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半亩方潭
半亩方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085
  • 关注人气:11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原创)1994,我的中考

(2015-05-02 09:45:47)
标签:

育儿

分类: 人生感悟

1994,我的中考

      题记:201552日,学校举行了2015级东大实验班自主招生考试,在担任考务工作中,看到了初三的那群孩子和他们的家长,带着无比热切、期望的心理来到学校,400多名考生竞争90个名额。这不禁让我想起了20年前的中考的日子。

 

      1993年—1994年,我上初三。记得当时,只是知道,初三会要参加中考,中考很重要,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有几种去向:中专、中师、高中、技校、回家种地、学一门手艺等等。

   初三的班主任,许老师,任教语文,爱生如子。

   记得当时班上有五大金刚,我是其中之一。袁丛林、左德银、陈伍梅等。也许是班级的重点培养对象,老师们对我们几个格外关注,关注每一次的考试分数,关注我们的心理状态。

     考上中专就好了,这是一个宏大的愿望。当时的中专,在普通高中前面录取,考上了中专,就意味着能够实现“农转非”,即由农存户口,转为城市户口,而且声誉好,能光宗耀祖啊。以前就看到,村上一小孩考上了中专,家里大摆筵席,宴请亲戚,初中的老师也来参加,那是何等的光荣啊。

初三的学习和初二、初一,有很大的差异。初三好像是另外一个世界,到了青春期的尾声,人也觉得好像成熟了许多。

数学是我的强项。也不是突然变好的。记得初二的时候,学习平面几何,学校布置的作业也不多,记得有一本《数学练习册》,后面有答案的。我自己在家里做练习,突然发现,我做的答案和标准答案是一样的,那种激动的心情,至今还有感觉。

初三增加了一门新学科——《化学》,由吴老师任教,吴老师喜欢抽烟,经常是一边抽烟,一边讲课,当时觉得很自然的。《化学》就一本书,我经常在夜里捧着化学书一直在看。记得一回,母亲对我说:你这样看,有效果吗?我当时就觉得要认真学习,把课本上的东西变成自己的东西。

英语,自己有自己额一套。初三的时候,中午在外婆家吃饭。我将英语课本后面的单词拆下来,放在口袋里,一有空就拿出来看。当时也没有老师叫我这样做,现在想起来,还是很有效果的。

现在回想起来,作为学生,信心是很重要的。信心来源于什么呢?第一,来自于自身的目标。初三的时候,我就想考上中专,和隔壁邻居家的吴建军一样,能够在老家的一个村庄上,能受到人们的尊敬,或者是羡慕吧。第二,隔壁村上的一个大妈说了,只要我能考上中专,她家的女儿就嫁给我,如此愿望而已。第三,是老师的期望。在那样淳朴的年代,老师的期望,那是一种怎样的馈赠。因为,有班主任许老师的期望,我才能走初一、初二的野小孩,走上的求学的正途的。

如果不上普通高中,我会在哪里?从事什么职业?现在是会怎样,也许比现在更好、更差,历史不能假设。学一门手艺,对于一个农村的年轻人是很重要的选择。舅舅是木匠,如果当时不上高中,现在也许是一个不错的包工头吧(也许现在的工作和包工头差不对吧,本质上一样的)。姑奶奶家是开纺织厂的,爷爷说了,就到姑奶奶家做保钳工,后来还是没有去,随着劳动力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和倒闭,纺织业也变成了夕阳产业。

中考中有体育考试,当时是马塘中学的操场进行的。作为一个乡下的孩子,去参加中考的时候,没有运动服,还是还是乡下裁缝做的衣服,严重影响运动成绩。

终于中考了,和现在一样,头一天是去看考场,从初中到考点,大概十几里路程,全年级骑自行车去的,那场景还是蛮壮观的。休息室放在考点隔壁的马塘化肥厂的一个会场里面。

中考期间,考完以后就回到化肥厂的会场里面,每人发一个面包和一瓶橘子水的饮料,感觉还是不错的,终于进城了。最后一天的下午是考化学,不知道怎么回事?从中午还是肚子还是疼?怎么能在外面上厕所呢,还要办大事!我就熬着,最后还是没有熬住,壮大胆子,去把“事情”办了。后来下午考化学的特别轻松,考了满分100分。

中考结束了,就是在期待中等待中考成绩的下达,成绩在期待中下发了,655分,举例中考分数线差5分。郁闷啊!

和中专就这样分开了。

暑假中,一直情绪低落,但是父亲坚持让我上高中。

暑假中的某一天,我正在午睡,突然听到,前面有人在叫,顾松明,有你的快件,是马塘中学寄来的。

我一咕噜从圆桌上爬起来,冲向了那个邮递员,是马塘中学发来的高中录取通知书。

19948月,我进了普通高中马(1)班,开始了现在回想起来,都是心惊胆战的高中生活。高中的三年很少受到肯定、表扬、表彰的机会,也缺少了老师的期望,再也不是初三时候的“五大金刚之一”的自豪。

现在回想起来,作为老师,要关注学生的心理,能够上高中的学生,一般来说,都是不错的孩子。我们老师不能总是用分数的高低评价孩子,因为一切都在变化之中。

 

谨以此文与今天参加考试的400多名孩子共勉。参加自主招生,是给自己一个机会,不管结果如何,明天的朝阳一样升起,人生还是需要用勤奋、踏实、钻研、理想、信念去支撑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