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荒漠生林
荒漠生林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836
  • 关注人气:1,31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千古遗风忆端阳

(2011-06-04 23:47:26)
标签:

屈原

乐业

宋体

gb2312

端午节

杂谈

http://s7/middle/625fe8e9ga4e4d2e68826&690

 

               千古遗风忆端阳

 

    粽叶飘香,端午情浓。看见博客里铺天盖地的祝福,原来最具文化底蕴和民族特色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又到了!网上网下到处弥漫着浓厚的节日喜庆,人们在谈论着端午节的由来和典故,书写着那千年的传说,把屈原的故事演绎出一篇篇精美的文章,传颂着那伟大诗人不朽的神话。桑梓里也在洋溢着包粽子的喜悦,早市上卖纸葫芦、香荷包的,卖粽子叶、马莲草的逐日增多,还有人把一大盆一大盆煮熟的粽子摆到市场,到处飘荡着糯米的甜腻,艾叶、菖蒲的清香。 http://s14/middle/625fe8e9ga4f4632bb0dd&690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2008年被纳入国家法定假日之中,与清明、中秋、春节一起并列四大传统节日之一,联袂演绎了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文化。无论是清明祭祖、中秋赏月,还是端午追忆屈原,其于民间的影响都有很悠久的历史,尤其是从端午节之发祥,更可看出“端午”概念所含之深厚的历史文化背景。现在的节日很多,中外都有,当看到粽子马上想到了端午,既然是节日,自然值得庆贺。这是中国人自己的传统节日,并以其泱泱中华宽广的包容和无尽的传承,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的越南朝鲜日本等国家乃至世界。而不管是被挪用或演化到哪个国家,属于自己的就是自己的,端午节吃粽子是我们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传统习惯,这些民间端午习俗留给我们深刻而美好的记忆。每年的今天,我们总会习惯地在神州处处,以及地球上每一个有华人的角落,插桃枝、挂艾草;吃鸡蛋、包粽子;赛龙舟、点雄黄、佩香囊来辟邪祈福。http://s4/middle/625fe8e9ga4f456772293&690

记得儿时的节日,总有着浓郁的过节气氛,以及那份期盼的心情。长大后才知道,节日是离乡的牵挂,游子的愁思。是孤寂时的点点阵痛,是回忆时的微微一笑。还记得儿时三五成群为即将到来的端午节忙碌身影,那是我童年中难以忘却的可数的幸福时光之一。然而端午节也曾有过窘迫和无奈,成为挥之不去的记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别说吃粽子,连肚皮也难以填饱,拿着购粮证到粮店,排着队领回桉人供应的半斤糯米,又用副食票买回留着过节的鸡蛋,再到很远的日杂商店买两把粽叶。而在我们内心,却是那个年月留给人们的抑郁、窘迫和酸楚……其实我很享受粽子制作的过程,也许那时最大的乐趣,莫过于可以参与其中,都代表着浓重的热情以及期盼。如今,虽说那些五花八门的各色粽子包装精美,让你目不暇接,但独独缺少一种心意的东西,那种用心制作的感动。现在的人不差口福,就差口味,那些花里胡哨的粽子,却再也吃不出那股童年记忆中的味道了,那种幸福开心的感觉现在好像离我越来越远。

http://s15/middle/625fe8e9ga4f4644305ee&690

每个人经历时代不同,成长环境不同,感受和观念不同,端午节留存于人们记忆中印象也不尽相同。通过不同的端午记忆和故事,让日渐西洋化的我们,重新感悟优良民俗魅力,唤醒美好记忆,积极传承和触摸丰富的端午问候。“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端午节重点并不是单纯的一个节日归宿何在,而是一个民族不屈不挠,永远高洁绮丽的无尚灵魂。缅怀抱石投江的爱国志士屈原。心中杂陈,在似懂非懂中探索,在《天问》中徘徊。阅尽历史风尘,渗透民族情感之端午节,在读古、思古之悠悠情结中,不断沉淀、演变而成为了今日走进千家万户百姓家的传统节日。古往今来的文人墨客,为端午,为屈原,总忘不了吟诗赋句。在所有描述龙舟竞渡热烈之壮观的文字中,唐人张建封所留下的《竞渡歌》“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棹影瀚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闻千雷。”尤为精彩,其浓郁悠适之人文情怀,人欢水笑之端午习俗,一并跃然纸上!

