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三角村一条狭窄的巷子里,80后的农村孩子张小亮和他那间只有5个人的服装厂艰难求生。然而他们又是幸运的,在宜信小微企业贷款的帮助下,他们的工厂一步一步顽强生长和繁荣。这只是宜信小微贷款帮助中小企业度过难关的一个小故事。
对于中国当前绝大多数的小微企业主来说,他们大都有类似张小亮的困难,然而却不一定拥有同样机遇。宜信小微企业信贷服务中心总监俞怡然表示,虽然目前银行、农信社等机构加大了对小微企业的授信,但是面对如此庞大的市场,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远远得不到满足。不仅如此,由于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小微企业设定的种种苛刻条件,大部分小微企业的融资还是被拒之门外。而这当中最大的原因,还是在于征信评价体系不健全。
将“普”字落到实处 服务小微企业
“银行由于其自身的优势,他不会去接触最底层的客户,而我们在做这个产品定位和客户定位的时候,就直接定位在几万块钱的客户,所以从产品设计、从服务模式上来讲直接就针对这群客户。”俞怡然解释了当前宜信的主要服务客户群体。
作为我国较早从事普惠金融业务的企业,宜信在该领域的举措一直备受关注。至于对普惠金融的理解,俞怡然说:“惠我觉得首先不是说给他多少优惠,而是首先是让他得到这个服务,我觉得这个更加关键。很多老百姓在传统的金融机构是没有办法去获得这个服务的。如果不普光惠,它的含义只能是涉及少数人。现在关键是能不能把金融服务门槛降到普通的老百姓能够接受的这个心理门槛之内。”
普惠金融的核心是普惠信用。然而,单单凭借小微企业的信用,他们根本就不可能从银行获得贷款资金。此外小微企业由于融资渠道缺乏也难以让投资机构了解自身需求,而这也是小微企业一直以来贷款难的根源。那么宜信是怎样突破困境,帮助小微企业获得融资服务呢?
“把我们的营业机构建立到最靠近它的地方,比如在一些农村,我们就会把这个服务网点建立在乡镇,从而直接去接触我们的客户。”俞怡然说,“对于这群客户而言,我们会针对他的需求全面地去研究他,如他对时效的理解、他特别需要快速到款的需求、他对担保门槛的畏惧等,我们在产品设计在服务模式方面去跨越普通的金融机构没有办法达到的。”
“在背后当然我们会有非常多的技术手段,比如风控技术,包括决策引擎,评分技术、数据库技术等等,还有大数据去定位的客户群。”
俞怡然表示,除了向小微企业提供金融解决方案以外,宜信还会提供其他的一些后续的延伸服务,包括比如对小微企业的培训,帮他们去组织商友会,还有也经常给他们做的一些刊物或者介绍”
那么怡信的员工是如何心甘情愿地“弯下腰来”、”趴在地上”、”把手弄脏”来为小微企业服务呢。
“我觉得这是一个文化上的理念。“俞怡然表示,“我们就要给我们自己的团队树立这样一个文化,让大家一进来就知道说我从事这个工作就是要服务这群社会最底层的人群,我要建立和他之间的感情,我要树立为他服务的信心。”
借力互联网
打通普惠金融“最后一公里”
如今,互联网金融风起云涌,金融机构纷纷搭上了互联网金融这趟快车,正在疯狂生长。
“普惠金融服务的对象就是那群在社会上非常独立的一个一个的人,这群人就需要我们用高科技和高接触的方式去找到他们,这样我觉得这个才能够跟他建立真正的黏性,从而获得他持续金融服务的需求。”
俞怡然表示,宜信在互联网方面主要有两个比较大的举措,一方面就是应用移动APP的开发与应用,能够让更多的客户能够快捷的便利的享受到这个服务。
“第二个是对于大数据的应用,主要是对这个客户的甄别以及应用方面。”俞怡然表示,“对于有合作意向的客户,我们会通过大数据的方法去抓取他相关的风控资料,看看这个人的信用是不是好,是不是有些投诉,他是不是有其他的一些风险的可能性。
