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亮《重修历下亭记》原文:
废者兴之,毁者成之,事之常也。特废之甚,或至荡然无存;毁之甚,或至不可收拾;则其兴之成之也较难。若基址犹留,规模尚在,因而振之,此固反古復始者所幸,为事半功倍也。
元遗山(元好问)谓:“济南楼观甲天下,历下亭尤称胜赏”。然考志乘及诸家诗文,知唐宋金元间,此亭所在互异;今之亭,未必仍宋元以来之旧,而相习以为即杜少陵题诗之亭。是耶,非耶?明自李沧溟(李攀龙)修葺后,百五十年,废为邱墟。国朝李中丞兴祖(山东盐运使李兴祖),得艾氏遗产,重新焉。嗣都转罗公正、杨公宏俊(雍正年间山东盐运使),相继各有兴作。
道光辛丑(道光二十一年,1841),吾乡杨方伯庆琛(闽人,山东布政使杨庆琛)复筹款修之;距今甫有二十年,已渐就倾圮,日久将渐弥甚。名胜之就堙([yn],埋没),官斯土者之责也。余因请于中丞觉罗崇公(山东巡抚崇恩),谋诸僚友,筹及盐筴羡余(盐务税收结余),得制钱三千缗。鸠工庀材,属张司马槃(济南府滨州知州张槃)董其事。
亭中向有纯庙(指乾隆皇帝)御书匾额、御制诗碑,又有《泛舟湖滨》御诗碑在司家码头,今敬移亭前;其月台倾废重建。西偏上下,绕以廻廊;复就月台故基,增置照厅三间。
亭在湖心,水啮易毁,岸加巨石,环以木椿;台、榭、廊庑及缭垣、外栅、腐陊橈折者,易焉;漫漶不鲜者,饰焉;阅四月而告成。非侈游观,差慰怀古之情云尔。抑余竊幸:斯亭尚易为力,故得而为之也。使如前代,互易所在而创始以为之,不大难耶?夫,天下事之及时可为者,豈独斯亭也欤。
咸丰九年(1859),岁次已未仲夏月。
闽县 陈景亮
撰,
道州 何绍基
书。
何绍基楷书《重修历下亭记》碑刻拓片
何绍基楷书《重修历下亭记》碑刻拓片局部1
何绍基楷书《重修历下亭记》碑刻拓片2
《重修历下亭记》作者陈景亮
陈景亮 (1810~1884)
,字弼云,福建闽县人,清嘉庆十五年(1810)生,为刑部尚书陈若霖次子。
道光二十年(1840),陈景亮以兵部侯补主事,应顺天乡试中式。景亮不辅权贵,秉公执法,因之升员外郎,任坐粮厅,擢陕西粮道,署臬司、三藩司。咸丰二年(1852年),武昌被围,巡抚会各司道商议防堵,但无人肯去,景亮挺身而出,领2000官兵毅然奉命,驰援罗遵殿。罗感激涕零说:“我与陈某人素未谋面,却能破格相救,感人至深。”景亮曾与诸将校相约:“出战缉匪之事,你们负责;转饷叙功之事,我负责。假使转饷贻误军机,可声讨我的罪责;遇到敌人不力作战,碰到土匪不敢缉捕,惟有据实参处。”部将不敢不努力拼杀。景亮治军严明,有一次某营兵牧马,马吃了稻苗,景亮马上追究责任,把牧马兵打了40大板。在军队里,景亮又捐资办“商南药店”,官兵患病,按他的手券取药,使官兵无患病之忧。
景亮曾任山东运使,值河决,兰仪引地皆被浸淹,盐务大坏。景亮借钱给盐商,让他们修理场灶滩地,恢复盐业。永阜有盐场缺额,盐商请援,要借长芦盐(今河南沧县)。景亮认为借隔省盐,运费贵,不如借本省盐,即以黄家冈场等诸场之余,补一场之缺。咸丰六年、七年、八年,山东盐引畅销,纳税银270余万,皆景亮之功。景亮在臬司时,奉行“除莠才能安良政策”,严治盗匪,但他对百姓宽怀为政。有一次景亮擒获盗匪朱伯玉等人,并获一花名册。景亮杀了朱后,却当众烧毁花名册,说:“姑宽胁从,速宜革心,倘不悛,必按名捕杀”。网开一面,救了许多人。
咸丰十年(1860年),景亮升云南藩司。光绪十年(1884年)病逝,年74岁。
“重修历下亭”工程董事、济南武定府同知张槃简介:
张槃(1812-1890),原名柞枝,字小蓬,号圆复道人,河北定兴人(作画落款北平人)。官至山东济南武定府同知(正五品);咸丰九年曾监督重修济南大明湖历下亭。工篆隶,放情诗酒,余事作花鸟,备极精能。亦能作山水。光绪二年(1876年)尝客袁浦作红叶双鹑图。十六年(1890年)作菊石白头图,时年七十九。性简傲,乞其画者必择人而予。
张槃花鸟作品一
题款:壬申(清同治十一年,1872)春仲,橅(摹)新罗山人(华岩)笔意,以应(
)雉,属即正,圆复道人槃。钤印二:张槃、张小蓬
张槃花鸟作品二《梅鹤图》
题款:庚辰(光绪六年,1880)夏五月既望,北平小蓬张槃作于历下。
-----------------------------------
《重修历下亭记》碑刻书丹者何绍基:
何绍基(1799-1873),晚清诗人、画家、书法家。字子贞,号东洲,别号东洲居士,晚号蝯叟。湖南道州人。道光十六年进士。咸丰初简四川学政,曾典福建等乡试。历主山东泺源、长沙城南书院。通经史,精小学金石碑版。据《大戴记》考证《礼经》。书法初学颜真卿,又融汉魏而自成一家,尤长草书。有《惜道味斋经说》《东洲草堂诗文钞》《说文段注驳正》等著。咸丰六年(1856)应山东巡抚崇恩之邀主讲泺源书院。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