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徐某不良品德行为矫正的个案研究
一、我的问题
新学期又开始了,我新接手了一(2)班的班主任及语文教学工作。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我们班的30位学生全部都是住校生。先不要说教学,光是每天帮他们打开水、找饭盒、打扫卫生,以及许许多多生活上的锁事,都已经让我焦头烂额了。偏偏在开学的第三天,我们班又来了一位特殊的学生——小徐。对于他,全校师生都不陌生,他已经是上小学三年级的年龄了,但他的个子在全校学生面前应该是最小的,而且他只有三四岁孩子的智力、语言表达能力差、有多动症(经常上课上一半就要跑出教室玩,有时整节课都在外面玩),更为严重的是他品行上存在严重的障碍:老是攻击别人、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正因为如此,他在原一(2)班跟了一年后,又继续留在了我们班。
当天晚上,我失眠了,我整晚都在想,接下来的一年中我该怎样去面对这个特殊的学生,我可以容忍他的一切,但班里的其他孩子会怎样看他呢?
对于这样的特殊学生到底要怎么办呢?应该怎样用爱去矫正他的行为障碍呢?
二、原因分析
通过与小徐家长的沟通和近段时间的观察,我总结了造成他行为障碍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生理原因
徐某是早产儿,但因当时家庭经济原因,未能及时放入保温箱抢救,导致他智力受到影响,自我控制能力差并且缺乏与他人沟通的能力,不能很好的表达需求。
2、家庭原因
由于当时家庭原因造成孩子生理和智力上的缺陷,其爸爸非常自责,觉得对不起孩子,从而产生了过分的爱护和溺爱,放任其不良行为。另外徐某喜欢看奥特曼等打斗的碟片,家长没有及时引导,导致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模仿。
3、同伴影响
徐某以前一直在村幼儿园就读,但各方面能力很差,就连话也说不清,由于幼儿较多,教师不能照顾周全。由于徐某的智力缺陷,更受到一些同学的歧视,从而造成了他自信心低下并使其形成了品行上的缺陷。
4、新环境影响
徐某来到新学校,第一次离开父母过学校集体生活,比较恐惧和不适应,感到危险很多,非常紧张,导致其攻击行为增多。
三、解决措施
1、举行欢迎仪式,让大家都接受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爱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教育最有效的手段就是爱的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健康积极的情感对主题有积极的发动和促进作用。遵循上述规律,我决定面对这个特殊学生只能用爱来解决,不仅自己要倾注爱心,同时要学生倾注爱心,为此我必须要注重培养并强化班上学生的积极情感:同学之间不能歧视、挖苦、讽刺,而要更多相互关心、帮助;同学之间不能斤斤计较,自私自利,而要互相谦让,豁达大方。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决定为这位特殊的学生举行一个欢迎仪式。在他进教室之前,我先对班上其他30个孩子做了半小时的所谓“先入为主,感知幸福”的爱心教育:“孩子们,今天我们班将来一位特殊的学生。他由于出生时不能得到及时抢救,所以生了病,许多言行和我们大家不一样……,所以他若是冒犯了你,你决不能跟他计较,因为你不能以一个很健康的人来要求他。他已经很不幸了,和他相比,我们要幸运的多,因为我们都有一个健康的身体。希望在他来了之后,你们都不要取笑他,排斥他,要去主动和他做朋友,在生活上多关心他。”这样先让班里其他孩子了解他的不幸,而后再带徐某进教室给同学们认识,当他进教室的那一刹那,我带头鼓起了掌,其他孩子也对他的到来给予了热烈的掌声。他又惊又喜地被我引领到位置上坐下。在那一整天里,小徐基本上上课都能坐在位置上,因为这个欢迎仪式让他找到了一点自信,至少让他觉得同学和老师并没有排斥他,而是欢迎他的。
2、和高年级同住,在生活上帮助他。
