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跳绳活动提高大班幼儿的综合素质
(2013-06-27 22:51:49)
标签:
宋玉萍界首幼儿园教育校园 |
分类: 课题方案 |
|
负责人:宋玉萍 |
|
研究起始时间:2012 年09月起至2013 年 07月 |
|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我班现已是大班了,在开展跳绳活动的实施中,我们感到跳绳教学活动比较困难,实施的效果也不是很好。班上18名幼儿能够连跳的孩子并不多,少部分幼儿处在断断续续的跳,个别调皮的幼儿还将绳子甩来甩去,拿绳子和小朋友一起拉拉扯扯,将绳子拿着这儿捆那儿绑,非常的不安全!给组织教学活动的老师带来极大的压力!练习了一段时间后测试,有7名孩子能熟练地、协调地连续跳,有5名孩子不会跳,其余的孩子基本会跳。不会的幼儿对练习跳绳没有一点兴趣和自信,认为跳绳太难了,学不会。结合幼儿跳绳活动的现状,故在本学期开展 “大班幼儿跳绳能力的培养”的小课题研究,从激发幼儿对跳绳活动的兴趣出发,逐步深入引导幼儿积极主动地掌握跳绳的正确方法和技巧,促进身体协调能力,提高幼儿抵抗力,从而达到增强体质的目的。 《纲要》明确指出:“培养幼儿对体育活动的兴趣是幼儿园体育的重要目标,要根据幼儿的特点组织生动有趣、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吸引幼儿主动参加。”跳绳是一项集游戏,锻炼于一体的比较剧烈的全身性、综合性运动项目,可以促进幼儿动作的协调性。摇绳练臂力,跳绳练腿劲,快摇练速度,多跳练耐力。孩子手脚协调配合,促进幼儿身体动作的协调发展。大班幼儿各方面动作发展协调,幼儿能熟练掌握跳绳的技能,说明幼儿在动作平衡、协调方面都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学会跳绳,是我园大班幼儿年龄阶段的一项必达的体育运动项目。因此,幼儿进入大班后,都要开始练习跳绳。
|
|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1.通过跳绳促进幼儿以肌肉动作的发展,培养幼儿良好的运动能力和身体素质。 2.养成幼儿跳绳活动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幼儿勇敢,克服困难等良好的意志品质。 3.提高幼儿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以增强幼儿的体质。 |
|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研究的对象: 2012年大班18人。年龄6---7岁(2006——2007年出生);男孩:12人、女孩:6人;父母都是农民,幼儿们基本上是留守儿童。 研究的内容 1、激发幼儿学习跳绳的兴趣,让幼儿在跳绳中尽情玩乐,同时又要让他们在玩中得到动作与技能的发展。 (1)观摩成人的跳绳运动,满足幼儿吸收性心智成长的需要 (2)徒手听节奏跳、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手脚配合空手练习) 2、教学指导的方法、策略。1、绳子的取放、缠绕、归位。 3、体验、练习跳绳运动: (1)一个一个的跳 4、感受花样跳绳运动,满足幼儿富有个性化的成长需要;在体育运动中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思维。 (1)感受花样跳绳:反跳 双脚交替跳 跑跳 双臂交叉跳 (2)双人合作跳绳:双人跳绳 跳大绳 (3)表演跳绳 |
|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前期将采用调查法,了解幼儿的身体状况、跳绳状况,在分析、了解的前提下展开研究;研究过程中将采用观察法,了解幼儿、为幼儿跳绳运动提供有效的感受、练习、习得有价值经验的环境支持和条件准备;在过程实施中运用行动研究法不断调整、修改计划、实现研究目标。 行动研究、观察法、调查法。 研究过程: (一)为幼儿准备跳绳练习的物质环境: (1)装跳绳的筐、固定摆放位置。 (2)为每个幼儿准备一根跳绳和一双运动球鞋。 (3)班级过道、幼儿园户外场地。 (二)做好活动前得安全,强调安全规则,培养安全意识。 活动前检查幼儿发饰、着装、鞋带,教育幼儿跳绳时朋友之间要有适当的距离,不影响别人也不被别人影响,注意绳子不要打着别人,也不要被人打着。