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迷糊的错别字

(2009-11-19 18:06:18)
标签:

错别字

高中生

杂谈

分类: 峥嵘岁月

    十连是一个年青的连队,说年青一是因为建连队晚。二是人少。三是连里六九届学生居多。

 男排有一个小迷糊,随着绰号叫得越来越响,好多人都忘了他真正的名字。迷糊属于那种当时的“较小”战士,天天爱睡觉,开会不爱发言,干活出工出不了多少力,生活上邋邋遢遢,整天稀里糊涂,经常不是背心穿反,就是袜子穿错,整天迷迷糊糊,一副睡不醒的样子,大家就送了他一个绰号“小迷糊”。

 他是北京六九届的知识青年。其实小学都没毕业,又赶上文革几年的蹉跎,学的东西都忘得差不多了。

 在那个知识青年没有知识的年代,小迷糊因为不爱学习又太迷糊在工作和生活中闹了不少滑稽苦涩的笑话,其中关于错别字的故事最为精典:

 他想写信让大姨给他买个墨镜寄来,但姨字不会写就用‘衣’字代替了,寄字错写成‘牵’字,墨字是从窗台摆着的墨水瓶上看到的,墨镜的镜不会写,反正是戴在眼睛上的,就大胆地写了‘眼’字。连在一起就是:

 “大衣呀大衣,我们内蒙风沙大,给我牵个墨眼来”-----

 

附评论:

1哈哈!不知后来这个“黑眼”是否牵来!我团有一战友,在看完《水浒》后就给我们“白唬”起来了:我最佩服水浒中两个人,一个是“鲁提害”(辖),另一个就是“紫大官人”(柴)!

                        ——3师25团宣传队、六连、机务连

2是墨眼不是黑眼.

3在当时那个年代,念错别字可谓“比比皆是”,我记得我在团里听当时的政治处主任作国际形势报告时把南美洲的“乌拉圭”念成“乌拉哇”!“巴拉圭”念成“巴拉哇”!

                                    — top

4此类现象当时也算是比较普遍,好比说哥哥从乡下上“吊”回城市拉,你在农村想“杀”我了,好“酒”不见了等等,我在连队时经常听到,当时也确实好笑了一阵,现在想想这不能全怪我们,因为真正让我们受害的是谁?大家都清楚。

                                         ——论坛元老

5如此的笑话太多了,我们连队的一位青岛兵当年也是错别字大王,“遗憾”就被这老兄读作“贵感”。

                                        ——三棵树

6在那可悲的年代,到处都有此类笑话,我们连有位仁兄大伙送他一顺口溜:“菲津(律)宾、菲津(律)宾,美国首都是东京。”

                                       ——兵团老头

 

 

 

                                              作者  齐玲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牛糞!牛糞!
后一篇:李玉刚视频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