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学生 “圈点勾画”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2014-12-29 22:23:06)
标签:
唐永艳 |
分类: 课题方案 |
淳安县教师个人小课题研究方案
课题名称:初中学生 “圈点勾画”阅读习惯培养的实践研究 |
负责人:唐永艳 |
研究起始时间:2014-12至2014-05 |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问题分析: 上《苏州园林》这篇说明文,我首先出示了学习目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了解文章的行文思路”,学生开始阅读,读的过程中,我转了一圈检查,发现很多同学课文内容保持的很整洁,一点阅读的痕迹都不曾留下。我提醒他们不动笔墨不读书(每堂课几乎都需要提醒),他们都迅速拿起了笔,少数同学象征性的画记了一些内容,能画出课文中心句,关键句的同学不多。而大部分同学手中的笔最终成了摆设。如此而来,本来简单的学习任务却花了相当长的时间完成,效率太低。 一些老师的公开课上,我们常会听到同样的提醒“请同学们在阅读时动笔勾画一下”;再联想到同学们考卷上的阅读选文,答卷后,答卷上很少有学生圈点的痕迹,阅读答题很不容乐观。这些现象都说明很多学生还没有养成 “圈点勾画”动笔阅读的习惯。 原因分析: 造成学生阅读中不动笔墨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总体可分为以下几方面: (一) 教师原因 1.教师强调的力度不够。 教师在圈点阅读的落实中办法少、力度小,督得不紧、卡得不严,缺少执着、耐心和一抓到底的精神,有时上课为了赶进度,赶时间,圈点阅读只是偶尔为之,对于培养学生去圈点勾画的习惯,成了随心所欲的“计划”。 2.
教师的指导没有到位。 圈点勾画的阅读方法在一些人看来不过是雕虫小技,但对于还未入门的学生来说却还是有一定难度系数的,这需要老师系统的,全方位的指导。若教师的指导不到位,学生在一知半解,似是而非的状态下是断不会主动圈点勾画的。 (三)学生自身 1.圈点阅读意识的缺席。 学生从未尝试到圈点阅读给自己带来的“甜头”,当然也就意识不到圈点阅读的重要意义,他们读文章习惯走马观花,只注意故事情节,因为他们觉得这样的阅读更轻松。 2.圈点阅读能力的不够。 部分同学由于自身的能力不够,对圈点阅读无所适从,而能力的培养不是朝夕的事情,需要不断阅读,不断的感悟,不断的训练。只有能力提高了,习惯才有了培养的可能。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圈点勾画”是指学生在语文阅读中,边读书边思考边动笔,用自己习得的有助于理解意义的符号,对书中的重要字词,关键句段,重点难点等进行圈点勾画(不包括批注),以此来帮助阅读的阅读方法。 “圈点勾画”阅读习惯的培养是指运用恰当的指导、督促、评价等手段,通过反复的技能训练,阅读实践来引导学生习得圈点阅读方法,促进圈点阅读自主性,养成圈点阅读习惯,提高阅读理解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研究指向:通过研究,使学生基本上掌握圈点批注的阅读方法,让学生形成边阅读、边思索、边勾画的好习惯,培养学生的自主阅读的能力,增强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对知识的记忆,同时促进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研究内容: (一):“圈点勾画”阅读习惯培养的策略 1.低起点,摸清学生知识的能力状况,把起点放在学生努力一下可以达到的水平上; 2.小坡度,即根据学生实际能达到的目标,把教学要求按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的原则分解成合理的层次,各层次间的步子尽可能小些,把学生产生学习挫折的频率减至最低限度; 3.巧搭台,教学过程中,巧妙设计各种圈点阅读活动,让学生大量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成果,积极动笔阅读。 5.勤监督。在每一层次的教学中,要有老师同学的监督反馈,可以把学生取得的进步变成有形的事实,使之受到鼓舞。 (二)“圈点勾画”阅读习惯培养的具体方法 1.以“指向性圈点”强化学生的圈点勾画阅读意识 圈点阅读的习惯,只有经过主体内化才能养成,这就首先需要不断强化学生的相关意识。教师可以在课前布置难度适中的前置作业,设计一些指向性明确的圈点勾画的题目,强化学生动笔圈划的意识,引导学生慢慢走出先入为主的不动笔习惯。 2.以小组合作激发学生的圈点勾画阅读兴趣 小组成员优势互补,互相督促,极大的提升了学生的参与兴趣 (1)、方法先行-----开设专门的圈点勾画方法指导课 (2)边扶边放----课文阅读教学中指示性圈点勾画。 (3)学以致用---课外阅读自由圈点勾画,个性化圈点勾画。 (4)跟踪监控- ---信息收集,及时监控 4、以评价助推学生圈点勾画习惯养成。 (1)及时性评价。 坚持活动在课外,展示在课内的原则,及时利用课堂对学生课外圈点的活动进行评价,是持续良好地坚持圈点阅读的关键环节。 (2)生本化评价 教师必须学会用学生的眼光来观察、体验生活。对不同学生提出有层次的要求,为每个学生提供机会,让其创造属于自己的成功,体验收获与自信。 (3)艺术化评价. 教学是科学,也是艺术。艺术化的评价能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圈点阅读的乐趣。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时间从2014年12月到2015年6月,共分三个阶段进行 1. 前期准备阶段: 选题、查阅有关资料、调查研究、制定、完善课题方案。 2. 具体实验阶段: A.认真钻研教材,在备课中精心设计圈点勾画内容,其内容设计要有层次感,能充分带动不同层次的学生思考和动笔。 B.通过课堂圈点阅读实践,对学生进行方法的指导与训练,日积月累,逐步培养学生的圈点勾画阅读习惯。 C.开展课外圈点阅读,及时检查反馈学生的圈点勾画的能力及习惯的养成。 3. 研讨总结阶段: 1.收集案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 2.按照研究情况撰写结题报告。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 |
注:本方案使用宋体小5号字, 1.5倍行距,A4纸四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