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写作中标点符号误用乱用的成因分析与矫正
(2010-11-21 18:15:58)
标签:
标点符号误用乱用王小伟教育 |
分类: 课题方案 |
一、对研究问题的情境性分析
现状:我所任教九年级有学生96人, 在平时的周记以及写作训练中,百分之九十的同学根本不注意标点符号的使用,大量存在标点符号少用、误用、错用甚至不用的情况,造成语句停顿不分,表意不明,严重影响了学生作文的质量。
成因:1.学生没有认识到标点符号在作文创作中重要性,认为标点符号是可有可无的。2.学生对每种表点符号的意义认识不清,所以只能是乱用。 3.八年的学习生涯,并没有养成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4.教师忽视了标点在写作中的作用,在平时的教学和习作批改中不够重视,丧失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导作用。
二、对核心概念的操作定义
在作文中养成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会直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在语文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的能力中,“写”最能体现语文学科的实用性,而标点符号的使用是写作中必不可少的一个方面,不好的标点符号使用习惯,将会对学生现在和今后的人生产生重要的影响。
三、研究指向与内容
研究指向:通过研究,纠正学生在标点符号使用方面的常见错误,培养学生的标点意识和良好习惯,提高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的能力。
研究内容:
(一)矫正策略
1.提高认知,心里重视。学生要充分认识到标点符号在作文创作中的重要性,认识到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作文的质量就难以提升。
2.严格把关,注重平时。教师在平时的周记和习作批改中,也要注重标点符号的规范,严格要求,精心批改。
3.听说读写,全面矫正。在口头语言中,标点符号表现为停顿的长短,句末点号还表现一定的语气,因此在“写”之外,“听、说、读”中也可以对学生标点符号的使用进行矫正。
(二)规范策略
1.明确意义,规范认知。
A.规范标点符号重要性的教育。B.明确坏习惯的危害性。
2.注重平时,细抓规范。 对学生的作业要严把关,一旦发现有不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的现象,应及时修改,必要时教师还要面对面地进行督促,一直到标点符号修改正确为止。
3.活动辅助,促进规范。
A.每个月进行一次标点符号规范使用的评比活动,对于表现好的同学,予以适当的物质奖励。 B.优秀作业展评,把标点使用规范的学生作业展示在公告栏里给同学们看。
(三)巩固策略
1.认清意义,巩固基础。学生要扎实的掌握七种点号和九种标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理解明确它们之间如何配合使用,并在平时的写作训练中不断强化。
2.多读多析,巩固认知。教师可寻找一些灵活使用标点符号的范文,比如教材中《故乡》等,从标点符号这个角度切入,品读分析文学大家如何精心使用标点符号。
3.注重激励,巩固能力。教师可进行周记中标点符号使用规范的展览、评比、奖励等活动,运用激励机制,促进学生养成正确的使用标点符号的习惯,多分析,多借鉴,多学习,并且做到学以致用,提高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4.坚持不懈,巩固习惯。只要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抓,慢慢地把以前的坏习惯改正,就能养成一个认真、规范使用标点符号的好习惯。
四、研究过程与方法
(一)研究过程
1.在作业批改中研究学生误用乱用标点符号现象。
2.通过实施,总结出纠正学生误用乱用标点符号的有效方法。
3.及时做好资料的积累和整理。
本课题研究,拟定为一学期,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010年11月)
调查学生误用乱用标点符号现象,确定课题,学习有关理论,制订课题计划。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2010年12月~2011年5月)
在教学中边实施边总结。开展研究活动,以实践课为抓手,相互听课,分析总结经验。
第三阶段:小结阶段(2011年6月)
1.收集课例研究资料,作好资料积累。
2.整理出一套纠正学生误用乱用标点符号的有效方法。
3.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以行动研究为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