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花深阆苑,香飘四野——两当、徽县一游

(2011-05-12 16:41:43)
标签:

杂谈

    今年五一假日,我应同学之邀,和另一位窗友王喜花老师及她的大姐,一同前往两当、徽县游玩了一番,给人一种异样的享受,颇有置身“世外桃源”之境界。

    资料载:两当,位于甘肃省东南部,地处陕甘川交界的秦岭山区,属长江上游嘉陵江水系。北靠天水,西邻徽县,东南二面与陕西宝鸡、汉中相连。全县辖3镇11乡,118个行政村,总人口5.02万人,其中:农村人口4.1万人。全县总面积1374平方公里,总耕地面积12.01万亩。最高海拔2738米,最低海拔773米,年平均气温11.3℃,平均降雨量630mm,无霜期193天,有一江、七河,八大水系,全长209.93公里。年径流量3377.2万立方米。粮食作物主要以小麦、玉米、黄豆为主;经济作物主要以油菜、葵花、瓜果、蔬菜为主;经济林果主要以核桃、板栗、苹果为主。县境内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已探明的有金、银、铜、煤炭、陶土、大理石等10多种;有羚羊、獐子水獭大鲵、麝、锦鸡珍稀动物;有红豆杉、铁杉、银杏、香樟、合欢、白皮松等珍稀树种;有油松、华山松、落叶松、红桦等用柴树种;出产鹿茸、麝香猪苓五灵脂、天麻、杜仲黄姜中药材400多种。县内生态良好,植被覆盖率达73.3%,森林覆盖率达49.3%。

    两当县历史悠久,至今已有1500多年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张果老“登真洞”、《王羲家谱》、“两当兵变”遗址等珍贵人文资源;更有“琵琶秋水”、“天门锁云”、“望月”等八大景观和灵官峡省级白皮松自然保护区张家黑河省级自然保护区和云屏三峡自然风景区,风景秀丽,景色怡人。

     4月30日下午3时许,我们一行3人,乘车到达了两当县城。我的同学宋有林的夫人——董老师早已在迎候我们。回家后,我们正在休息,我那同学又从百里外侄女的婚宴上匆匆赶来了。窗友久别重逢,自然十分高兴。大家谈笑风生,嘘寒问暖,甚是可亲。吃完晚饭,我们便在他们夫妻的带领下,游览了整个县城。

    两当县城,四围是山,中间有一条河流穿城而过。河中央现修有“翻水大坝”,每当汛期到来,或遇暴雨降临时,管理人员便提前开启“大坝”泄洪。待冬春少雨季节,又将上游溪流汇聚起来,成为人们观赏、游玩的一大美景,真正形成了“湖光山色”、“山环水抱”之势。

    近年来,经过县委、县政府重新设计、改建的新县城,更是突出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主题,不仅拓宽了城内外的街道、马路,种植了花草树木,安装了耀眼的路灯,而且建有三个供人们休闲、娱乐的开放性大公园。那里树木繁茂,浓荫蔽日,草坪如绿毯,花香沁人脾。有凸显当地人文景观的各类塑像、碑石,又有供人们休憩的座椅。每天清晨或傍晚,总能看见悠闲的人们,或怡然自得地散步;或满怀喜悦地唱歌;或激情澎湃地跳舞;或坐在凉亭谈天说地……无论男女老幼,他们又都显得那样亲切,那样和善,那样满足而自信!置身于此境,使人顿然想起了东晋大诗人陶渊明,为我们创设的“桃花源”之美景——“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矣!

    四围的山,其中有一座现已开发,人们可顺台阶攀援而上,直达山顶。再从另一边缓缓而下,复至县城。时值五月,漫山遍野的“狼牙花”迎风怒放,那白中透着浅蓝、淡黄的朵朵小花,层层叠叠,密不可分,给人一种繁花似锦之感。到了夜晚,山上彩灯闪烁,幻化出一条飞龙腾空而起,格外耀眼。

    5月1日晨,天气骤变,突然刮起了阵阵凉风。吃过早点,我们在同学夫妻的带领下,一行5人,缓缓向此山迈进。我们边走边谈,不觉间已至半山腰。置身于“狼牙花”的海洋中,闻着随风飘来的扑鼻芳香,我们甚是陶醉。故而,我拿起相机,随即拍下了一个个精彩的瞬间——狼牙花的多姿多彩!其中有花团锦簇的,也有一枝独秀的,还有造型独特的,更有人与花“和谐共处”的!

 http://s13/bmiddle/625f4a6cxa31096b6da0c&690

(狼牙花1)

