合学习自主性不够强的低年级,也适合对中高年级探究性学习的准备与纠偏。

总的来说,“圆桌教学”承认教师的引导在学生知识架构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形成中的作用;注重教育目标被学生预先知晓,让学生有时间唤醒自己的相关体验或知识积累,以期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参与探讨学习时的再释放、突显与生成,乃至升华;注重课堂中诸客体之间互动的畅达平等(课堂中的客体除了学生、教师,教材还有教室、教具等,如教室中的摆设会因时制宜,物与我的交流,师生互动对教材个性化生成,人对自然人文环境的关注与协调等),尤其尊重学生的独特性体验与创见,不管它是否成熟,要培养学生自我审视的习惯。所谓的“圆桌教学”, 它所体现的是一种“自由、平等、民主、合作与对话”精神,是现时代学校教学日臻完善的基本理念。“圆桌教学理念”强调的就是通过对话、交流、合作重建人道的、和谐的、民主的、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体验到民主、信任、关爱、宽容与理解,受到激励、鼓舞、指导与建议,形成积极的丰富的人生态度与情感体验。

2.理论支撑:

(1)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人的需要由低级到高级依次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爱与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马斯洛认为,当人的较低级的需要满足之后,才能激发出相对高级的心理需要。这就意味着,充满进取精神的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有在满足了所有低层次的需要之后,才有可能实现。自我实现是人的高级心理需要,只有当人在获得尊重,满足了自己对尊重的心理需求之后,才有可能激发出自身的创造潜能。

(2)“圆桌效应”是心理学上的一种说法。据说来源于围着圆桌就餐。圆桌呈现出的柔和感和曲线美,很容易形成融洽的气氛,使就餐者产生亲切的感觉。有人把圆桌产生的这种效果称之为“圆桌效应”。

(3)协商课程与协商学习。20世纪80年代末,G.boomer(布莫[澳])、J.Cook(库克[澳])和N.lester(莱斯特[美])等人在实验研究基础上,提出一种协商课程(negotiating the curriculum)与协商学习(negotiated learning)模式。他们认为:协商课程意味着让学生参与、修改课程方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的欲望,以培养学生批判的、探究的、反思的意识和能力。随着协商课程同时出现的是协商学习。协商学习是指师生通过对话、协商共同作出有关学习的决定,共享学习的权利。协商学习,其目的在于使学生成为主动、乐意、高效的学习者,以改变过去在学习过程中被动、不情愿、受强制的状态;使教师在融合了行动研究的协商学习中得到专业的发展,以转变过去常规制度下濒于“技能退化”的专业衰落现象。

3.课堂基本策略:

(1)培养师生的倾听的素养

首先,教师要转变一个观点,在课堂教学中你不是救世主,而是一个参与者,要有作为一个旁观旁听思索者的姿态。倾诉固然重要,但是他依赖于倾听,因倾听而产生意义。师生的倾听素养直接决定了课堂的质量与效益。

①树立课堂中相互倾听的意识。教师首先作出表率,真诚的倾听学生的发言,并思索。教师要通过体态语言,向发言者侧耳,并引导学生一起关注发言者。平时直接或间接地教育:要会听,并能够在听中发现他人的优势与不足。而作为教师,对童年体验的淡忘,更应该认真倾听,站在学生的立场捕捉深入交流,引导教育的契机。

②倾听的要求和态度。能够安静专注地听他人的发言,熟悉交谈的法则,以期形成不轻视自己与别人,不践踏自己和别人相互尊重的课堂文明。具体到一年级小朋友,发现同学的错误先记住,等他发言完毕再提出。听出别人一个弱点,同时必须提出一个优点,培养学生的兼容并蓄的谦虚品质。因为课堂中有良好的倾听文明,学生才会更乐意说、认真说,课堂氛围才能民主。

(2)培养师生倾诉的素养

课堂上发表自己的看法,一般有交流补充与争鸣促进两种。要求学生想好再说、边想边说、大声说。

①交流与补充,在倾听的前提下,愿意并善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共鸣或补充。对于低年级学生而言,会用:“我同意某某同学的看法,同时还要补充……”的句式发言,使听的同学能更好地理解你的意思。对于别人发言的内容不作重复。

②争鸣促进,在倾听的基础上,保持一个独立思索的头脑,敢于争鸣,会用:“我有不同的看法/我不同意某某同学的看法”句式发言,相互促进,达到课堂上深层的和谐。学习伙伴的关系不仅在于共鸣支持,更在于争鸣促进。在争鸣中,能促进个体批判与思辨精神的形成,利于推进理解,这种品质无论对于社会、国家与个体的创新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

③因势利导,教师评价的引导渗透。教师的评价要更具交谈性,把评价标准结合学生的表现有针对性地或阐述或点评。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对学生的个体体验作一个社会性的引导或是规律性的引导,巩固探讨的成果,为下次探讨指出方向。

(3)朗读在圆桌探讨教学中的整合操作

倾诉是一种表达,朗读更是一种表达。对于低年级语言发展时期,学生的语言会因时间的推移,表达与认知水平的发展会遇到难题,这时,最好莫过与对教材中的好文章进行朗读,学生在朗读中捕捉认知的线索条理,表现因理解而产生的共鸣,体会语言表述的典范,释放积郁的情知,把朗读与理解课文思想情感结合在一起,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混沌走向清晰。

四、研究的预期目标:

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两个方面的积极性,贯彻教学民主的理念,创造师生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的意识,激发学生自身的潜能和创造力,在教育教学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个性化和他们的主体意识。教师在课堂上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极大地激发基础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扬学生的个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自主管理的意识、竞争意识,增强学生的集体荣誉感,更使“兵教兵”环节落到实处。从而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师生、生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从而真正实现开放式教学,有力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五、研究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10月——201011)

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在学生中进行关于座位与教学的有关调查、统计,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认真撰写课题实施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11月——20114月)

实行圆桌课堂教学模式,在课堂教学中时刻关注学生的动态,随时记录课堂教学的心得、体会等。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15月——20116月)

收集整理课题研究过程中的个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整理学习心得、研究体会、调查报告、个案分析等材料,撰写结题报告。

六、研究方法:

本课题研究采取以文献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和经验总结法。

1.文献研究。文献研究法是利用教育文献信息资料和知识的载体进行查阅、分析、整理从而找出事物本质属性的科学研究方法。它一是帮助研究者选择和确定研究课题;二是为论证与研究课题提供理论和事实根据。

2.个案研究法。为了研究方便和研究的实效性,对典型的学困生进行个案研究。每月进行两次观察记录,找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为课题的实施做好第一手材料准备。

3.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对教学实践所提供的事实进行分析和概括,揭示其内在联系和规律,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一种教育科研方法。采用边实践边研究边总结,遵循实践→理论→再实践→再理论的认识过程,采用个别到一般,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去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分析处理方法。

七、完成课题研究的条件保障:

1.客观条件:任教学校规模小,任教班级人数少,便于“圆桌教学”的组织、实施和教学纠偏。

2.本人从教十五年,有多篇论文获县级一、二等奖,并在去年开展了一个县级小课题的研究。

3.勤于学习 根据自己选定的课题制定具体的读书学习计划:

(1)阅读有关小学语文教育教学的文章与著作,查阅相关文献资料进行系统阅读(完成时间:伴随整个研究过程)在整个研究过程中写下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写出反思和随笔。记录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2)阅读与课堂教学模式有关及心理效应的文章、著作等,随时记录自己的收获与体会。

(3)每月撰写一篇阅读心得,建立课题博客,及时发布研究进展信息和学习研究体会。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