宛平县是北京地区历史上存在的一个县,在金元明清时期,与大兴县成为北京顺天府的附郭县。宛平二字取“宛然以平”之意。其范围包括今北京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之全部或大部。
辽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县为宛平县,直至1952年宛平县撤销,在历史上存在了940年之久。1928年设北平市,宛平县改隶属河北省,县城迁至卢沟桥旁的拱极城,后世又称宛平城。1937年7月7日夜,日军在卢沟桥畔借口失踪一名士兵,无理要求进入中国军队防守的宛平城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遂向位于桥东的宛平城和卢沟桥发动轰击,这就是“卢沟桥事变”(或“七七事变”)。
宛平县原北京市属县,1952年撤销县的建置,今北京西城区、丰台区、石景山区、海淀区、门头沟区之全部或大部都曾为原宛平县辖。
商末西周,地隶属蓟国,蓟都于蓟城。公元前七世纪,燕国并蓟国,都于蓟城。秦于蓟城设置蓟县。
唐建中二年(781年)析蓟县设置幽都县。辽开泰元年(1012年)改幽都县为宛平县。宛平之名,取《释名》“燕,宛也,宛然以平之义。”县城在今北京市宣武区西部。
金贞元元年(1153年)定都中都。宛平县与大兴县同为中都大兴府的管辖县;宛平县辖西部,大兴县辖东部。元初,废弃中都旧城,在其东北郊建大都城,为首都。至元二十一年(1284年),废除大兴府,置大都路,宛平、大兴仍为其的管辖县。
明初隶属北平府,永乐元年(1403年)以后至清代,宛平、大兴为北京顺天府的管辖县,宛平县辖城中轴线以西至西郊部分,宛平公署所在地明属积庆坊。清属正黄旗,即今西城区地安门西大街东官房中国妇联干部学院处。
1914年,隶属京兆地方。1928年,废京兆地方设置北平市,宛平县改隶属河北省,第二年,县属由市内迁至卢沟桥拱极城,即宛平县城。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县治迁往长辛店。
解放初期仍隶属河北省,县署移于大台村。1952年,划归北京市。
宛平县人民抗日战争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是北京市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3月,被北京市文物局确定为北京市第一批不可移动革命文物。
宛平县抗战烈士纪念碑原位于京西门头沟区百花山
下,斋堂中学校园内。纪念碑坐北朝南,呈方形屋檐式结构碑楼建筑,高7.75米,首层四面各宽2.2米,底座为正方形,总面积5平方米,高0.40米。全碑着铁灰色,象征着宛平县人民抗战的钢铁意志;金黄色圆形塔顶象征着烈士们的功绩与日月同辉;方形碑体表示宛平人民一年四季怀念为国捐躯的烈士。四块碑石镶嵌着宛平县各区、村光荣牺牲烈士的英名、职务及出生乡里;南面碑石,碑额分两行横刻“豪气长存,英明千古”,中间竖刻“宛平县八年抗战为国牺牲烈士纪念碑”16个大字,两侧竖刻碑文。
碑的东、西、北三面是八年抗日战争中宛平地区476名烈
士的名字以及他们的籍贯与职务。
碑
1998年4月,经北京市文物局同意,将烈士纪念碑迁移到地势高耸、场地宽敞的斋堂镇九龙头。
感叹 门头沟 如此山间
抗日战场 一般民众隐于其间都不知外界诸事 鬼子如何精准找到地方
狠下毒手 哪儿来的地图
消息 细思极恐。。。。
补充了点宛平县历史
更加知道点儿事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