 

http://s13/bmiddle/625f4a6cxa310985dfe8c&690
(狼牙花2)


http://s5/bmiddle/625f4a6cxa31099529a14&690

(狼牙花3)

http://s7/bmiddle/625f4a6cxa3109a0d2df6&690
(狼牙花4)


http://s8/bmiddle/625f4a6cxa3109af5a1f7&690
(狼牙花5)

 

http://s13/bmiddle/625f4a6cx76b4e16eb18c&690

(狼牙花6——王喜花老师与其大姐置身花海中)

http://s3/bmiddle/625f4a6cx76b4e1733562&690

(狼牙花7)

http://s1/bmiddle/625f4a6cx76b4e17ad1a0&690

                                                (狼牙花8)                                   
    到达山顶后,我们又看见几位乡亲正在采摘刚刚露出花蕾的“槐花”,那白色的花瓣,又鲜又嫩,甚是可爱。我不禁问道:“这样把树枝折断,会不会损伤槐树呢?管理人员要责怪我们吧?”但老乡却说:“不会的!槐树枝越折,它来年长得越茂盛!何况我们只是每棵树上折断一、两枝,根本不影响什么!也不会有人责怪的!”听完此话,我们几个也决定采摘一些鲜嫩的槐花。于是,大家动手,不一会儿,就摘了一小食品袋,说是回家做小吃呢!约十点多种,我们又高高兴兴地“满载而归”了。

    走在茂密的林荫道上,听着鸟儿叽叽喳喳的鸣叫,我不禁想到:人与自然能和谐相处该有多好啊!在高楼林立,水泥、钢筋铺天盖地,到处人如蝼蚁般拥挤的今天,能找到这样一块“世外桃源”作为栖息地,真是难得!怪不得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洋溢出那样的幸福,那样的满足!那种悠然自得,那种超然物外,那种怡然自乐,真是令人羡慕矣!


http://s1/bmiddle/625f4a6cxa310f1e7fd00&690
(上山1——王喜花老师与其大姐)


http://s8/bmiddle/625f4a6cxa310f3c75087&690
(上山2——董老师)


http://s13/bmiddle/625f4a6cxa310f6577eec&690
(山顶——3同学相聚留念)


               http://s11/bmiddle/625f4a6cxa310f85e55fa&690
                                        (下山——宋有林先生)
    我们在从徽县赶往两当的盘山公路上,还随处可见盛开的狼牙花丛中,有许多养蜂人在路边设点,一眼就能望见一排排整齐的蜂箱,一顶顶养蜂人搭建的简易帐篷,它们就是养蜂人的临时居所。

    两当、徽县,以盛产“狼牙蜜”而闻名中、外。“狼牙蜜”因其蜜源是狼牙刺花而得名,为蜂蜜中之上品,是甘肃著名特产。其品质纯净,色泽明亮,有清香味,含糖量高于一般蜂蜜,结晶细腻,历来是出口亚、欧、美各国的传统产品,故而久负盛名。这里山川秀丽,植被丰富,素有“陇上小江南”之美称,由于具备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蜜源极为丰富,采蜜季节长达十个月之久。所以,养蜂历史悠久。2008年曾被评为“中华蜂蜜之乡”。  狼牙刺是一种野生小灌木,花呈白黄色,有淡香味。由于此地山陵纵横,气候温和潮湿,极利于狼牙刺生产,而且分布极广,因此产蜜量高。据统计:现年产狼牙蜜60多万公斤。“狼牙蜜”亦是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凡来这里探亲访友者,主人总会在依依惜别时奉送一份“狼牙蜜”作为纪念矣。

    我们刚回到家,外面就下起了绵绵细雨。坐在客厅,望着窗外雨雾濛濛的远山,享受难得的一份悠闲,真是惬意!午饭后,雨又停了。于是,我们同学便找了一辆车,带领我们去参观唐代八仙之一的张果老修行的“登真洞”(俗称张果老洞)。