虽然小徐的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但他家离学校很远,必须住校。针对他生活上的弱能,我特意和四(2)班班主任潘老师商量,让他住在四年级男生寝室,因为这些四年级学生原来都是我教过的,我希望他们在生活上能多帮助他。为此,我还特意找这些四年级男生进行了谈话,让他们多关心他,帮助他。这些四年级的男生的确没让我失望,他们每一个人都像大哥哥一样,在生活上无微不至地关心他,为他叠棉被、打热水、叫他起床……
做为班主任,我更要充满爱心,细心照顾,要付出加倍的艰辛与努力,给予关心与爱护。帮助他从点滴学起,从细微处做起,鼓励他树立对生活的信心。平时,我一有空就会到他住的寝室里去看他,不断地鼓励他,针对他生活上的弱能,不厌其烦对其进行肌能的训练,手把手地教他穿衣、提裤、洗漱等基本生活技能,补偿其生理缺陷,提高其生活能力。
3、以同学为榜样,在平时多提醒他
所谓“榜样法”,是以某个个体或某个团体的行为为榜样,让儿童通过观察、收听、阅读或操弄等途径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从而使儿童形成与榜样相同的动作、思想、态度或是语言表达等特征(陈荣华
1988)。这种方法常被用于行为的改变。对于智障儿童来说,他们的认知能力差,头脑中的表象贫乏,导致了心理上的缺陷和社会适应能力的障碍,要培养智障儿童良好的适应能力,就必须多给智障儿童提供一些观察学习的机会,增加他们头脑中的表象,多为他们提供为示范,使他们有更多学习和模仿的情境。
如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当我在称赞其他孩子的恰当行为时,就让徐某留意这种行为及其理想后果(食物奖赏、贴小红花、送小红旗、口头赞扬),让他学习别人的好榜样。
4、反复强化训练,提高其自我控制能力
智障儿童情绪行为问题的诱因很复杂,其表现的时间和频率又不固定。小徐的情绪在大多数情况下都还比较稳定,但只要环境有变,周围发生的任何事都会成为他“激动”的诱因。
首先,我运用行为矫正的方法,辅以合理的教育,发展徐某的自我控制能力,逐步控制和矫正他的不良行为。一旦他出现不符合要求的行为,我就立即帮助他进行仔细分析,做好耐心的说服教育,以改变他的认知态度。这是矫正不良行为的前提。
其次,我注意运用行为强化的原理,强化徐某的正确行为,鼓励他多做好事,用良好行为对抗不良行为。例如:许多学生反映徐某经常在教室吃东西,用绳子打同学,随便拿别人的东西……对此,我向他指出,这一切的行为都是错的,老师会不喜欢他,同学也会不理他,并与他约定:再发生这种情况,就让他进行公益劳动,为大家服务。事后,徐某有所收敛,我就及时给予表扬,强化他的进步。但江山易改,本性难移,不久又有孩子来告他的状,我就反复对他进行教育。
5、抓住闪光点,多去鼓励他
智障儿童由于自身智力的缺陷和心理不平衡的因素,对他们的教育往往不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他们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有过无数次失败的经验,这种挫折使他们失去了自信,造成了心理压抑,对许多事缺乏兴趣。对这些有生理缺陷和心理障碍的孩子,要循循善诱,要用期盼的眼光去鼓励他们,及时发现其身上的闪光点,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并加以充分的肯定。
每当徐某在学习上、生活上有一点进步时,我就会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他,让他尝试被表扬后的愉悦心情。一次语文课上,我让孩子们抄写拼音,没想到从来不交作业的他竟然把抄好的拼音拿上来给我批,尽管他的字母抄得歪歪斜斜,但我还是给他打了个五角星,只见他乐开了花,拿着本子挨个给同学们看。看着这一幕,我很感动,这是一颗多么纯真的心哪!放学排队时,我让他当排头,只见他走路时把胸挺起,头抬得高高的,尽管脚步有些蹒跚,但再也不东张西望掉队了,以后我就一直让他排在第一位,可把他乐坏了。
四、研究时间和成果形式
研究预设时间:一个学年
成果形式:研究报告
瑶山乡中心小学 鲁月梅
2010、10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