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转化规律》教学反思
(2011-10-22 16:20:20)
标签:
徐兆丰杂谈 |
《物质转化规律》选自九年级科学上册第二章第二节,是初中阶段所学化学内容的总结,是所有物质之间转化规律的系统性学习,使学生在前面阶段所学的零散知识成为一个整体,构建知识的体系。因此,上好这节内容对学生掌握初中化学知识非常重要。我认为上这节内容不仅要学新知识,更要复习旧知识。以点带面,全面掌握初中化学知识。下面我以“非金属及其与化合物的转换”为列,讲讲我的上课方法:
1、
2、
学生记录实验现象。
本实验注意事项:1、硫磺能否过多,为什么?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单质可以转化为相应的氧化物?写出化学方程式
实验二、
1、在滴有紫色石蕊试剂的水里吹入二氧化碳气体,观察现象,有对照实验
2、将变红的上述实验溶液放在热水中,观察现象
问题:这样的设计是不是有一定的缺陷,你能把这个实验更完善吗?
展示:一个比较严密的实验设计(ppt)
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非金属氧化物能和水反应生成相应的酸。
讨论:你还知道哪些非金属氧化物可以转化为相应的酸?写出化学方程式
你知道酸能转化为哪种物质吗?
结论: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盐
补充:酸雨的形成
讨论:正常的降水是碱性、中性还是酸性的?为什么?
酸雨的成因是什么?如何防治?
3、
这堂课达到了以下目标:培养学生的观察现象的能力,培养学生用理论解释现象的能力
,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拓展相应的知识,是概念有更多的外延的支持,是学生有更多的感性认识,培养学生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当然,由于拓展知识面较广,导致了上课知识点偏少,进度较慢是这堂课最大的缺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