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帖】千杯不醉,唯有茶膏

(2010-02-05 17:07:27)
标签:

普洱茶

贡品

贡茶

半胱氨酸

酒精

云南

杂谈

分类: 茶余饭后
普洱茶膏自古以来就享有“醒酒第一”的美誉,它能让你酒量翻倍,千杯下肚还思维敏捷、头脑清醒,远离宿醉,第二天就恢复如初。

 

       【转帖】千杯不醉,唯有茶膏


普洱茶高含有的L-半胱氨酸能在人体中会产生大量的泛酸,以促进酒精代谢的正常进行。另一半L-半胱氨酸能与酒精反应,加速酒精的代谢,并吸收一定量的酒精。提高人体对酒精的承受量。它还可以转化为胱氨酸,辅以牛磺酸能修复损伤的肝脏细胞、脑细胞、胃黏膜和组织。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解救的过程也是护肝的过程。

 

     【转帖】千杯不醉,唯有茶膏


普洱茶膏历来被视为茶中珍品,它是普洱茶家族中最高贵的成员,民间罕见,不仅有特殊的营养价值,同时也是权力的象征。

 

        【转帖】千杯不醉,唯有茶膏


茶膏始于唐朝,早在公元937年,就有贡品茶膏进献朝廷。据《十国春秋》记载:“贡建州茶膏,制以异味,胶以金镂,名曰耐重儿,凡八枚”,这段文字中:“茶膏”字样正式出现,并且外部用金丝芽装扮,显示贵重,而且数量极少,只有八枚,不像其它贡茶以“担”计算。

 

          【转帖】千杯不醉,唯有茶膏


   清朝雍正十年(公元1729年),普洱茶膏正式成为贡品。由于清朝中央政府一直对云南是边疆少数民族地区抱有不信任的态度,所以宫内建立贡茶院作茶膏,并全部供皇帝及皇宫内享用。

 

       【转帖】千杯不醉,唯有茶膏


御茶房工匠们在用大锅熬制茶膏的过程中发现,大锅高温熬制的方式对茶叶所含的诸多有效成分破坏严重,所以他们借鉴宋代制作茶膏的工艺,又吸收了中国传统酿酒工艺的精华,形成一套工艺考究,工序繁杂又十分合理的制膏方法。

 

                   【转帖】千杯不醉,唯有茶膏


新方法工艺复杂,包括选料、清洗、收水、冷淀、收膏、入模等186道工序,共72天周期。原料选用的是云南六大茶山大叶种茶,改进工艺后的茶膏,功用、口感都有了显著提高,受到皇室成员的喜爱。整套流程严禁苛刻,工序繁杂,费时费力,绝非一般作坊所能承担。

 

        【转帖】千杯不醉,唯有茶膏


茶膏从出现开始,一直是作为贡品,几乎没有在民间流通。它的出产量极少,平民百姓极难得到,加之封建社会的皇权意识,即皇室使用的物品决不允许在民间流通。但辛亥革命之后,清宫不再制作茶膏产品,这一绝技也逐渐到了失传的边缘。

 

                   【转帖】千杯不醉,唯有茶膏


清朝药学家赵学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一书中对茶膏曾有这样的评价:“普洱茶膏黑如漆,醒酒第一,绿色者更佳。清胃生津,功力尤大也”。

 

         【转帖】千杯不醉,唯有茶膏


入口润滑、厚重丰满、回味绵长,煮的过程就是尊享的过程。

 

                                                     转自  老崔茶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