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七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011-09-19 08:14:26)
标签:

疏义忠

杂谈

   一:开学有三个星期的时间了,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七年级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普遍存在一些问题:

   解题即答案的意识非常强。解题往往只求答案,重结论,轻过程,作业中很少有学生自觉地把解题过程写上,课堂上亦如此,给出答案以为自己就了不起了,在教师不断追问下,才会说出不完整的解题过程,口头表达能力也较弱。

      自主学习习惯不好,不会自觉看书。举一个简单例子:一天,新授课后,我叫学生及时完成第35页课内练习(该页还编有课后作业题)第2题的第(1)题。巡视后,竟发现近1/3的学生找错题号或找不到题。这个例子,一点也不夸张,不是学生听不懂,也不是我没说清楚,而是这些学生上数学课没有主动看书的习惯,不熟悉课本内容,再加上注意力不集中,因此跟不上教学节拍。

    计算能力不过关,计算错误,运算顺序搞错,仍是导致最终失分的最大杀手之一。成绩分化明显加大。原来自认为数学还可以的学生出现不及格时有发生,甚至一部分优秀学生成绩明显下降。

    二、原因分析

    在小学生学习方法方面,由于小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小学数学课里新课份量少;让学生动口动手、巩固练习的时间较多;学生的主要精力用于记忆运算法则和进行相应运算上。不少学生忽视运用概念、性质来指导运算,学生只满足于做对答案,而不追求解题过程的合理性与条理性。学习能力方面,他们的记忆力较强,但理解力较差,习惯于具体思维而不习惯于抽象思维,不善于独立思考,对老师有依赖心理,解题常要给个样子。学习习惯方面,由于小学生年龄的特点,小学老师管得严,注重手把手地教,而忽视自主学习习惯的培养。基础知识方面,由于学生年龄的关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往往局限于表象。例如,他们只知道零表示没有物体,他们虽然知道小学里学过的小数可以与分数互化,但总以为两者不同,而不理解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到了初中,课堂容量明显加大,相对来说教师讲得多,练得少,知识抽象性也加强,强调知识的严密性,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对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有更高的要求。

    另外,七年级学生离开小学,乍一来到新的环境,需要一个适应过程,课程的增多,教法的改变,常使他们无所适从,有的甚至产生一种心理上的失衡,而教师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能力强弱又不了解,教学时起步点把握不准,造成中小学教学脱节。课程的增多使任课教师与学生接触时间少,管理也不及小学那样具体。

   三解决办法:

    (1)重视保持学生一些在小学养成的好习惯。如上课坐姿端正,答题踊跃,声音响亮,积极举手发言等,这些都是初中学生健康、全面发展所不可缺少的,对于数学课而言同样很重要。一个思维活跃、肯于动脑、发言踊跃的学生,学起数学来定会得心应手,游刃有余。

    2)摆正心态,适当放低要求,讲课要精讲,要有意放慢进度,概念要贴近学生生活,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引入,深入浅出。适当增加课堂练习的次数,严格统一书写格式,使学生学习既不感到困难,又有章可循。同时针对初一学生的注意力尚不能长时间集中,不适应单一的教学法的特点,课堂教学要充分利用起始的25分钟,方法上采用启发式、谈话式,要讲练结合。

    3)多去了解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认知难点能要铺设台阶,减缓坡度,逐一分解,各个击破。由具体的数到用字母表示数,数的概念的扩张,数的运算到代数式的运算,用算术方法解应用题到列方程解应用题,实验几何开始向逻辑几何转变,这五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是学生学习中跨度最大的地方,是学生最感困难的地方,也是学生学习产生分化的地方,务必引起足够的重视。

    4)抓好学困生、偏科生的辅导工作。在小学时,就有一些学困生、偏科生,他们的学习在小学本身就吃力,初中所学科目多,学生兴趣爱好各不相同,如果学生欠债太多了,想赶上去就难了。为了让这部分学生赶上,我们要特别关注辅导这些学生,不让他们掉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