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明治神宫的银杏

(2017-02-23 17:06:59)
标签:

杂谈

到日本,春天看樱花,秋天赏红叶,似乎已经是惯例。我以前专栏谈过夏天也可以看花火,其实秋天也可以看点别的,比如银杏。

樱花花期短暂,花期往往又随着季节变化,受到追捧最多,其实相遇也很难,真真如豪族千金那般矜贵。红叶则相对平易近人,一般追枫人群往往从北海道开始追求,一路向南。虽然红叶时间比樱花长,但要赶上好时节,也不那么容易,加上枫叶季节一房难求,未尝没有富家千金赏脸一见感觉。樱花和红叶往往每年都有各类情报在日本各大媒体随时追踪变化,蔚为大观。至于银杏,受到外界关注比起前二者,显得邻家女孩得多。银杏从绿转黄的过程没有那么戏剧化,黄黄绿绿也相间杂,一般11月在日本,很容易看到。银行作为东京都的都树,如果要在东京看,第一选择就的东京明治神宫外苑银杏,据说这里每年都有银杏祭。

我怕麻烦,总是随遇而安。刚好某一年11月下旬在东京,看了一些河口湖的残存的红叶归来,就着兴致,打算去看看明治神宫的银杏。去过日本的大概都知道,日本神道教以及佛教繁茂,据说大小神社有80万多家,因此神社和寺庙也往往比邻而居,二者在外人看来区别不大,区别在于神社入口前往往有一个牌坊式建筑,这也叫鸟居(torii),表示神域和人域的区别。

神宫是神社中规模较大的一种,供奉着1912年去世的明治天皇。明治时期是日本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明治神宫在日本神社中规模也在前列,大正时期据说动用了10万树历时5年才完成, 参拜者人数一直名列前茅。明治神宫前鸟居高达12米,重逾万斤,据说来自台湾深山,作为一个小细节也可一窥台湾日本纠缠之深。明治神宫也是东京都内最大的绿地之一,位于涉谷,比邻热闹繁华的代代木与表森道,年轻人扎堆的原宿也距离不远,我曾经在秋天之外的季节去过,满目苍翠,可谓闹中取静。

原本从新宿到明治神宫也很方便,为了赶时间早点去看,打了出租车前往。在日本打车或问路,总是感到对方的认真,甚至路人也亲自带路,倒不是热情过甚,只是他们往往担心出错,情愿带路比随口指路。日本出租者起步价不低,车内整洁无染,司机往往中老年居多,虽不谙英语,但态度不错,一旦给出地址,往往带上眼镜庄重端详一阵,才如释重负地在导航输入地址。赶到银杏大道,还没到里面,就看到人潮拥挤,提前下了车。而所谓银杏大道,起源于上个世纪20年代,是从青山大道的青山2丁目到外苑中央广场的一段路,距离不过300米,但是两旁146棵银杏合抱,不少年龄近百岁,也算是别具特点。这块道路原本是热闹街口,但是在银杏祭等日子,有禁止行车要求,也是为了方便行人欣赏银杏。

我参加过几次日本祭奠,深感日本民众对于各类活动的热爱,一旦大型祭奠,可谓人山人海。各种祭很多,从单个人到草木再到各种神,意思和现代中文略有不同,往往表示热闹的集会或者庙会,其实是原本是连接本地社区的一种,如今越加带有观赏性质。这次到了银杏大道也是一样,笔直的银杏修剪成整齐的圆锥形,两旁有店铺,也有不少木质长凳。银杏颜色正处于全黄阶段,满金地黄色的落叶,不过比起想象中的银杏美景,更多的惊喜是看人。

银杏不错,但并不稀奇,更有趣的是市井人。日式的茶道来自禅宗,其精神之一在于一期一会,这是一种看重当下的审美精神。所以每一次花木季节变更,都是有着不一样的意义,古典式的审美在后现代的东京毫不违和。

树下都是游人,要找一个地方坐下喝点酒吃点东西,真的不太容易。即使如此,人潮汹涌之中秩序井然,大家自得其乐,迅速融入人潮之后,这份快乐也迅速感染上。即使不爱热闹的我,也感到非常愉快。顺着人潮走了一圈,三百米的大道一会儿就走完,也有卖零食的地方,排队很长,但价格看起来和平时差别不大。

我走了一圈回到原地,觉得心意满满。入口的地方聚集了一群老人,他们三三两两而坐,看起来多数都是独立而来,有的眯着眼睛晒太阳,有的则随手喂喂鸽子,表情木然,好像这一刻的宁静就足以让人忘记时间。地上有数十只鸽子,多数作闲庭信步之态,人潮看来对于他们已经见怪不怪,并没有惊吓到它们的生活。

樱花不到的季节,想起曾经的银杏,记下这一笔,继续等樱花。

作者东京大学访问学者,近期出版《白银帝国》,微信公号《徐瑾经济人》


明治神宫的银杏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