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评论员王攀
评论员王攀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12
  • 关注人气:55,553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养老金入市要铭记今天的担忧

(2012-03-22 13:58:07)
标签:

杂谈

 

王攀

 地方养老金入市的计划终于尘埃落定。国务院批准广东省1000亿养老金委托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进行投资运营。养老金入市,能否让不断缩水的保命钱不再贬值?(3月21日《河南商报》)

  养老金入市,可以让养老金不再贬值,也可以让养老金亏本,甚至血本无归。这就是市场的游戏规则,没办法。所以,面对养老金入市,人们普遍担心,也在情理之中。

  但我们赞成养老金入市,一是搁着也是贬值,二是分散管理眼下大约有2万多亿的社保资金分散沉淀在全国2000多个市县手中,谁也无法保证地方政府不会动它,2006年上海社保案就是明证。与其贬值和可能暗箱操作,不如透明入市。透明入市要记住今天的担忧,因为记住今天的担忧,今后运营起来才会更加审慎。

  的确,包括养老金在内的社保基金一直处于贬值缩水状态。按照社保专家郑秉文的推测,2011年CPI为5.6%,而社保基金名义收益率不到2%,按负利率3.5%左右计算,2.7万亿元五险基金的损失就将近千亿元,从2000年以来到现在已经损失超过1万亿。因此实现养老金市场化投资是唯一的解决办法。

  事实上,就是不透明入市,也避免不了暗箱操作。分散沉淀在全国2000多个市县的2万多亿地方社保资金是如何安排的,很多时候公众并不知情,而且谁也难保地方政府不会动它。2006年的上海社保案,就是因为上海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局长祝均一涉嫌违规使用32亿元社保基金,涉案金额达百亿的上海社保基金案也随之浮出水面。所以,与其暗箱操作,不如透明入市,通过各市场主体,例如托管人、投资人、受托人的相互制约,实现养老金运营的透明化,其安全性更高。

  面对公众对养老金入市的担忧,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第一时间回应“入市”不代表入股市,而是投资收益相对固定的国债、银行存款、企业债等,并拿出近11年的平均收益率高于通胀率的业绩,来消除公众的担忧。

  社保基金理事会及时回应担忧是可取的,但能不能消除公众的担忧是另外一说。因为市场就是市场,没有人能够保证百分之百稳赚。我甚至觉得没有必要纠正人们的“误读”。按照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的通常做法,一般会30%用于投资股票,30%投资固定收益像债券等等,还会做一些股权方面的投资配置。这是在投资结构方面进行风险对冲,按理说它的投资收益不会太差。而且也有11年平均收益高于通胀率6个百分点的业绩,应该坚持自己的判断。

  我觉得,比及时回应公众担忧更重要的,是记住公众今天的担忧,并把这种担忧当成警醒时刻记在心头。只有记在心头了,才能够在对养老金的运营中慎重再慎重。假如对公众的这种担心,回应了事,或过后不记心头,而在养老金运营中掉以轻心,那才是真正叫人担心的。 王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