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研究方案
(2010-03-31 09:53:16)
标签:
xkt092246fqf教育研究方案 |
分类: 课题方案 |
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
课题研究方案
一、
(一)、课题背景
(二)、现状分析
当前,有很多教师不注意数学学科的课前预习,还没有体会到课前预习的真正意义。因此,根本不安排学生学习新的概念,去预习新的理念,去发现新的规律。这样势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影响学生自我素质的不断完善,影响学生自学习惯的养成及自学能力的提高。学生在自学习惯养成方面存在较突出的问题有:
1、自主学习意识不强。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不能自觉、按时、有质量地完成作业;学生的预习作业完成情况较差;学习中,主动探究、获取知识意识不强,不能很好地倾听他人的意见。
2、自主学习能力有待系统指导、帮助提高。主要表现在:部分学生课堂上不善于发言,独立思考能力不强;个别学生对工具书的使用存在障碍;学生在自主搜集学习资料方面总体表现较差;自主探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
布鲁纳说过:“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的主动参与者。”通过有效的预习,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是发展学生自主能力的重要途径。作为教师,应从提高预习质量上入手,明确预习的要求,指导预习的方法,重视预习习惯的培养,强化预习这个教学环节,努力培养学生的主体能力。鉴与这些,我就数学中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进行了研究,确定了“小学数学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的研究课题。
通过新课标的能力要求、发展心理学理论、自主学习理论,通过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给学生创设预习的时空、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善于合作、巧用评价激励机制五大策略来培养学生的课前预习习惯。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使学生树立预习意识,提高对预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
2、使学生掌握正确、科学的预习方法,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其终身教育打下良好的基础。
3、使学生学会预习、乐于预习、学会学习,提高学生获取知识的能力及学生的数学习惯,全面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四、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
(一)、小学生预习习惯的理论分析
1、小学生数学预习的目的
2、小学生数学预习对学习数学的作用
(二)、培养小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策略
1、强化学生的思想意识
3、重视预习方法的指导
(1)、介绍预习方法。
(2)、指导预习方法
五、研究对象
本课题在四(1)班开展研究,确定同年级段其他班级为参照班,以班级为单位,在实验基础上进行专题研究。
六、研究方法
本实验采取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教育科研方法,注重各种方法的相互协调与对比,采用调查法 、文献研究法、 行动研究法 、经验总结法、个案法、反馈法等各种实验法,开展形式多样的训练实践活动。
七、研究过程
1、研究时间:2009年2月——2010年1月
2、研究步骤:
(1)第一阶段——调查准备阶段:(2009年2月—4月)调查了解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现状,学习、查阅有关资料,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09年5月——2009年12月)根据课题研究计划指导学生深入开展各项数学预习习惯的培养,收集各项活动资料。
(3)第三阶段——整理阶段:(2009年1月)实施第二次调查,与第一次调查进行对比,统计分析相关数据,形成研究结论,撰写结题报告,同时整理课题材料,结题。
(4)第四阶段(2009年2月——2009年3月)课题成果鉴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