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摘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赏析

(2011-10-13 11:25:38)
标签:

于何

土国

执子之手

宋体

死生契阔

杂谈

分类: 茶余饭后

         [转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诗经——《击鼓》
击鼓其镗,踊跃用兵。
土国城漕,我独南行。
从孙子仲,平陈与宋。
不我以归,忧心有忡。
爰居爰处,爰丧其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阔,与子成说。
执子之手,与之偕老。
于嗟阔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

解读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读音:zhí zǐ zhī shǒu,yǔ zǐ xié lǎo,

诗词名句,出自《诗经》“邶bei风”里的《击鼓》篇。

大致意思是:今生拉着您的手永结美好,与您永不分离白头到老。

千百年来一直让人传诵,成了生死不渝的爱情的代名词。

译文:

击鼓声镗镗(震于耳旁), (将士们)奋勇演练着刀枪。土墙和漕城修筑正忙, 惟有我随军远征到南方。跟随孙子仲(行旅奔波), 平定(作乱的)陈、宋二国, 回家的心愿得不到允可, 心中郁郁忧愁不乐, (我却)身在何方,身处何地? 我的马儿丢失在哪里? 到哪里(才能)将它寻觅? 到那(山间的)林泉之地。生生死死离离合合, (无论如何)我与你说过。与你的双手交相执握, 伴着你一起垂垂老去。可叹如今散落天涯, 怕有生之年难回家乡。可叹如今天各一方, 令我的信约竟成了空话。

注释:

[1] 镗:tang,击鼓的声音,象声词。踊跃:跳跃刺杀的样子。兵:兵器,刀剑。
[2] 土、城:名词作动词,垒土砌墙和修筑城池的意思。国、漕:“国”的本义是城邑,后来既指城市也指国家,这里指国都或大城市,指国家也说得通;“漕”是当时卫国的一个地名,小城邑,在今河南北边的
滑县境内。
[3] 从:跟随。孙子仲:当时将军的名字。平:调和。
[4] 不我以归:“不以我归”的倒装,不让我回家的意思;“以”通“与”(yǔ),动词,,给予,授以,予以。注意古代汉语语法中,“否定副词+动宾词组”,动词的宾语一律前置以示强调,如“时不待我”当作“时不我待”,以次类推。
[5] 爰:yuan,“于何”的合音,在哪里的意思。一说,乃、于是。 居:停留。处:住宿。丧:丢失。
[6] 于以:于何,在哪里的意思,表疑问。
[7] 契阔:聚散、离合的意思。契,聚合;阔,离散。成说:订立誓约。
[8] 于嗟:吁嗟,叹词。不我活:不和我相聚。活:通“佸”,相聚。
[9] 洵:远,遥远。一说孤独。 信:守约,指不能自己信守“与子偕老”的誓言。
[10]信:一说古伸字,志不得伸。一说誓约有信。
[11]爰居爰处?爰丧其马:有不还者,有亡其马者。
[12]成说:成言也。
[13]土国:或役土功于国。

子:此处为“你”的意思。

补充:关于“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的“成说”,书籍中多将之翻译成“说定、约定”之意。大意是:“无论生死我们都要在一起,这是我们当初早已说好的约定。”不过,也有书籍将之翻译成“同‘诚悦’,即从内心相爱悦”之意,但较为罕见。

诗文赏析

 《击鼓》讲的是战争,不管是穷兵黩武的四处征战,还是保家卫国的战斗,士兵面对的都将是与亲人的别离,这个别离也许很短,也许很长,长于一生。战争对于一个国家来说有着各种各样的含义,对于一个个体而言,若不从大处去讲,那更多的是“我独南行”的不忍,“不我以归”的忧心,无居无所得飘零,和兵失去战马的凄凉。“死生契阔,与子成悦,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和爱人的一别竟会成为永恒,那曾经的誓言要如何兑现。

  “契阔”二字,《毛诗》训成“勤勉”,从下一句的“于嗟阔兮,不我活兮”来看,这个两个阔字应意思相同,是别离的意思,契为聚合之意。活,是“佸”的借用,相会之意。“于嗟洵兮,不我信兮。”感慨相隔遥遥,无法兑现自己的誓言。这个誓言是给心爱的妻子许下的白头偕老的信。

