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成为时代强音
(2013-03-18 13:35:14)
王攀
“我们将忠诚于宪法,忠实于人民,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把努力实现人民对未来生活的期盼作为神圣使命,以对法律的敬畏、对人民的敬重、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的政府,去造福全体人民,建设强盛国家。”
重法,敬民。李克强总理的开场白简短有力,把宪法、把法律、把人民放在了很高很高的位置。现实中,之所以出现一些老百姓反映强烈的问题,就是一些官员不把老百姓放在心上、不把法律放在心上。要让宪法从纸面上走到现实中,让法律成为所有人和机构的挡箭牌,关键就是要敬畏法律。而只要对法律敬畏,因为法律体现人民的意志,那么自然也就对人民敬重了。李克强将宪法、法律、人民放在首位,简洁有力,字字千钧。这非常好。
纵观记者见面会,可以感到自信。我注意到了李克强在记者发问的时候,在回答记者提问的时候,他有一些笑声,这种笑是一种自信。他开玩笑说那个给自己翻译的外国记者应该拿双份工资,开玩笑说自己的手势过多,会影响记者听他回答问题的内容,等等,在我看来这都是一种轻松和自信的体现。人在讲话的时候,丰富的手势本身就是一种轻松和自信。而面对记者提问,又如此自嘲。这种幽默恰恰更反衬了他的轻松和自信。
一方面自信,另一方面是干练、平实。虽然也谈到了施政目标、施政纲领这样的宏观大题,但更多是一种简洁表达。比如经济改革,改善民生,保障社会公平公正等等,而怎么做到这一些?又提到了打造创新政府、廉洁政府、法治政府。尤其是在回答反腐的时候,提到了约法三章:政府性质楼堂馆所一律不得新建;财政供养人员只减不增;公费接待、公费出国、公费购车只减不增。三句话掷地有声,非常切合老百姓的期待。语言之平实,内容之接地气,可以直接拿到媒体的时评版上发表。这是完全站在了老百姓的角度,用老百姓的语音,毫无废话套话,虚词浮词。
事实上,在李克强的整个记者会中,一些掷地有声的话随处可见。比如:要让人民过好日子,政府就要过紧日子;喊破嗓子,不如甩开膀子;让明规则战胜潜规则;把权力涂上防腐剂,只能为公,不能私用;把错装在政府身上的手换成市场的手;我们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等等,这些大白话,通俗易懂,老百姓喜欢。
还想再说说法律。在回答美国记者有关黑客攻击提问时,李克强用了有罪推定。其法学背景的专业素养点滴可现。李克强是高考恢复后的第一届毕业生,北京大学读的是法律系,获法律学士后又取得经济学硕士、博士。这也不难理解他为什么在开场白把宪法、法律放在如此高的地位。其实,今年两会上还有两个高官,一个是最高法院院长周强,法律硕士;另一个是最高检察院检察长曹建明,也是法律硕士。这对于依法治国来说,绝对利好。
总的来看,李克强自信、干练、平实。一个人的性格会带入工作当中,一个政府首脑的性格也肯定会影响到整个政府的行事作风,未来五年,还是挺值得期望的。“行大道,民为本,利天下”,这是李克强的自我要求;事实上,这也应该成为每一个为官者的箴言。期待美丽中国,期待“努力就可得到回报”的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