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宋庆龄”哭了

(2011-11-06 16:16:34)
标签:

杂谈

王攀


  昨天(4日),郑州下了雨,“宋庆龄”的眼睛,湿了。

  这一天,一座占地800平方米、高达24.15米的宋庆龄雕像(详见5日河南商报A09版),一经揭幕,立马“占领”互联网。的确,如此七八层楼高的雕像,够“惊艳”的。它的主人是河南宋基会。这是河南宋基会近来第二次被全国舆论关注。遗憾的是,两次都是负面的。

  我们首先想问的是,假如宋庆龄在世,看到巨大的“自己”,会不会拂袖而去?

  答案是肯定的。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是1982年成立的为纪念宋庆龄国家名誉主席而设立的一个公益性组织。其首要的关切,就是儿童。尽管中国宋基会声明河南宋基会跟它没关系,但成立于1992年的河南宋基会,也是一个公益性组织,其关切的对象,也是儿童。

  恰如大学之大在大师,而不在大楼之大,公益组织之大在善举,而不在其标志性建筑之大。明乎此,就不难理解,为什么郭美美一张小小的炫富照,就让红十字会灰头土脸。

  但显然,河南宋基会并没有明白这一点。用一个巨型宋庆龄雕像又把自己推上风口浪尖。以这种方式闯入公众视野,绝不是好事。假如此前河南宋基会被公众关注,是悲剧;那么这次被关注,则是闹剧。宋庆龄雕像成为闹剧的主角,宋庆龄地下有知,肯定会气哭。

  第二个问题是,无论作为城市雕塑,还是河南宋基会的办公楼——据说雕像内设计了会议厅,这么一个扎眼的建筑,都应该有公示环节。可对于郑州市民来说,宋庆龄雕像几乎是突如其来。这个在福建建造、在郑州安装的巨型雕像,为什么没事先让公众知晓呢?

  截至目前,还没有得到规划部门的回应。河南宋基会的说法是,这是他们的办公楼。“我的地盘我做主”,也没错。可问题是,当你把自己打造成城市“一景”,就要听一听市民的意见。一个社会性的公益组织,在标志性建筑上不考虑社会性后果,实在不可理喻。

  第三个问题,是一个设问。那就是,这个“惊艳”全国的宋庆龄雕像接下来会怎样?

  按照一些地方的常规处理,既然“木已成舟”,“生米已经煮成熟饭”,自然会被保留。尽管全国舆论对此不是一个正面的评价,但拆除它,需要钱;更别说建造它已经花了很多钱了。只是,我们需要面对未来这样的声音:走,去郑州看“宋庆龄”去!“宋庆龄”是谁的?河南宋基会的?宋基会嘛……这个,就不说了,你懂的。然后是一阵笑……

  当然,我也充分相信,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会忘记这档子事儿。进而还真把这个塑像当成郑州“一景”,就像当初郭美美痛恨舆论围观,到最后期待舆论围观一样。因为失去美丑标准,在她眼里,负面的也是正面的。

  一个人如此,一个机构亦如此。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