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杂谈 |
1.长江商报:看待贫困县办演唱会的视角差异(新闻信息和观点信息)
近日,有网友发帖称,云南富源县顶着贫困县的帽子斥资几千万元开办明星演唱会(贫困县)。5月14日,当地有关负责人表示,富源县将举办首届“富源·胜境”文化节,煤炭协会邀请了几名歌手举办“唱响富源”演唱会,目前明星的阵容还未确定,演唱会费用全由煤企负责人出资(回应,是本文批判的对象、集中点)。(5月15日 云南网(新闻网站的,非首选,不是不可))
网帖曝光伊始,富源县官方就作出了澄清,重点无非两点,一是演唱会由煤企负责人出资,二是承办费用不会耗资几千万之巨。如果仅仅就这两点而论,这场即将在贫困县上演的演唱会,似乎更应被定性为企业行为,而非政府行为,虚耗财政的指责也当休止。(树靶子,反驳)
但问题显然不是这么简单。据官方信息,明星演唱会只是此次文化节三个主题之一,举办演唱会旨在“为富源人民献上一场精彩绝伦的视听盛宴,丰富广大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这即是说,演唱会的举办方是地方政府,而承办是则煤炭企业,晚会带着明显的公益性质。(指出晚会的本质:公益)于是,问题随之而来,基于理性的经济人视角,何以煤炭企业甘于以公益的姿态回馈民众?毕竟,煤炭企业倘若心怀百姓,其反哺大可以更加实惠的方式进行,而非打造一台奢华的晚会以供精神消遣。正因如此,贫困县办豪华演唱会的争议,与其说源于其贫困身份与巨资耗费之间的经济错位,不如说政企混杂的行为方式,营造了一种暧昧的空间,人们有理由质疑煤企的巨额投资,会投桃报李般收获来自地方政府的“灰色回报”。(政府的事儿,企业积极搀和;无利不起早,商人言利。比如,慈善。)
报道还提到,富源是“国家级贫困县”和“西部百强县”的结合体(这是第二层意思),这是人们质疑的另一原因。“贫困”与“百强”的矛盾状态,揭示了“富在煤企,穷在百姓”的基本事实,也隐秘地还原了这样一层事实:在地方的发展之中,煤炭企业只是忙于自我的膨胀,而未对地区经济和百姓生活作过多的反哺,因而,其公共责任至少也是存疑的。用这样的视角去审视,对于这场明星演唱会,不免有了这样的解读:它并非煤炭企业主动谋求社会责任的体现,而是谋求一种在政策回报可以预期的长远投资,它的目的性和功利性,也就呼之欲出。(仍然回到批靶子)
在“文化搭台、经济唱戏”业已成风的当下,办演唱会的善意不容否定,但是,相较于官员“公款追星”,以及政府斥巨资请明星代言,它能免去虚耗公帑之疑,却无法免除政绩工程之虑。“权力美学”热衷于宏大、奢华,当它与携带功利目的的企业行为发生关联,人们便可质疑,“政府是监督者,企业是经济人”的身份预判,是否是二者协作的前提?政府行为与企业行为之间不拖泥带水的明确分割,是否贯穿始终。一旦这些问题得不到解答,争议的涌至,会始于演唱会,而不会终于演唱会的落幕。(政府和企业走得太近,这是一个现实问题。而政府应该远离企业)
(这篇文章,基本上围绕政府与企业的关系进行批评的。也算是归谬法。先是承认政府所言是事实,围绕这样的结论得出不同的结果。虽然这中间也引入了贫困县和百强县的矛盾体,但这个点,基本上是为前者服务的。折射的是贫富差距,分配不公。)
2.新京报:贫困县演唱会唱出了什么(悬疑性标题,有新闻信息,无观点,但这样也可以吸引人;标题不一而足,唯一的标准是有效传播)
■ 议论风生
据报道,(这样的模糊处理很多,不建议;应当注明出处)今年由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592个国家扶贫开发县之一的云南省富源县(贫困县),由县委县政府主办,将举行该县首届“富源·胜境”文化节,明星演唱会是文化节三个主题中的一个,有网友爆料称这场演唱会将耗资千万(演唱会)。当地官方回应称,演唱会由当地煤矿企业负责人出钱筹办(官方回应)。
顶着贫困县的帽子,却举办耗资不菲的明星演唱会,让网友不理解。(以贫困县的明星演唱会,引发两点:)一场官方主办的文化活动,却由煤老板组织、出资,邀请演艺明星,权力和资本关系错位,这演唱会唱出了官商之间的暧昧,也唱出了贫困县到底贫不贫的质疑。
最近几年,中央屡次要求政府主办的庆典活动不得邀请演艺明星,压缩节庆活动,目的在于防止将公款用在这种华而不实的事情上,防止地方政府利用主办此类活动从中牟利,而政府主办演唱会也与政府职能不相符。(从政策上指出其不合理性,也即是事实性论据)
但富源这种煤老板出资举办明星演唱会却是打了政策的擦边球(擦边球,我在节目中说,这是一个政策漏洞,即,政府出面、企业掏钱,该怎么处理?这需要研究。),表面看活动并没有财政掏钱,但羊毛出在羊身上,老板们为当地政府主办的活动出钱出力,当地政府在涉及诸如税费征收、煤矿安全监察等执法事务时,是否能硬得起来就很让人怀疑了(无利不起早,政府与企业走的太近,中间会出事)。
而顶着贫困县帽子的富源县到底贫不贫呢?媒体调查发现,作为贫困县的富源县,同时在西部百强县中列45位,其经济总量在云南省排名不低,而该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这样的县却是“贫困县”,享受着国家给予的各种财政和政策支持。它真的很穷吗?(贫困县不贫困,这是一个尴尬的现实)
当地GDP的高增长没有带来老百姓收入的快速增长,只是带来煤老板的快速致富,并带来了悬殊的贫富差距。富源县2011年人均收入显示,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1255元,比全国平均水平21810元低555元,但农民人均纯收入5210元,比全国平均水平6977元低1767元。(进一步说,这种贫富悬殊)
在城乡收入差距、群体收入差距比较严重的情况下,当地政府却和富裕起来的煤老板们共办豪华演唱会,难怪人们都“不理解”了。(回到起点)
(这两篇文章,都是批判政府和企业走得太近。观点是一样的,只是在论据的实用上,推理过程中,有着不同的表述。
1.语言风格上,后一篇比较轻松,这跟作者媒体人的身份有关,一个技巧是,不妨多分段
2.内容上,第一篇,紧紧围绕煤老板出资上,不管是写贫困县、灰色回报、贫困县穷民富老板,还是写政府的监管者和企业的经济人等,都为主题服务
第二篇,虽然也是一个主题,但不是太集中,主要写了两层,一个是政府热衷演唱会,不妥,与政策不符,又指出这种擦边球怎么处理,另一层则写权力与资本的暧昧,并用穷民富老板作为证据)
2012-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