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会无力,公开电话又如何
(2012-03-19 14:35:47)
标签:
杂谈 |
□王攀
山西省总工会日前发布消息,要求十万名企业工会干部公开自己的手机号码。工会正想方设法扩张话语权,引起关注。(3月18日中新网)
与“电话能不能打通”,我更关心的是打通之后管不管用。眼下工会弱势,缺少话语权,不是因为办公地点没有醒目标志,也不是因为工会干部没有表明身份、公开手机,而是因为他们没有权力———准确地说,没有实际权力。不少地方的工会只是一个依附性存在,其价值不过是发发福利、组织一下有益身心的小活动而已,不帮助企业或其他组织整工人就不错了,还能真指望它是工人的“娘家人”?做梦吧。
假如工会比较硬,能为职工说话、敢为职工说话,即便没有醒目标志,没有公开联系方式,职工遇到问题了,自然而然也能找上门来。而假如不敢解决问题,不能解决问题,噪门再高也无济于事。
对于职工来说,保障权益的路径有二:一个是制度保障,一个是工会争取。国家制定保护劳动者权益的各种法律制度,以期达到保护劳动者权益的目的。制度保障之外,则是工会组织工人与代表资方的企业,甚至某些官方机构展开博弈,通过协商、谈判等方式来争取各项权益。
可现实中,保护职工权益的途径可谓一条腿长一条腿短,即主要靠国家的法律制度保证职工利益,而工会在保障工人权益、争取利益方面做得远远不够。因为工会不能有效发力,也让制度保障在实际执行的过程中变形走样。
工会争取工人权益之所以成短板,一则是地方政府担心影响招商引资的环境,甚至一些地方政府原本就把屁股坐到了企业一方,在企业和职工的博弈中,支持前者而忽视后者;二则是担心影响社会稳定,而这是一顶很大的政治帽子,一旦戴上会吓死人的。
社会稳定固然重要,但不应成为牺牲劳工权益的借口,而且,轻视劳工权益也不代表投资环境好,甚至会给人造成认识上的误区。总之,仅仅公布手机号、明确工会标志,这些都是次要的,关键还是要赋予工会话语权,或者扩张话语权。“有事找工会”的前提是,工会敢办事、能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