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灯
韩光禄大千之仆夜宿厦间,见楼上有灯如明星,未几,荧荧飘落,及地化为犬。睨之,转舍后去,急起潜尾之,入院中化为女子。心知其狐,还卧故所。俄女子自后来,仆佯寐以观其变。女俯而撼之,仆伪作醒状,问其为谁,女不答。仆曰:“楼上灯光非子也耶?”女曰:“既知之,何问焉?”遂共宿之。昼别宵会以为常。
主人知之,使二人夹仆卧,二人既醒,则身卧床下,亦不觉堕自何时。主人益怒,谓仆曰:“来时,当捉之来;不然则有鞭楚!”仆不敢言,诺而退,因念捉之难,不捉惧罪,展转无策。忽忆女子一小红衫密着其体,未肯暂脱,必其要害,执此可以胁之。夜来女至,问:“主人嘱汝捉我乎?”曰:“良有之。但我两人情好,何肯此为?”及寝,阴掬其衫,女急啼,力脱而去。从此遂绝。后仆自他方归,遥见女子坐道周,至前则举袖障面。仆下骑呼曰:“何作此态?”女乃起握手曰:“我谓子已忘旧好矣。既恋恋有故人意。情尚可原。前事出于主命,亦不汝怪也。但缘分已尽,今设小酌,请入为别。”时秋初,高梁正茂。女携与俱入,则中有巨第。系马而入,厅堂中酒肴已列。甫坐,群婢行炙。日将暮,仆有事欲覆主命,遂别,既出,则依然田陇耳。
【本文复制于《中医e百》网】
韩茂椿,字大千,淄川人。父源,明代任通政使司右通
政使。茂椿岁贡生,以恩荫授光禄寺署丞,补太仆寺主簿。传见《淄川县志》 五《恩荫》。据考,韩茂椿为住岳父家而从周村韩家窝迁来大窎桥村,当为大窎桥村韩氏之始。
大窎桥韩氏自清初韩茂椿迁来定居后,开始顶门立户,为大窎桥村除王氏外比较重要的一族,家族宅区位于大窎桥村东南位置。根据现状留存建筑与寻访依据,此位置有两所并排的三进院落。其中,西侧院落第三进院北屋正方为前外廊廊结构,年代应为清初,保存较好。东侧院落第三进院北屋为二层楼房,即当地人称之为“韩家楼”的建筑。
“韩家楼”保存完好,工艺精细、美观,为清初保留至今不可多得的二层民间建筑精品。蒲松龄所著《聊斋志异》中有一篇《犬灯》的故事,即发生在韩茂椿家后院楼上,而韩氏宅区另一条轴线并无楼座,因此推断,按蒲松龄所著《犬灯》故事的传说,即发生在现留存的“韩家楼”上。

图文为百度帖文校园剑圣《聊斋志异《犬灯》故事发生地考证》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