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裘盛戎故居(213.215号)

(2017-01-05 10:21:30)
标签:

京剧大师

老宅老院

杂谈

分类: 走摄芳踪
          裘盛戎故居位于前门西河沿正乙祠戏楼对面,现为“中国经济科技开发国际交流协会”,据工作人员张先生介绍,这个协会是 1994 年成立的,平时他们在这里进行一些商务谈判。裘盛戎故居尚保留着北京四合院传统建筑的风貌,门窗显然被新油过。故居的北屋现为会议室,室内正面为一幅“春归图” ,屋顶悬挂着一个吊灯。屋内整齐码放着办公家具,体现出一股浓郁的商业氛围。

       故居的南屋现为休息室,房间的东南角有一座“ 吧台” ,上面吊挂着透明的高脚杯;屋内冰柜、卡拉 OK 机、电暖气一应俱全。若单是站在院内,绝想不到屋内偶如此“西化”的陈设。也许这正应了张之洞的“中学为体、西学为用”这句话。

       据裘少戎的妻子高红讲,裘盛戎先生故去后,他们一直住在此院,直到 1994 年才搬出。
         汪曾祺先生在《裘盛戎》中借裘盛戎的嘴说出:“人是要死的,但是艺术是不死的。”盛戎、少戎两代人相继故去了,但那出《广陵散》还会不会传下去?父子俩生活过的院落还能不能保存下来?

          裘盛戎(1915-1971):京剧表演艺术家,净角演员,裘派艺术的创始人。原名裘振芳,北京人,生于1915年,病逝于1971年,岁未过花甲。
           
           父亲为名净裘桂仙,是清末民初京城闻名,讲究唱法、吐字饱满有力、发音一丝不苟的铜锤花脸,也是京胡名家,曾多年为谭鑫培父子操琴。
           
            裘先生之弟裘世戎,自小便受到了父、兄影响,入科后,在老先生们的精心培育和裘盛戎的帮助下,进步很快,既能唱铜锤花脸戏又能演架子花脸戏,是“世”字班里的当家花脸。经常上演的剧目有《大·探·二》、《草桥关》、《锁五龙》、《恶虎村》及《大战宛城》等戏。他的唱、念、做以及扮相、风度都酷似其兄,只是嗓子略逊于盛戎,与其父、兄一起,被人们称为“裘门三杰”。解放后,长期在云南京剧团工作,现已去世。

         裘盛戎长子裘鸣,后改名裘少戎,毕业于中国戏曲学校,师从孙盛文等老师,舞台形象嗓音酷似其父,曾与谭元寿、王玉敏等名家合作过《失空斩》、《打龙袍》等剧目,在”纪念裘盛戎诞辰80周年”的活动中,抱病参演,颇受好评。少戎之子裘继戎,工铜锤花脸,毕业与北京戏曲学校,现经常活跃在京剧舞台上。 

        裘盛戎的长女裘红,幼年即入中国戏曲学校学戏,主攻青衣,师从于玉衡等老师,演过《二进宫》、《玉堂春》等剧目,曾在北京京剧院工作。

        裘盛戎五女裘芸继父音韵,自幼酷爱京剧,近年来常以票友身份粉墨登场,活跃于当今票界,颇受好评。

       裘盛戎作为京剧花脸行中的一代宗匠,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颇多创新。其最大之成就就是当时在声腔艺术上打破了过去铜锤花脸中以“声”夺人的局面,注意了以声传情,寓情于声,声情并茂;在做表艺术上,则一改过去怀抱铜锤一味死唱的陋习,积极调动一切表演程式,恰切地表现剧中人物的内心世界,达到唱念做表熔于一炉,韵尽全力塑造人物之目的。“裘派”艺术的这些特点,在《赤桑镇》一剧中表现十分突出。 
       

                                                  裘盛戎故居(213.215号)

 裘盛戎天堂纪念馆里的生平介绍:    http://www.waheaven.com/memorial/intro4551.html   

裘盛戎故居(213.215号)

裘盛戎故居(213.215号)

裘盛戎故居(213.215号)

裘盛戎故居(213.215号)

裘盛戎故居(213.215号)
 
 
 
           前门西河沿街213号。裘盛戎故居旁边的213号院。据《新京报》报道,该院的产权人是裘盛戎的大舅哥,裘在215号的住宅就是他送的。据介绍,213号院中的“门墩、门楼、挂落、影壁、甚至地面铺设的砖,都是专门从老旧四合院淘来的”,院内有许多“有年头历史”的东西。   
 
        现在这里并入裘盛戎故居
裘盛戎故居(213.215号)

裘盛戎故居(213.215号)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