    顺着316国道,翻山越岭行至距县城东12公里处,我们便把车停在路旁,开始攀登鸑鷟(yuè zhuó古代传说中的一种水鸟,现为山名)山的石阶。那陡峭直立的台阶,犹如“华山”的栈道,踩上去有一种“悬空”的感觉,真乃:“看山不走路,走路不看山”矣!我们又仿佛走进了超凡脱俗的世外桃源,石径盘盘,沟溪淙淙,百鸟争鸣,野花散香。上了崖畔,眼前陡然隆起一道断崖,一座亭台临空悬立。登上亭台,仿佛把人抛在了半空之外。向上看:怪石嶙峋,奇幻峥嵘。古松蔓藤之中,张果老修行的“登真洞”悬于断壁之间。我们到达时,恰逢景点正在维修。看着这些民间艺术家们一笔一划地认真描绘,一砖一石地细心修补,我们不禁为其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而肃然起敬!
  “登真洞”由三个洞组成,第一大洞叫“无量祖师洞”,洞内石崖上滴水叮咚,响声不绝。洞高4米,宽9米,深8米。洞中有八仙及张果老卧像、白驴、巨蟒、梅花鹿。洞中央有突起的圆形石池,积水成潭,四时不涸。池旁有几个扁圆形巨石。可躺可坐。二小洞为“石鼓洞”和“三清阁”。三洞互套,又各自成形,这里真是一个返璞归真的仙境世界,给人一种宁静、肃穆、清幽之感。维修人员还风趣地说:“你们可以住在洞中修身养性!”而我们则笑答:“做不到啊!”

http://s12/bmiddle/625f4a6cxa3256b2989cb&690
(无量祖师洞1)

http://s16/bmiddle/625f4a6cx76b6f12f1e2f&690
(无量祖师洞2)


http://s10/bmiddle/625f4a6cxa3256c751149&690
(无量祖师洞3)


http://s1/bmiddle/625f4a6cxa3256d2bc830&690

(石鼓洞)

http://s12/bmiddle/625f4a6cxa3256f0510eb&690

                                                 (三清阁)

               http://s5/bmiddle/625f4a6cxa3256f5160b4&690
                                            (洞顶塑像1)

               http://s15/bmiddle/625f4a6cx76b6f1b56b8e&690
                                             (洞顶塑像2)
    资料载:张果老,名张果,老为尊称。唐代武则天唐玄宗时人。我国道教八大仙之一。他终身修行,博学识广,不屑仕途,性情古怪,善诗赋,传奇颇多,民间尊位很高。他的事迹载入了《旧唐书》、《明皇实录》、《新唐书》、及明代《八仙出处东游记》、《初刻拍案惊奇》等史书。唐玄宗、武则天曾召他进京,均被拒绝。玄宗要把女儿嫁给他,张果笑而拒之。遂倒骑毛驴云游四方,劝化世人。当地百姓有口皆碑,传说张果云游时,倒骑白驴,日行千里;不行时则将毛驴折叠起来装在袖筒里。有藏头诗为证: 
      君到处留遗踪,否仙翁驴倒骑。者相传少者说,中曾见有残棋。

    《全唐诗》第八百六十卷就录有张果老《题登真洞》诗一首:
    修成金骨炼归真,洞锁遗踪不计春。野草谩随青岭秀,闲花长对白云新。
    风摇翠筱敲寒玉,水激丹沙走素鳞。自是神仙多变异,肯教踪迹掩红尘。

  诗后附有小传曰:“张果,两当人。先隐中条山,后于鸑鷟山登真洞往来”。唐《元和群县志》、《宋故崔公墓志铭》、清《嘉庆重一统志》及《两当县志》等史籍,均有张果老隐居鸑鷟山登真洞修行的记载。

    由于天气不好,“山雨欲来”,我们便匆匆乘车返回了。半道上,我们还几次停车,在路旁兴冲冲地去摘“羊奶子”吃。这可是真正的“山珍”啊!那火红的果实,现已熟透了,它真像饱满的两个“羊奶头”,吃在嘴里,又香又甜。我们边摘边吃,还饶有兴趣地挑选了一枝形状独特的,小心翼翼地带回家拍了几张照片留作纪念。

http://s5/bmiddle/625f4a6cxa325c94838c4&690
(羊奶子1)

http://s3/bmiddle/625f4a6cxa325c9d19b12&690
(羊奶子2)

              http://s3/bmiddle/625f4a6cxa325ca2d2382&690
                                                (羊奶子3)
    次日晨,我们便谢绝主人的再三挽留,离开两当,赶往徽县去拜访另一同学——张守诚。见面后,他定要留我们在城内小坐。但在我们的一再请求下,最终则沿着公路,我们边走边聊。约中午12时许,他又安排我们在一家“农家乐”休息、吃饭。我们的本意是吃顿便饭,即刻乘车返回天水。但我那老同学硬是不让!盛情难却,我们只得“舍命陪君子”矣!只见他点了满满一桌菜,还让服务员偷偷地打开了一瓶“世纪金徽”!席间,又有他的几位学生送来一瓶“好酒”,相继轮番奉劝!真乃:美酒飘香,酒亦醉人,人亦醉矣!期间不乏妙语连珠,不乏幽默风趣,不乏倾心交谈!直至下午4点多,我们才把喝得醉汹汹的老同学强拉上一辆出租车,来到了汽车站。

