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国学-《老子》辩析:“大器晚成”辩

(2013-05-12 21:09:47)
标签:

国学

老子

分类: 文化-国学

           “大器晚成”辨

                         西越

      文本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a1b4655c0100wrxh.html

  如今,越来越多人认同“大器晚成”应作“大器免成”。这里,再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大器免成”即为“大器免盛”。 

    “大器晚成”语出《道德经》第四十一章(通行本):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方,正方。隅,角落。希,《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象,即事物的外相。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说大的方没有角,大的音听不到声,大的象看不到形。

《道德经》中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句连在一起,彼此的意思自然是相通的。如果将“大器晚成”中的“晚”解释为“早晚”的“晚”,那么,晚成也是成,就与其他几句的意思矛盾了。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帛书《老子》乙种本此处作:

        大方无禺(隅),大器免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刑(形)。

    “免”为否定词,免成,即不成,这样前后几句的意思就吻合了。但接下来的问题是,“免成”又是如何“不成”的?

    器,器皿,器具。大器免成,如果解释为“大的器皿没有做成”或者“大的器皿做不成”,意思还是不通畅。方至大便无角,音至大便无声,象至大便无形,器至大便不成,试想,前三个情形是在无限变化的极限中发生的,而“器”似乎大到一定的程度就做不了了,并不需要在想象的极限中才做不成。

    如果把这句话引申开来,解释为“有大才干的人免除作为而获利成功(成就),即无为而治,无为而成”,结果还是落脚在“成”,而且这句话也不应该只有经过引申才解释得通。

    我的看法是,成者,盛也大器免成,即大器免盛,意思就是大的器皿不盛装物品。通看这四句话,会发现老子都是在用事物的第一属性来进行阐述。“隅”是“方”的第一属性,“声”是“音”的第一属性,“形”是“象”的第一属性,同样“盛”是“器”的第一属性。

    关于器的这一属性,还可以找到其他一些例子。比如《论语·里仁第四》:

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即大人、从政者(并非道德意义上“君子小人”的君子)。器,器皿,器具。不同的器具盛装不同的物品,也就是说它们的功用各不相同。例如,有的盛酒,有的盛米,有的盛汤,等等。君子不器,意思是说从政者不必象器具一样只盛装某一样东西,只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言外之意,从政者需要的是综合的管理能力。

    再比如《论语·公冶长第五》: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你看我怎么样?”孔子回答:“你么,是器。”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孔子回答:“是瑚琏。”

    瑚琏,是盛装黍稷的器具。因为子贡是商人,很会做生意,所以孔子才做了这样的比喻。弦外之音就是,在孔子看来,子贡还没有达到“君子”的高度。

    总之,“盛”是“器”的第一属性,在想象的极限中,大器是不盛的。所以,“大器免成”者,“大器免盛”也。  ◇

 

 

 

附:

    将“大器晚成”比喻为有大才干的人成名较晚,大约从汉代就开始了。

    汉(一说魏晋)河上公《老子道德经章句》注

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

汉王充《论衡·状留》:

大器晚成,宝货难售。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

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先秦时期的著作也有引用这句话的。

如《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篇》:

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又如《韩非子·喻老》: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山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榖知之矣。”

处半年,耐自听政。 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吕氏春秋》中只是将“大器晚成”与“大智不形”“大音希声”并列在一起,无法推断引用者对“大器晚成”的理解。《韩非子》中将楚庄王的故事当作“大器晚成”的例子,从篇目“喻老”看,是把庄王当作“大器晚成”的人了。

    又,湖北郭店一号楚墓(前316年左右)出土楚简(早于帛书《老子》)作:

大方无禺(隅),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天(大)象无形。

大器曼成,应与“大器免成”同意。疑“曼”为“免”的同音假借字。 ◇

 

 

 

参考

    1.《大器晚成·大器免成·大器曼成》钱玉趾

2.百度百科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