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若真《志壑堂集诗文序》
余少绝不敢言诗。所过山川,所遇风雨,三十年潦倒悲恸,形诸短长吟,辄为此一身哭。
长遭圣主,日趋玉芝。未几,出游瓯越吴豫燕齐之区,水旱兵戈,鸠鹄支离,一到目中,载之纸上,又辄为千门万户哭。
偶问病江干,忽得唐生。生持数年来诗文向法生哭,法生亦持数年来残缺焚余向唐生哭。哭毕,即欲投之长江,逐波送之沧海,为龙宫糊酒瓿(酒瓮)。吾友林生西仲曰:“先生且留俟数十年后,再沉之江海不晚。”予笑曰“唯唯。”又数日,唐生召工总计镌之丰木。予大怪曰“唐生向谁氏哭耶?不惟善哭,而又为之留千百年后人同哭,予又将辍哭而为之大笑。”
唐人诗不能分工拙,走酒肆,听歌伎按檀板,吟诗多者为工。诸诗人乃大笑而去。
今犹有为吾辈诗文遗之天下,传之千百年后,予亦去泪大笑,而且不哭。
北海衲黄山真识。
-------------------------------------
白话译文:
我在少年时,绝不敢谈诗。所经过的山川,所遇到的风雨,以及三十年来,潦倒悲痛而寄托在吟咏之中的,不过是为自己一哭罢了。长大后,幸遇到好君主,天天上朝。不多时,出游瓯越,吴、豫、燕、齐各地;水旱战争的灾难,饥馑憔悴的状况,一块映到我眼帘中,便把他写到纸上。这又是替千门万户哭了。
偶然往江干探问人家的病,于无意中遇见唐生。唐生拿出几十年的诗词文稿来向我哭,我拿出几十年的残缺诗词文稿来向唐生哭。哭完了,便要把它丢到长江里去,由它流入海里,替海龙王去做醋坛的盖子。
我的朋友林西仲看见,说道:“你且把他留几年,然后丢到江海里去也不迟。”我笑着说道:“是!是!”又过了几天。唐生叫了刻字匠,将我们两人的诗,合在一起刻版了。我觉得很奇怪,说道:“唐生向哪个哭呢?不但是会哭,而且留给千百年以后的人读了,同声一哭。因此,我又将收泪大笑了!”
唐朝人的诗,不能分好坏。只有走入酒家楼,听妓女们按檀板唱歌,唱谁的诗最多,谁的就算最好。诸多诗人,都大笑而去。如今不觉还有人替我们留下诗文,传给天下后世,我也要收泪大笑,而又不哭了。
本文赏析:
本是为他人作序,但行文却句句都是自序。胸中许多垒块,尽情发泄,也不自知其何其河洛。
法若真诗书画俱佳,为官清正林明,体恤下情,兴利除弊。所以一开篇,就点明少年时哭,哭自己。因为所见民不聊生,所写痛哭流涕,一言以蔽之,就一个“哭”字。
接着写长大后哭,哭千门万户。到处天灾人祸,满眼饥馑憔悴。继而写江干对哭,哭诗文稿。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把文人创作心酸艰难和对自己劳动成果的珍惜,绘声绘色地再现在读者眼前。
最后写破涕为笑,还是为诗文稿。自古就有“三不朽”,而文人把“立言”看得往往比自己生命还重要。所以,当他们的诗文能够流传当今,流传后世,无不仰天大笑。
【本文摘自民国胡怀琛编译,
陈李杨补正《古文笔法百篇赏析之三感慨生情法》(文白对照)
】
胡怀琛(1886-1938),原名有怀,字季仁,后改寄尘。胡朴安之弟,泾县溪头村人。
《古文笔法百篇》是民国二十年代由胡怀琛先生编译,上海大东书局出版。由于选文精当,译文畅晓,深受读者欢迎。该书遴选短小精悍、脍炙人口的古文名著百篇,堪称古文之精品。
该书名为“古文笔法”,把百篇文章分成三十二个大类,以便读者触类旁通,收到举一反三效果。
法若真(1613-1691),字汉儒,号黄山、黄石、北海衲,祖籍济南,先祖于明朝景泰年间任职胶州,法氏后人遂定居胶州城里,以为故里。
法若真父亲法寰学识渊博,尤爱好研究经史,对《四书》、《春秋》颇有见解,著作很多,声名一时,他辞官职返乡,在城南怡云岭设学馆,以授徒讲学为业,在胶州造就了大批有用之才。
法若真善书画。书画魏晋,笔势飞动。雅画山水,偶然涉笔,便潇洒拔俗,自成一格。
受家庭影响,法若真自小好学,受过良好的学问世家的早期教育,曾隐居大珠山下千年古刹石门寺苦读,现在寺内有法若真读书雕像。顺治三年(1646年),他与伯兄若贞同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来,法若真先后在福建、浙江、安徽任职,他体恤下情,兴利除弊,为政清廉,深得人心。一次安徽灵璧等五县歉收,民不聊生,他上疏请求减免五县租税,遭礼部拒绝后,他甘愿破家代灾民交租纳税,被人们称道。康熙十八年间(1679年),数名大臣联合推荐法若真举博学宏词科,他有病没能应试。从此法若真弃官剃发隐居黄山30年,黄岛区(胶南)宝山镇尚庄村有其后人,后回胶州,一年后便辞世,葬黄岛区(胶南)隐珠街道办事处兰西村东北。远近皆知,称法家茔,墓地壮观,曾有石马。石羊等标志性建筑,1948年被盗,文革被毁,遗迹无存。
法若真著有《黄山诗留》20卷、《黄山文留》4卷、《介庐诗》1卷和《黄山集》20卷。
唐梦赉(1627—1698),字济武,号岚亭,别号豹岩,清代山东淄川人。顺治五年(1648)举人,次年成进士。改庶吉士,授检讨,后因事罢归。康熙二十八年(1689)曾纂修《济南府志》。著有《志壑堂诗文集》二十四卷。
图为 法若真山水画
图为 法若真 草书 书法扇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