http://s7/middle/625fe8e9ga4f465cbe696&690民俗在光阴缝隙里留下的只是个轮廓。当缤纷百索子牵扯出一段流光溢彩的岁月,所有思绪像粽子有了黏黏的清香味道,粽子底下躺着的风雨偷吃了易逝春天。粽叶飘香为丁香准备了一场华美葬礼,唯美的香气点缀了困倦季节。这一天我想离开所有的繁华与喧嚣,静静地站在汨罗江边倾听2500年前的声音,倾听屈原在汩罗江畔绝望咆哮的声音。这条文化长江是用灵魂和精神融铸的不朽之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诗人写歌写诗,写天文写地理,写离离水草与湛湛江水。如今我只想在江水里读诗人写在水面上无字的诗句,谁也无法剥离的诗句。任春流过冬又流到夏。那滔滔江水,那两岸巍巍高山在诗人的面前,始终沉默着以无声盛载无尽的哀思。汨罗江柔软的水,从此驮着诗人伟大的身躯、不屈的灵魂不停地奔流,犹如光辉而灿烂泪水从江上游流至江的下游,流至汉赋流至唐诗宋词元曲,浸润着古中国的血气和雄性,穿越所有的朝代,穿越所有人的身体,穿越比透明的水更透明时空,用痛苦力量扫除一切庸俗的污浊,一次次从观水此岸将我们引渡向灵魂的彼岸!

http://s5/middle/625fe8e9ga4f4666bdb74&690

“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萸少一人。”一个个逝去就意味着一个个新生,在生生不息、代代相传中后人演绎着不同的人生故事。在欢庆端午节时,相信每一个人也正在书写着属于自己不同凡响的人生,即使被套用、被演绎,但终究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无法挖掘、无法复制的历史人生。幼年不知楚江颂,犹记端阳五味粽。屈氏忠情去不还,留得离骚在人间。到了端午之日,你不吃一两口粽子,也实在有点忘宗忘典之嫌。那延续了千年的民风民俗还得要发扬继承才是。你号称是龙的传人,那一路沿历史的风尘留下的千古遗风,你真不能忘得一干二净!幸好是那遗风中,也没有看到粽子如何吃、如何买之千篇一律的条条框框,这样想来,那粽子也会可亲可爱多了。倘你365 天,时时掂着吃粽子,日日闹着划龙舟,那你肚子里还有没有个歇息?那你钱袋里还有没有个安静?那屈原老祖宗的在天之灵,还有没有个安生日子好过?   http://s3/middle/625fe8e9ga4f477903912&690

我喜欢在风和日丽的端午天气里,赏赏明媚入画的端午风景,读读锦心绣口的端午诗词,因为这样一来,我便会感觉岁月原来如此静好。古诗说:“粒粒糯米白,片片芦叶香。巧手叶包米,细丝缠暗芳。清水下锅沸,粽香入鼻茫。欣赏静待凉,入口幸福享!”氤氲在空气中的粽子香,也渐渐地浓了起来。想必,那在水里沉睡了千年的屈原,也闻到了粽子的香气了吧!


http://s5/middle/625fe8e9ga4f46b821184&690

http://s12/middle/625fe8e9ga4f468098aeb&690

http://s12/middle/625fe8e9ga4f456edd08b&690

http://s11/middle/625fe8e9ga4f46b07745a&690


http://s10/middle/625fe8e9ga4f457af2369&690

http://s3/middle/625fe8e9ga4f45819f302&690

http://s11/middle/625fe8e9ga4f458a34b1a&690

http://s6/middle/625fe8e9ga4f4590e0eb5&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