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励志尚学敦行
励志尚学敦行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404
  • 关注人气:45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心呵护心灵的幼芽 ——读《爱心与教育》有感

(2015-01-12 09:42:42)
标签:

读后感

教育

汪朝辉

分类: 教育反思

爱,不仅仅是和孩子一起玩儿,而首先应是理解学生的精神世界,学会用他们的思想感情投入生活,和学生一起忧伤、欣喜、激动、沉思。

                                                                                                                                               ——题记

带着期待的心情翻开《爱心与教育》,读出的却是满心的感动。《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老师1998年献给走向21世纪中国教育的一本探索手记。全书没有夸夸其谈,有的只是运用生活的语言,把许多学生的原话真实地写出他怎样地爱学生,学生又是怎样地爱他。言语之间,透露的是一种真诚的感动,幸福的味道。

当一个好教师最基本的条件是什么?李镇西老师这样回答: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是的,爱学生,尤其是对于后进生,我们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在历经11年教学之后,我也是这么认为的。

手记很长,当我读到《我和万同的故事》时,内心就随着李老师的笔触跌宕起伏着,时而忍俊不禁,时而击节叫绝,时而感慨万端。我被万同感动着,更被李老师的爱心震撼着。

顽童万同是个不折不扣的“双差生”,可是作为班主任的李镇西老师并没有放弃他,依靠自己的真诚爱心、职业敏感和教育智慧,一以贯之坚持不懈,取得了许多令人感慨的成果:期中考试语文由原来的17分上升至76分、违纪情况大幅度减少、学习由被动转入主动、满腔赤诚挽留李老师做班主任,甚至入伍后专程到李老师出外学习的地方看望老师……这点点滴滴都拨动着我那颤动的心弦。

自2003年踏上讲台以来,我也遇到过万同似的顽童,自己也打心眼里像李老师一般想要用自己的爱心转化他们,希望他们学做真人。或许自己太天真,或许自己爱心不沉,更或许自己的教育智慧不成熟,虽有些许收获,但还是不尽人如意。看着万同,蓦然回首,只是自己做得远远不够罢了。

从教11年中,我也发现:有些后进生产生厌学时,老师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帮助他,他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并且开始喜欢上你的课。这使我想起上一届所教的学生,当时接班时成绩年级倒数第一,正是因为班里有如万同的那五六个学生。看着他们的无忧无虑,他们的肆无忌惮,作为语文老师,我很是无奈,更是有一种心有余而力不足之感,甚至曾一度想这样放弃算了。然而,教师的使命感始终破不开束缚,既然这样了,那就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自己决定破釜沉舟,慢慢沉下心来,接近他们,了解他们,走进他们。跟他们一起谈心,一起打篮球,一起看电影,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从那之后,我感觉,每到语文课,仿佛就是他们最快乐的时刻,上课纪律好了不少,成绩也在缓慢中进步。甚至在中考前一天,他们还主动找到我的办公室,问我该怎么答题,要注意什么的。我心甚慰,当时确实有那么一丝的感动。中考结束后,语文成绩出乎我的意料,连最初考个位数的也拿到了60分,那一次,也是我扬眉吐气的时刻,语文平均分名列全年级第一。直至现在,有几人也还偶尔打电话问候我,甚至约我一起打篮球,内心很是为他们感到骄傲。

作为一名普通的老师,我总觉得目前大多数老师在潜意识里还是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在遇到形形色色的“万同”们,爱心转化无望之下,选择了抱怨、选择了放弃、选择了任其自然。李镇西老师之所以能够成功,我想就是因为他遇到问题不躲不避,喜学生之所喜,忧学生之所忧,用自己满腔的热情、真诚的爱心,终将顽石化开。也就是说,面对“万同”们,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品读“万同”人生,结合自身经历,我认为:教育者,只要持之以恒,用真诚的爱心去教育,无论是哪个学生身上,还是哪位教育者身上,终将会诞生属于自己的教育奇迹!

李老师的教育手段是特别的,教育成效是卓越的。我在捧读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与时俱进,日新月异,我们盲目的崇拜阅读或许并不聪明,或许我们感动过之后又终将回归平静。然而不管如何,李老师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带给我们的是一种领悟,是一种发现,更是一份深沉的思考!

爱是心灵的催化剂,可以传递给学生正能量。我也希望我们能用一颗平常心,用一颗会感受爱的心灵,去从事自己的这份事业,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细心呵护心灵的幼芽,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