指导幼儿练习前一定要做好身体各部位的准备活动,特别是足部,腿部,腕部,踝部等部位,结束时一定要做好放松活动。学习收捆绳子的方法等。 (二)将幼儿按能力强弱搭配分组 孩子们在探究新领域时往往爱急于求成,看见别人跳绳觉得很简单,自己左跳不会,右跳也不会,越跳越没有信心,干脆把绳子扔到一边不跳了。但一旦发现别的幼儿能学会跳绳,无形中会激励他们自己努力练习。因此我们让幼儿按能力强弱搭配分成四个队,让幼儿自己选出组长,确定标志。孩子们自己确定标志为熊猫队、小兔队、老虎队、狮子队。让幼儿在组内自主选择跳绳玩伴,比一比哪组幼儿学习跳绳掌握的最好、最快。 (三)合理安排跳绳活动时间 跳绳主要是一个反复的、比较剧烈的运动,并且又很耗体力,孩子们很容易乏味、困倦。所以每次活动时间不宜过长,十分钟左右即可。时间可分散进行,如晨间活动、课间自由活动、区角活动、体育课等,只要幼儿主动想跳绳,在适宜运动的时间都可以安排,贵在每天坚持。 (四)让每个孩子都学会跳绳。 在日常跳绳活动中,我们都要仔细关注每个幼儿的活动、了解当前幼儿已有的活动经验,正确估计幼儿的活动水平。开学之初、半期、学期结束分别对幼儿进行个体检测,对每个幼儿的跳绳能力做到心中有数,充分了解幼儿的跳绳水平,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计划。对不会的幼儿,我们仔细观察其练习的过程,发现练习跳绳时无法掌握跳绳的要领,动作不够规范才导致无法学会跳绳的。幼儿跳绳时,不是绳到了脚边还没起跳,就是绳还没到脚边就先起跳了。这是因为没有掌握跳绳时的节奏,因为跳绳不但需要身体各部位动作的协调配合,还需要良好的节奏感。我们从以下方面具体的指导幼儿学习。 1、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人对事物的特殊的认识和倾向,它直接推动着活动的进行,对幼儿自觉主动地参与跳绳活动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比如有的小朋友,一开始练的时候缺乏耐心和方法,总觉得自己跳不好,经常没练一会儿就把绳子扔在地上自顾自去玩了。其实,幼儿缺乏的是对跳绳的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对跳绳活动的兴趣。我们积极鼓励幼儿都能自己尝试练习跳绳,再请班级里已经会跳绳的幼儿来做榜样,其他幼儿观察:绳子是怎么放的?他跳绳时的两脚的动作是怎么配合的?两只手是怎么甩的?应该注意哪些动作?让幼儿对跳绳的动作有初步的认识。 2、分解动作,分步练习,循序渐进。 跳绳是项综合性的全身运动,因此我们先给幼儿做示范,分解跳绳的双手和双脚的动作,讲解动作要点,从空手听节奏跳、按节奏模仿跳绳动作,到单手拿绳、双手拿绳实际练习等进行分步练习。从最基础的手摇绳练起,然后过度到摇绳——跳过去——再摇绳这样的分解练习阶段,分解了幼儿学跳绳的难度,强化了跳绳时的节奏感,幼儿学习跳绳就容易多了,从能够动作连贯地跳一下,到能连续跳几下了。经过分步练习之后,孩子们跳绳的动作越来越规范了,许多孩子渐渐地喜欢上了跳绳,还经常主动要求练习。 (五)通过变换花样,让孩子有持续跳绳的兴趣。 1、学习花样跳绳。 组织幼儿通过网络欣赏花样跳绳表演,激发幼儿进一步学习、探索花样跳绳的兴趣。每周指导幼儿学习一个花样跳的方法。逐渐的让幼儿自主练习花样跳绳:如反跳、单脚跳、两脚交替跳、边跑边跳、双人跳、双臂交叉跳、跳长绳等。使幼儿从自身不同的兴趣需要得到满足,让每个幼儿都获得成功的体验。 2、随机组织竞赛活动,评出跳绳能手。 要将跳绳活动深入地开展下去,提高孩子们跳绳的积极性,我开始思考如何激发孩子们兴趣,增进学习的效率呢?在跳绳活动中常有孩子要求要跟我比赛,使我想起陈鹤琴先生说过“用比赛的方法来增进学习的效率,” 根据孩子们喜欢竞争的心理,我在班级深入开展了一系列的跳绳比赛活动,如个人计时赛、分组计时赛、花样跳绳赛、表演赛等,设置冠亚军奖、集体奖和进步最快奖。让幼儿体验跳绳活动的乐趣,掌握更多的花样跳绳的方法,发展幼儿的身体动作及创造性、合作性等。 3、家园配合、共同指导。 将每月跳绳要求、比赛内容公布于家园栏,倡导家长每天尽量抽出约十分钟的时间和幼儿一起练习跳绳,家长及时与老师交流幼儿在家练习时的情况,一起探讨提高跳绳水平的方法。这样,在家,家长和幼儿一起跳绳,在幼儿园里,老师、幼儿和同伴一起跳绳,大家一起为他们创设了快乐、轻松的学习跳绳活动氛围。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