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合群行为的心理分析

(2010-11-09 11:32:25)
标签:

人际关系

人际交往

人际交往技巧

亲子

心理咨询

育儿

分类: 人际交往与人际关系

不合群行为的心理分析

作者:网络 | 来源:网络转摘 |

 

在我们的身边,经常会遇见一些比较“另类”的人,他们喜欢独来独往,不论什么原因,总是感觉他站在群体的对立面,似乎被群体所排斥。很多领导认为这类人是不够团结,同事认为这一类人是“孤僻”的。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不合群的人属于孤僻种群,虽然还没有达到自闭症、抑郁症的程度,但是,不合群同样是属于不健康的社会行为模式,是需要矫正的一种自我心理状态。

 

不合群行为,是个体的一种自我保护的表现这一类人对人际关系和不安全的因素非常敏感,非常容易感受到一些不良的因素,并因此感觉受到伤害,久而久之,就会出现回避的行为,出现不合群的表现。导致不合群行为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个方面:

 

1、思维发展缓慢,跟不上周围群体的思维进步;

2、·行为举止过于怪僻,不能被周围群体所认同;

3、自我感觉不被周围群体所接受;

4、不能与周围群体形成共同观念,并发生强制性的自我认同;

5、因自我行为对他人造成的影响,感觉被孤立;

6、有被群体伤害的经历;

7、对大多数群体成员的嫉恨和惧怕;

8、成为非议的中心人物;

9、在群体中无法放松,自然地与人交往;

10、社会适应不良。

 

 

·     严格来讲,不合群行为不属于疾病的一种,但是它是一种不良的社会适应模式。它是群体思维和行为的相反一面,有悖于通常的社会群体行为准则,这一点会构成对不合群的人的自身伤害。不改变这样的行为状态,会让个体越来越脱离社会,活在自己的世界里,甚至有更多的牺牲。

 

纠正不合群的行为模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改善:

 

1、   多主动参加一些集体活动;

2、   着装整齐,行为大方;

3、   学会坦然面对别人的眼光;

4、   在和别人交流的时候,尽可能柔和的目视对方的眼睛;

5、   学会放松自己,自然的微笑;

6、   不刻意修饰和掩饰自己;

7、   学会主动和别人交流,寻找感觉被孤立或者非议的原因;

8、   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适当的去给予别人一些帮助;

9、   在人际交往薄弱的方面,可以通过学习的方式提升自己的能力和自信。

10、结交一些性格开朗,态度积极的朋友。

 

青少年时期,是开始学习和适应社会交往的时期,比较容易出现不合群的行为表现。他们会因为朋友间的一些矛盾和冲突,就离开朋友群体,同时这一时期也是标新立异的一个时期,一些学生会认为独来独往是一种个性的表现,而在觉得孤独的时候,又无法放下自己的自尊主动融入到集体中,长此以往,就会讨厌和憎恨群体,总是游离在群体之外,沉浸在电脑、网络游戏的世界中,无法自拔。家长给予关注与辅导,及时矫正孩子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模式。

 

 

相关文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