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点我播”小学数学菜单式作业研究初探
(2011-12-12 18:38:13)
标签:
小学数学作业课题方案王银美杂谈 |
分类: 课题方案 |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1.已积淀的“学校”文化值得我们挖掘、传承、弘扬
作为名校,百年来积淀的深厚文化底蕴,是一种宝贵的财富,是一种发展的资源。“明德
“明德、博学、善思、敢为”的书香文化所蓄含的学术、文脉,积存的环境、氛围,值得我们进一步去挖掘、传承、弘扬。通过该课题的研究,使学校的文化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得以传承、彰显,以推动学校特色文化的发展。
2.已陈旧的“教育”观念需要我们改革、创新、发展
数学作业设计调查对象(一):中段学生
数学作业设计调查对象(二):中段教师
通过以上的调查分析,了解到多数学生对作业的兴趣、形式、内容的参与积极性不强,且缺乏合作精神、自主意识和动手能力。而教师方面对作业设计的重视不足,对学生合理减负的意识不强,导致作业的收效不佳。
◆形式单一化:偏重书面,忽略非书面作业。
◆内容狭窄化:依赖现成,缺乏自创性作业。
◆布置简单化:缺乏弹性,不考虑个体需求。
3.已开展的“七色花评价体系”等待我们巩固、延伸、深化
七色花包括红、橙、金、绿、青、蓝、紫,分别代表一个实小之星所要追求的七种素质:品格高尚、成绩优秀、身格强健、乐于阅读、书画拿手、能唱能奏、善于实践。花瓣单独代表一个美好的画面,但是只有在它完整组合的时候,才能呈现一种特殊的美感。“七色花”使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跨出了一大步,它契合当今新时期的教育教学主流发展——努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你点我播菜单式作业》是在“七色花评价体系”研究的基础上,把研究的触角深入、延伸、根植到课堂教学及学校的各种活动中。扩大学生选择的范围,进一步提高、巩固、强化他们的选择能力,积极发扬“自由、活泼、和美”的学校文化。这些为《你点我播小学数学菜单式作业》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研究基础与理论、实践操作的指导,有利于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1.你点我播: 指教师根据学生和知识的特点编制作业,学生根据自身的学习能力选择性地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最终达到“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2.菜单式作业: 指实现作业布置互动,尊重学生实际,学生个性差异,让学生自主选择,想“吃”什么自己点。“菜单式”作业,顺应新课程标准对我们数学教学的新要求,构建数学作业的新形式,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变革的一个重要方面。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一)研究的目标
1.通过“你点我播”菜单式作业形式的研究,架起学校作业和学生选择之间的桥梁,从而让学生从苦学到乐学,从乐学到善学。
2.通过“你点我播”菜单式作业的研究研究,探讨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自主选择性学习的途径和策略。
点 |
最适合的步子:阶梯性 |
最拿手的优势:合作性 |
核心理念 |
灵魂 |
展示平台 |
最喜欢的方式:挑战性 |
作业超市:选择型 保底+自选 |
播 |
操作 |
能力研讨:合作型 独立+合作 |
自创自销:自编型 模仿+自创 |
体验交流:反思型 课内+课外 |
(二)研究的内容
1、你点——点出“我”的意愿
(1)最适合的步子——阶梯性
学习能力先天有差异,有差异的学生做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的学生“吃不饱”,有的学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学生的能力的发展就会受到遏止。承认并尊重这种差异,是主体性学习的一个重要特点。年龄的差异对学生学习能力有着重要影响,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进行层次化作业设计,为每一个学生创造发展的条件和机会,使学生成为实践的成功者。
(2)最喜欢的方式——挑战性
充分承认学生与生俱来带有自我实践的创造力,让学生在完成课外实践性作业的同时,积极引导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最拿手的优势——合作性
纵观以前的数学作业,教师过于片面地强调独立思考,没有将合作作为重要的素质来培养。我们可以设计一些合作型作业,允许学生自主选择完成作业的方式,鼓励他们与人交流,进行有效合作。同时,数学学科也可以与其它学科开展合作性作业,使学科间相互渗透,相互配合,相互迁移,促进共同发展。
2、我播——播下跟进操作的实践研究
在数学新课标的指导下,设计具有开放性、创造性、实践性的数学作业,以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的作业兴趣,让学生“情动”。
(1)“作业超市”——选择型
▲基础必做型
▲扶弱补差型
▲能力提高题
“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在作业的设计中,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提供给学生自主参与探索,主动获取知识,分析运用知识的机会,尽可能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自我设计,自我控制,自我解答,让学生真正成为一个学习的主动者,探索者和成功者。
▲教师典范
▲家长模仿
▲学生自创
(3)“能力研讨”——合作型
▲与同学合作
▲与家长合作
▲与老师合作
(4)“体验交流”——反思型
在数学学习中,由于学生之间存在着差异,他们对问题的看法,对知识的理解不尽相同。在合作交流中,可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更全面,解决问题的方法更多样。所以,当学生领会了一些学习方法后,我们就试着布置一些交流性的作业,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对问题的看法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成功经验之分享
▲失败错误之反思
▲疑惑不解之质疑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10】
确定研究方案。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1年10月――2012年9月】
针对课题研究方案中拟定的研究内容,全面实施研究工作,阅读有关理论书籍,撰写读书笔记、案例、教育故事随笔等;积极将有关资料上传博客;并做好资料的收集和管理工作。
第三阶段:总结阶段【2012年9月――2012年11月】
整理研究过程中的材料进行分析、总结。撰写研究报告、结题论文。
(二)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通过对相关理论的查找和研究,建立有效的理论支撑,并在各实验阶段指导实验工作。
2、调查研究法:采用谈话,问卷,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家长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