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老子》辩析:“大器晚成”辩
(2013-05-12 21:09:47)
标签:
国学老子 |
分类: 文化-国学 |
如今,越来越多人认同“大器晚成”应作“大器免成”。这里,再提出一个新的看法:“大器免成”即为“大器免盛”。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
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纇。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
方,正方。隅,角落。希,《老子》第十四章:“听之不闻,名曰希。” 象,即事物的外相。 大方无隅,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就是说大的方没有角,大的音听不到声,大的象看不到形。
《道德经》中将“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四句连在一起,彼此的意思自然是相通的。如果将“大器晚成”中的“晚”解释为“早晚”的“晚”,那么,晚成也是成,就与其他几句的意思矛盾了。
子曰:君子不器。
君子,即大人、从政者(并非道德意义上“君子小人”的君子)。器,器皿,器具。不同的器具盛装不同的物品,也就是说它们的功用各不相同。例如,有的盛酒,有的盛米,有的盛汤,等等。君子不器,意思是说从政者不必象器具一样只盛装某一样东西,只是某一个方面的专家。言外之意,从政者需要的是综合的管理能力。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你看我怎么样?”孔子回答:“你么,是器。”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孔子回答:“是瑚琏。”
附:
大器之人,若九鼎瑚琏,不可卒成也。
汉王充《论衡·状留》:
大器晚成,宝货难售。大崇一朝辄成贾者,菜果之物也。”
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崔琰传》:
琰从弟林,少无名望,虽姻族犹多轻之,而琰常曰:“此所谓大器晚成者也,终必远至。”
宋陈师道《后山谈丛》卷二:
暮年方妙者,乃大器晚成尔。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九回:
二位先生高才久屈,将来定是大器晚成的。
先秦时期的著作也有引用这句话的。
如《吕氏春秋·先识览·乐成篇》:
大智不形,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又如《韩非子·喻老》:
楚庄王莅政三年,无令发,无政为也。右司马御座而与王隐曰:“有鸟止南山之阜,三年不翅,不飞不鸣,嘿然无声,此为何名?”王曰:“三年不翅,将以长羽翼;不飞不鸣,将以观民则。虽无飞,飞必冲天;虽无鸣,鸣必惊人。子释之,不榖知之矣。”
处半年,耐自听政。 所废者十,所起者九,诛大臣五,举处士六,而邦大治。举兵诛齐,败之徐州,胜晋于河雍,合诸侯于宋,遂霸天下。
庄王不为小害善,故有大名;不蚤见示,故有大功。故曰:“大器晚成,大音希声。”
大方无禺(隅),大器曼成,大音希声,天(大)象无形。
大器曼成,应与“大器免成”同意。疑“曼”为“免”的同音假借字。 ◇
参考:
2.百度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