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名师之死

(2014-02-08 15:51:10)
分类: 武术

名师之死 - 太极拳爱好者留言本  

2008-10-22 15:17:25 分类: 武术|举报|字号 订阅

名师之死 

清风

我只想说明,喜欢练武术的人要防这些曾打倒许多名拳师的要命的病。 
我粗略统计一下: 
第一个病:腹泻 
练形意拳的,得腹泻而死的有著名拳师尚云祥,有唐维禄;练八卦的,得腹泻的有著名拳师沙国政。 
第二个病:脑中风 
这个病,据说名拳师得的非常多。 
练少林的,得中风的有德建他老师(偶从电视里看到的,现仍在世)。 
已过世的,著名的少林气功师阙阿水(据其门人说,脑曾受过外伤);著名的用行功治病的气功师郭林;著名的自控治疗的创始人张明武(名字可能有点记不清了)。 
还有,据张延生在其著作《气易》159页上讲的,原话是“你可以看看那些老拳师(包括练八卦掌的、太极拳以及各种拳术的),一般岁数上了五六十岁的时候,相对一般人来说脑溢血、偏瘫、中风的就比较多一些。” 
第三个病:不知道什么病 
因为资料不全,所以只能单列此栏。 
我在书里看到,好象太极名师里面有个杨姓拳师,晚年因腿不方便,常坐在床上发人丈外,忘记是谁了。 
形意拳里一个著名的郭姓拳师(好象是郭云琛),晚年也是腿不好。 
著名少林拳师梁某,也是腿不好。 
太极陈照奎师,极长于技击,去世时好象岁数也不大,不知什么原因。 

最后,我大着胆子分析一下原因,并对学拳者提两个建议。 
因腹泻而病的,从中医上来讲,是元气不足,就是小肚子温度低。道家内丹术传人李锡坤先生说过一句话:常拉稀者,半百而亡。吾师说过:小肠温度要高,身体、功能才会好。 
拳师们打拳,内气常常会从丹田散布到四肢,虽能增强拳功,但因为收藏的不够,长年累月,就会造成中空的局面。数十年,作意于四肢,而空乏中宫,则本元必有问题。有人会说:我这门里有练气的,专门练丹田功的;可别忘了,你每天是练丹田功时间长,还是练四肢功时间长? 
其实《大成捷要》里有一句话,我深以为许。原话是:“主人躁动,神即去之。神去气散安可得生。”动静不要偏,而习武之人,与常人不同的是,其要在于一个静字,要收,要养。所谓“动应静蓄,是炼丹的神机”,丹不丹的不说,健康一点,还不算过份吧。 

因中风而病者,张延生先生的观点是,原因在于“步主风”、“肝主风”。 
张延生先生认为,风池、风府、风门穴,都在脑后,此处最易受风侵,长期下来易得中风一类的脑病。 
学拳功的人都知道,避风如避剑,而人在练拳功时,因汗出,且习拳者多走动(典型的有某某拳),则邪风易入。另外,张延生先生认为,震为雷,为动,又为足,为肝,“肝主风”,走多了,则肝风内动,易得中风。 
笔者忆起一事:某某,力大、能干、为养家糊口四处奔波多干重活,忽然暴死,人皆叹息好人不寿;经查,脑病也。 
以丹学观点,督脉受风,虽运气畅通之,但久之也非妥善之策也。 
当然,常人的散步,问题不大。 

最后声明,本人没资格妄评任何一门拳的优劣,只是给那些初学武术的人一点提醒:练武也要注意科学。文中有得罪各位老大处,请先想想有无道理,然后再生气不迟(顺便提醒好在网上动肝火的网友们一句:生气易怒,脾气暴躁,也是肝风内动引起的,你可能没注意到;多用数息观,最快十秒钟------因为是从一数到十嘛,最慢三天,则水火相济,口中津甜,清凉愉快也)。 
才找到的材料,对上文补充: 
"陈照奎老师,1981年春他到焦作市教拳,5月7日因高血压导致脑出血,不幸逝世。" 
年纪在五十三左右。 
又是脑病!王芗斋也是脑溢血 

唉!可惜! 
而且可惜的是:没有太多的人重视 
我的第二个师父六十余岁,因脑病致偏瘫。十几年前去世。我的启蒙老师[当时一代明师]得知后,还说,怎么会得这种病?[他们是师兄弟]在十余年前,我的启蒙老师也患上脑血栓而致偏瘫,几年后也去世享年八十余岁。 

武林前辈的确晚年中风和腿脚不好的非常之多,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不过那些前辈以当时人的平均寿命来说仍然算是长寿了。 
另外往往没有太多战绩的名家要比战绩卓著的名家更长寿一些。 

  就在五年前,我现在的师父在教授学生时得脑出血,当时昏伴有半身不遂。送到医院后急救。三天后清醒,主要靠高深的内功修炼,奇迹般的基本康复如常人。 
我是一位医生。对此我也反复思考为何如此??? 
虽然有点想法,但还不成熟。 


引文来源  
太极拳爱好者留言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