  无论生死聚散,都要和你结下誓约,悦者,说也。握着你的手,和你一同到老。这样来讲,意思似乎不是那么连贯,若从通顺的角度来讲说成,握着你的手,与你结下誓言,无论生死聚散,都要一同到老,似乎要更加符合习惯一些。当然,从诗的韵律来看,原文的顺序是最佳的安排,至于诗的意义,也是可以不受语序限制的。但是从原文的意思看来,这个誓言的内容,当是“死生契阔,与子偕老”,而不是“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许多人都用这句话,表达牵起你的手,今生与你白头到老的意境,也算是一种活用吧。

  击鼓进军,是古代的一种常见的生活方式,战争在那时候占据着生活太大的空间,歌颂战争的神圣,悲叹战争的哀怜,在诗歌中频见不鲜。《击鼓》只是一个士兵小小的心声,无关乎国家社稷,只因为心中的情节,人最本能的思念,远离的是亲人和爱人,走不上的是回家的路。本诗描写兵士久戍不得回家的心情,表达渴望归家与亲人团聚的强烈愿望。诗从出征南行写起,再写了战后未归的痛苦, 又写了当初与亲人执手别离相约的回忆,一直到最后发出强烈的控拆,次第写来,脉络分明,而情感依次递进。叙事中推进着情感的表达,抒情中又紧连着情节的发展,相得益彰,而自 然天成。

              [转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网意    

    谁,执我之手,敛我半世癫狂;

  谁,吻我之眸,遮我半世流离;

  谁,抚我之面,慰我半世哀伤;

  谁,携我之心,融我半世冰霜;

  谁,扶我之肩,驱我一世沉寂。

  谁,唤我之心,掩我一生凌轹。

  谁,弃我而去,留我一世独殇;

  谁,可明我意,使我此生无憾;

  谁,可助我臂,纵横万载无双;

  谁,可倾我心,寸土恰似虚弥;

  谁,可葬吾怆,笑天地虚妄,吾心狂。

  伊,覆我之唇,祛我前世流离;

  伊,揽我之怀,除我前世轻浮。

  执子之手,陪你痴狂千生;

  深吻子眸,伴你万世轮回。

  执子之手,共你一世风霜;

  吻子之眸,赠你一世深情。

  我, 牵尔玉手, 收你此生所有;

  我, 抚尔秀颈, 挡你此生风雨。

  予,挽子青丝,挽子一世情思;

  予,执子之手,共赴一世情长;

  曾,以父之名,免你一生哀愁;

  曾,怜子之情,祝你一生平安!



          [转载]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与子共著.
执子之手,与子同眠.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执子之手,夫复何求?

    这四句里只有“执子之手,与子偕老”是诗经里的文字(诗经里还有“君子偕老”的词句)。
    这里有一个很有趣的话题,“死生契阔,与子成说”一句,毛《传》训“契阔”为“勤苦”,郑(郑玄)《笺》则发挥其意,谓“从军之士,与其伍约:‘死也、生也,相与处勤苦之中,我与子成相说爱之恩’(沙场上军士之间相互勉励约定相互救助的盟约。不管遇到什么危难,我们都不要独自跑掉而不顾对方)。”钱锺书在《管锥编》中评价说:“《笺》甚迂谬”,又指责其“穿穴密微”,并很幽默的将“死生契阔,与子成说”等句,比较《水浒传》第八回林冲刺配沧州临行云“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身去不稳”语,断为“情境略近”。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当你哭泣的时候,有人陪你伤心,倾听你诉说,为你抚平凌乱的发和憔悴的颜容,告诉你明天依旧阳光灿烂;当你笑容明媚的时候,整个世界都和你一起明媚,而他静静地站在一旁,微笑着看着你和阳光一般地灿烂……

  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这该是一幅两个人同撑起一方天空的风景,象两棵独立的大树,你们共同撑起一方天空,枝叶在蓝天下盛放,树根在地底下相互扶持。风也罢霜也罢,雨也罢雪也罢,执子之手,每一刻都是如此的美好,每一刻都是一首动人的情诗,每一刻都值得用所有的时光去回味……

  也许也不回味,只是紧紧握住你的手,什么话也不说,慢慢地陪你走过今生今世,来生来世……

                                                              

                                                     摘自 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