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王攀
5月29日,有位自称是江西现代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爆料称,自己在去学校食堂吃午饭的时候,看见门口贴出一告示,上面写着:“禁止民工在此用餐,谢谢合作!”该学生顿时感觉一阵心酸,在换餐牌的时候问了一下缘由,对方解释称农民工在食堂用餐影响卫生。(5月31日中广网)
“禁止民工在此用餐,谢谢合作!”——新闻出来以后,就像曝光标语的那位同学一样,不管是写这个报道的记者,还是很多网友都表达了愤慨。这种愤慨固然可嘉,但也没有必要对这句话过度敏感。
农民工当然享有平等到这家餐厅消费的权利,但享有权利不代表可以我行我素;我们尊重一个群体,也不代表可以迁就他们的不良习惯。假如农民工就餐不讲究卫生,影响到餐厅的正常经营,餐厅当然也有拒绝的权利。但遗憾的是,面对这样一则新闻,除了站在道德的制高点之外,少有人对这些进行反思。
老实说,我没那么高尚。假如在餐厅看到不讲究卫生者,不管是农民工还是其他人,我都会躲远一些。这不是歧视,我只是希望有一个干净卫生的就餐环境而已。我不知道有多少人与不讲卫生的人同餐会甘之如饴;但我相信更多的人跟我一样。
现在之所以那么多人义愤填膺,是因为面对的只是一个虚拟情景:不需要真的与不讲卫生的农民工一起就餐,只要表一下态就可以获得一枚“不歧视”农民工的光鲜道德高帽,并且赢得掌声。至于要是真的碰到了这种情况,自己会不会敬而远之,那就不得而知了。其实,这是一种普遍的心态。所以在批评之前,不妨先扪心自问一下。
不愿意和不讲卫生的人一起就餐,不是什么丢人的事儿;餐厅对不讲卫生的人下逐客令,也不是什么歧视。这只是一个卫生习惯,不是什么尊重不尊重、歧视不歧视。再说,学校内也有农民工自己的食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