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张之洞诗一首《济南行宫海棠,辛酉二月客济南作》
(2022-08-17 19:54:40)
张之洞《济南行宫海棠,辛酉二月客济南作》
【本博注】辛酉,清咸丰十一年(1861)。诗人于咸丰十年秋冬至济南,入山东巡抚文煜幕府。“济南行宫”在
今珍珠泉大院内,清代皇帝驻跸之处。
旧苑闲廊雨露新,红芳曾飐属车尘。【红芳,海棠】
柔条妍似初中酒,小萼秾如乍点唇。【中酒,酒晕。小萼,花蕾】
千里黄河惊北徙,百年銮辂罢东巡。【銮辂,銮驾,皇帝出巡】
三齐处处传烽火,犹有猗傩媚好春。【猗傩[y
nuó],海棠柔姿】
【注】三齐处处传烽火:指捻军进攻山东。次年四月清军与捻军大战之前,诗人返回河北南皮老家。
张之洞(1837~1909)字孝达,号香涛、香岩,又号壹公、无竞居士,晚年自号抱冰。清末直隶南皮(今河北南皮)人,出生于贵州兴义县。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其提出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是对洋务派和早期改良派基本纲领的一个总结和概括;毛泽东对其在推动中国民族工业发展方面所作的贡献评价甚高,曾说过“提起中国民族工业,重工业不能忘记张之洞”。张之洞与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并称晚清“四大名臣”。
咸丰二年(1852年)十六岁中顺天府解元,同治二年(1863年)中进士第三名探花,授翰林院编修,历任教习、侍读、侍讲、内阁学士、山西巡抚、两广总督、湖广总督、两江总督(多次署理,从未实授)、军机大臣等职,官至体仁阁大学士。
清咸丰十年(1860)秋天,淮北捻军深入山东泰沂山系以南地区。捻军这次军事行动声势极为浩大,七八万人兵分三路,绕行千余里,“兖、沂、曹、济、泰各属二十六州县纷纷告警”。
咸丰十一年(1861年)夏,江南各路捻军先后进军山东。抢渡运河后,自泰安直奔济南,声势浩大。八月十五日,僧格林沁亲督清军围剿捻军占据的湖山泊以南孙家镇等地。双方沿临朐、诸城、沂水一线恶战不断。初十日,黑旗军、捻军合力抗敌,在沂河东岸与清军德愣额部激战,捻军伤亡万余人,几被清兵剿杀殆尽。捻军遭受重创。【该年四月,张之洞回到南皮老家】
【注】三齐处处传烽火:指捻军进攻山东。次年四月清军与捻军大战之前,诗人返回河北南皮老家。
【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