俞怡然举例说:“比如我们评估一家餐厅,我们的大数据可以收集到市场上很多的关于对这个餐厅的评价,可能好多人说这个菜太辣了,不好吃,还有说服务实在是太糟糕了,还有说结算错误,停车非常不方便,这些可能就会作为我对它客流以及未来发展的一个判断。”
早在2013年宜信就已成立大数据创新中心,希望建立一个信用数据知识图谱,而基于“宜信金融云”推出的“姨搜”搜索服务,就是这个信用知识图谱的出口,提供了借款人借贷相关的垂直搜索服务,可在贷前、贷中、贷后的各个交易环节提供数据参考。俞怡然表示,运用大数据构建金融云能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提供更多选择,降低成本,同时提高我们的效率。
征信困境:普惠金融发展的短板
被称为中国小贷之父的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教授杜晓山曾指出,中国普惠金融体系面临最大的一个问题在于缺乏统一的征信体系。同样拥有十余年信用咨询行业经验、并曾负责宜信信用管理部门的俞怡然同样对国内的征信体系有着自己深入的理解。
俞怡然表示,征信工作目前开展的难点可能还是有两个方面,一是消费者对征信的业务不是很理解,在实际操作中,不愿意轻易的把自己的一些征信资料提供出来。另一方面在于征信机构的运营风险,“征信的机构,它不仅仅是一个商业机构,它还是一个公益机构,如果他不能够承担这种社会责任,受到一些不法分子的伤害,造成消费者的信息的损害,其实他就相当于是给社会添麻烦了。”俞怡然解释说。
俞怡然认为当前我国征信体系与西方发达国家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我觉得在欧美的征信体系建设,最大的一个保障其实就是法律基础和奖惩机制,奖惩机制当中可能更多的是一个惩的机制。在中国征信领域里最大的一个问题就是每一个与信用相关的模块之间,它是不打通的,比如说我是不是及时缴纳水电费,银行是不知道的;我是不是及时还信用卡,房东是不知道的;我是不是及时缴纳房租,社保是不知道的,是不是及时缴纳社保,其他的哪个部门都是不知道的。”
俞怡然表示,当前中国征信体系建设还面临维护成本以及技术条件等问题。互联网金融的蓬勃发展让俞怡然看到了其对于征信体系的促进作用。他说,互联网金融对信用社会的建设有很大的提升作用,让更多的人能够理解信用在我们生活当中所占的重要地位。但如何去真正的让大家应用起来还要有比较长的一段路去走。“毕竟中国很多的老百姓对互联网不见面的模式还是心存警惕,而且有些人可能也在互联网上被骗过,比如买到伪造品、假货之类的。”
细化审批与回访 服务实体经济
服务实体经济是当前金融改革的主要方向。那么宜信通过哪些举措能够确保资金的实体经济流向呢?
俞怡然指出,在批贷审核期间,除了在现场要做比较细致调查以外,宜信还会做后期的贷款用途的追踪,要求提供贷款用途的一些证据。“比如你开店面,那你是不是有店面租下来的合同,你是不是有商业计划或者说装修的证明,有了这些我们才会把钱借给他。通常来讲从贷款用途方面,就能够追踪他的资金是流到非实体经济还是实体经济。”
俞怡然解释说宜信会通过设置多个环节对资金的流向进行把关。“第一个是贷前审批环节,我们就会做非常复杂的表格,去还原他真实的现金流水和他的还款能力。在此基础上,要经过比较资深的管理干部、专职的风险人员的审批,才能够同意。而且,如果客户要求的金额比较高,我们还会经过总部再次的复核以及检查,在保证真实可靠的前提下,把这笔钱借给他。而在借完钱以后,第一还款日之前,我们会再经过一次客户的走访,确保这个客户是真实以及客户还在正常经营。后面每个月会做一次回访。”
俞怡然表示,在前面细致的工作的基础上客户出现逾期的比例就非常小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