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除法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2012-10-31 00:00:00)
标签:
教学反思杂谈lym教育 |
分类: 研究随笔 |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分数除法解决问题 |
||||||||||||||||||||||||
科目:数学 |
教学对象:六(1)班 |
课时:1课时 |
||||||||||||||||||||||
提供者:鲁玉明 |
单位:淳安县瑶山乡中心小学 |
|||||||||||||||||||||||
一、教学内容分析 |
||||||||||||||||||||||||
教学内容:人教版教科书37页例1及做一做。教材通过一个例题中的两个问题的解决,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分数除法,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这部分内容是在本册第二单元中,学生已经学习了运用分数乘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一内容是本单元学习的重点也是本单元学习的难点。同时为后面学习按比例解决问题和用百分数解决问题打好基础。 |
||||||||||||||||||||||||
二、教学目标 |
||||||||||||||||||||||||
1. 通过学习,使学生会运用方程解答“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的实际问题,提高用方程解决问题的自觉性和积极性。 2. 通过对比,发现“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和“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 实际问题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习兴趣。 3. 让学生能对生活中的有关信息予以选择、加工进而解决现实世界中一些简单问题。 |
||||||||||||||||||||||||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
||||||||||||||||||||||||
本班学生男生13人,女生14人。通过前面的分数乘法解决问题的教学,通过对学生的第二单元测试成绩进行分析了解到:本班优秀学生人数不是很多,学习能力不是很强,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待提高。 |
||||||||||||||||||||||||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
||||||||||||||||||||||||
本节课,我本着朴实、扎实的教学原则入手,本着“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用足用好教材资源,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整节课都处于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中。体现以下四点:1.关注生活,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正确把握学生的认知基础;2.用足、用好教材资源,追求智慧快乐的课堂;3.教、学形式,注重多样灵活,学生能力在合作中得到提高;4.设计练习,注重在有坡度的层次中进行,切实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
||||||||||||||||||||||||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
||||||||||||||||||||||||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到等量关系,正确列出方程。 |
||||||||||||||||||||||||
六、教学过程 |
||||||||||||||||||||||||
教师活动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一、复习回顾、知识铺垫 我们前面的学习中学习了分数乘法的解决问题,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什么。 出示课件: 1. 2. |
1. 找出下列各题的单位“1” 2. 找出数量关系 |
复习旧知识,使学生明确新旧知识之间的练习,为后继学习做好铺垫。 |
||||||||||||||||||||||
二、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1. 2. 3. |
1. 回答:水 2.思考、口答 |
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吸引学生注意,使学生尽快进入学习状态。 |
||||||||||||||||||||||
三、引导探究、解决问题 1.图示数量关系 2.要求学生合作探究,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答 3.引导学生比较两种算法的优缺点 4.对比小结 |
1.画图,理清思路 2.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3.学生汇报
(1)算术方法 (2)用方程解 找等量关系 小明的体重×4/5=小明体内的水分 |
引导学生想一想、议一议,说一说,算一算,让学生经历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解决问题、获取新知的实践过程。 |
||||||||||||||||||||||
四、练习实际、巩固练习 1.学生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
1.学生练习、题目设计由易到难 |
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图文并茂、生动有趣的呈现素材,由浅入深的出示练习,巩固知识、掌握方法、提高能力。 |
||||||||||||||||||||||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
五、全课小结、畅谈收获 |
小结收获、获得成功的喜悦。 |
||||||||||||||||||||||
七、教学评价设计 |
||||||||||||||||||||||||
学生自我评价表
|
||||||||||||||||||||||||
八、板书设计 |
||||||||||||||||||||||||
分数除法
单位“1”
算术方法:
体重的4/5是28千克,
那么单位:“1”是多少呢? 28÷4/5=35(千克) 答:小明体重35千克。 |
||||||||||||||||||||||||
九.教学反思 |
||||||||||||||||||||||||
教学结束后,我就认真反思了这堂课的教学情况。总体上来说,基本达到了我课堂设计的效果。大部分学生达成了课堂教学的目标,小部分学生知识的掌握还是没有达到目标需要后面再加以辅导。 我认为,本堂课比较成功的是以下几点。 1.这是一堂比较朴实而且比较扎实的解决问题的数学课,能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让学生很快的进入学习状态。通过复习旧知识抓住新知识的生长的展开教。这样的教学,充分尊重了学生的认知基础,既找准了新知识的生长点,又调动了学生探索的积极性。 2.用足、用好教材资源,追求智慧快乐的课堂。教材是教学之本,是教师教学的平台和依据,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中介。 3.教、学形式注重灵活多样,学生的能力在合作中得到提高。在整个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分享彼此的意见,交流彼此的感情,求得新的发展。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多实践,最大限度的拓宽学生的思维,提高了能力,使课堂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4.练习设计注重层次。在设计课堂练习的过程中,我按照学生的能力把练习设计为三个层次,分别是基础练习、变式练习和提高练习。通过练习让学生的思维和能力逐步提高。 教学中也存在着不足。如学生的思维引导还不够合理;刚开始教数学,语言不够严谨规范,不够简练都是以后课堂中需要克服的问题。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