    买好5:00的返程票,我们又招呼老同学的一位朋友,请他帮忙照顾,并一定送其回家休息。约晚上9:00多,我们才分别回到了天水老家。然后,又给老同学打电话报了平安。



http://s7/bmiddle/625f4a6cxa3261eba3dc6&690
(徽县留念1——王喜花老师与其大姐)


http://s12/bmiddle/625f4a6cxa3261f24fc3b&690
(徽县留念2——3 同学相聚)


http://s4/bmiddle/625f4a6cxa3261f61fa23&690
(徽县留念3——悬崖上的狼牙花)

    这次短暂的旅行,我感受颇深。与两当、徽县相较,在人们记忆中,乃因“银河注水”而得名的、曾经被世人羡慕、称道的“天水”,真是差之远矣!

    天水,位于甘肃省东南部,自古就是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全市横跨长江、黄河两大流域,新欧亚大陆桥横贯全境。现辖武山、甘谷、秦安、清水、张家川回族自治县五县和秦州、麦积两区,总人口328万。境内四季分明,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素有西北“小江南”之美称。

    天水,又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享有“羲皇故里”的殊荣,是海内外龙的传人寻根问祖的圣地。境内文化古迹甚多,现有国家和省、市级重点保护文物169处,其中大地湾遗址保存有大量新石器时代早期及仰韶文化珍品。国内唯一有伏羲塑像的天水伏羲庙,雕梁画栋,古柏森森。中国四大石窟之一、被誉为“东方雕塑馆”的麦积山石窟,荟萃了从公元4世纪末到20世纪,约1600年间的7730余尊塑像,并与大像山、水帘洞、拉梢寺、木梯寺等共同组成了古丝绸之路东段的“石窟艺术走廊”。同时,环绕麦积山方圆数十里分布的植物园、仙人崖、石门、净土寺、曲溪和街子温泉度假村,共同组成了国家级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人文景观与自然秀色交相辉映,巧夺天工,吸引着无数海内外游人。

    然而,偌大的秦州区和麦积区城内,仅分别有一个所谓的“公园”——“人民公园”与“马跑泉公园”!且“马跑泉公园”至今还在收门票——每人2元!蜗居在钢筋、水泥建筑里的人们,若想在工作之余,清晨或傍晚放松、休闲一下,就只能很无奈地沿着马路转一圈,忍受着各种车辆肆无忌惮的刺耳鸣叫,饱尝着水泥、柏油送来的或冰冷、或燥热的气流!走在如蝼蚁般密集、拥挤的街道、马路旁,时时、处处都要提高警惕,稍不留神,便有性命之忧!生活在如此嘈杂、烦乱,甚至垃圾遍地、臭气熏天的环境中,人们的心情岂能舒畅?身体岂能健康?工作效率岂能提高?

    也许有人会说:“你们不是有远近闻名的风景区吗?”是的,我们是有“风景名胜区”!但是,工作、生活在城区的人们,总不能每日清晨、傍晚都去那里“锻炼”吧?即使周末有余暇去转一圈,那高昂的门票,也不是普通市民能承受得了的!

    自古常言说得好:“为官一任,造福一方!”“金杯、银杯,不如群众的口碑!”生活在两当县的百姓,茶余饭后,人人都念念不忘“前任领导”的功绩,都在心怀感激!因为这样的领导确实把百姓装在了心中,确实为百姓办了一件实实在在的大好事!无疑,这将成为千秋万代树在百姓心头的一座无形的丰碑!

    我们真诚地希望:天水两区的领导,能真正想百姓之所想,急百姓之所急,充分利用手中的权利,实实在在地为百姓办一、两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好事!确实改造人居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那种氛围!只有这样,方能对得起“羲皇故里”之美誉,方能不负“天水”之“盛名”,方能使天水人感到“自豪”矣!

     返家后,我曾作了三首七律,附录如下,以作纪念矣。

(一)游两当,登山兼赠窗友宋有林夫妇

四围山色溢芬芳,花海荡舟喜欲狂。频闪镜头存幻境,顿留美景映红妆。

评说时弊言辞烈,指点江山笑语扬。日月难磨真品性,从容淡定话沧桑。

(二)游两当张果老洞

八仙果老人人敬,倒跨毛驴四海行。养性修身来此洞,习文练武诵真经。

夜听冷雨敲竹响,昼赋华章入梦萦。百炼千磨成正果,仙风道骨史留名。

(三)游徽县,赠张守诚窗友

比肩漫步笑颜开,兴致冲冲访友来。母校挥毫留警句,桑梓策划展雄才。

聆听妙语心花放,鉴证真诚肺腑埋。世事无常多变幻,高情厚谊暖胸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