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裔介《兼济堂文集自序》
余生平无他嗜好,惟嗜读书。常咏古人早知穷达有命,恨不十年读书,以为其言未尽。葢理无穷,书亦无穷,终其身恱怿其中焉耳,十年不足以尽之也。至于著书,尤不可草草。古之人皆先我而为之矣,其可传者,能有几孜孜矻矻;一生仰屋,徒为他人覆瓿之具,良可哂也。
余自入籍以后,未免效颦,学为文辞。丙午(康熙五年,1666)之岁,彭士报、吴伯其刻之于江南,有《兼济堂文选》共文二百馀篇。庚戌(康熙九年)之岁,胡同升刻之于京师,有《崑林小品》,共文一百三十六篇。甲寅(康熙十三年)春日,余自刻《林下集》八十一篇,及秋杪儿辈又刻辛亥(康熙十年)以前未刻者,共文一百一十九篇;已汗牛充栋矣。
其《谏垣总宪奏疏稿》共一百一十七道;内阁奏疏十道;《屿舫诗集、近集》共诗一千三十六首,《尺牍》四六四册。言理学则有《圣学知统合录》五册,《小传》共四十八篇;《小论》共四十八篇;又《约言录》一册。其馀所著之书,略无关系者概不足述。而要者有《四书大全纂要》《孝经注义删补》《髙士传》《雅说集》《多识集》《巡城条约》《风宪禁约》《唐诗清览集》《训蒙故事》《千文注解》《劝学彚编》,以上已刻。
《易经合订》《正说论性》《书鉴语经世编》《通鉴论钞》《列女续传》《九经衍义》《希贤录》《琼琚佩语》《家训彚钞》《批评河洛渊源录》《理学诸儒语录合钞》《吏治冰鉴录》《陆放翁诗选》《古文欣赏集》《古诗遗音》《赵梦白诗文选》;以上未刻,此其大概也。
顾自今以往,余宁敢废学哉。宛平孙北海(孙承泽)先生尝致书于余曰:“《易经》《四圣心传》《春秋百王大法》先生盍阐发之余,读《朱文公集》谓上古之书莫尊于《易》,中古后书莫大于《春秋》,此两书皆未易看,何敢管窥蠡测。虽然曽子曰:仁以为己任,死而后已。炳烛之光,尤宜鞭策于末路。临深履薄,勿使昏逸之气得而乘之,则书无穷,吾心之理亦无穷。余且终身诵《夫子答子贡愿息》之篇矣。
甲寅长至日(康熙十三年,1674)冬至,贞庵题于汇景园之冬日轩。
-------------------
文章未易言也。古之以文章名世者,皆有数十年之学力,洗濯磨淬其心志,而又与海内之贤人君子游,乐闻其规切之语,故能成一家言。匪是者,正可覆醤瓿耳。
余宦游长安二十馀载,职掌烦剧饮冰,是惧公退思过,不敢废学,故时为古文辞与海内言文者声气往来,或者以为可教,刻之江南数百篇,而余自知甚明觉,蹇跛之足策之不能前,而宛委之藏窥之不能尽也,亦惟有望古遥集而已矣。
辛亥(康熙十年,1671)抱病归里,参术之外不敢求田问舍,坐百尺楼下,似可以读书学为文矣。而千指待哺,未免室谪犹是伧父面孔也。乃逺近知契,时有扣门剥啄声,以征文为请。夫余方欲焚君苗之笔砚,而犹然饰嫫母以铅华乎?然终不能尽谢却者。
葢生长燕赵,素有司马子长(司马迁)之慕。欲借此以求海内贤人君子之规切,不敢以蓬蒿自封,而甘为绝人逃世之行也。陶渊明云:请息交以绝游,此愤世之言耳。岂余之心哉?积久成帙,儿軰恐其散失,遂谋付之剞劂。其间生死之际,交友之情,学问之术,岁序之感,虽未必有裨于身心,而要以述其中之所见,得其性之所近,非尽酬应习套也。倘邀长者之惠,不我遐弃而锡以昌黎之序,则东野之鸣,敢不奉杖屦以从?
甲寅花朝日(康熙十三年二月花神节),贞庵自序于汇景园之水镜堂中。
魏裔介(1616—1686),字贞白,号石生,又号贞庵,河北柏乡人。顺治三年(1646)进士。选庶吉士,改工科给事中,官至保和殿大学士,素以敢言称。康熙十年(1671)去官,后十五年卒。追谥文毅。有《兼济堂诗文集》《怀舫词》等多种著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