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财经 |
“还行,赚了6个点。”他淡淡地道。
第一季度赚6%,这听起来是个不错的成绩。这个成绩取得的背景是,1013只非结构化阳光私募产品一季度平均收益1.39%。
但如果我告诉你,这个6%的成绩,是在完全的“市场中性”策略下取得的,那么,对这个成绩的评语就应该不是“不错”,而是“非常好”了。
完全的市场中性,意味着每一笔多头头寸都有一笔相应的空头头寸对冲。也就是说,业绩与大盘的涨跌无关。
正是因为这个“市场中性”的策略,唐伟晔所在的倚天阁投资,在去年的熊市中取得了23.38%的成绩。
而我不久前的专栏“唐伟晔的四重保险:私募亚军把鸡蛋放进30个篮子”见报之后。很多圈内的朋友都对这位新近声名鹊起的投资圈新秀表达了浓厚兴趣。
毕竟倚天阁的历史业绩看起来太漂亮了——2008年,53.66%;2009年,24.47%;2010年,36.32%;2011年,23.38%,4年累计收益率226.37%,年化收益率达到34.4%。而稳定性方面,2008年至今,每个季度都实现盈利;2011年至今,连续15个月,每个月都实现盈利。
这也是我再访唐伟晔的原因——我对他也很感兴趣——他和倚天阁的另外一位合伙人黄如洪先生都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都曾算是我的同行,有多年的媒体从业经历。他们的对冲到底怎么玩的?这么好的业绩可持续吗?
对冲的理论说起来很简单:市场永远都会存在很多“偏见”,而偏见迟早都会回归,在这个回归的过程中就可以盈利。但要害的问题在于,某些时候偏见所持续的时间,足以让你破产很多次。
这也正是LTCM(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教训。那家由好几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以及一大群天才组成的公司,拥有非常好的模型,也有过往漂亮的盈利记录,但最终还是死在了沙滩上。
“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模型其实非常好,其最终惨败的原因,就是因为对单一策略仓位太重,同时过度自信,没有及时止损。”唐伟晔认为。
唐伟晔自身同样也有血的教训。他坦承,自己在“9·11”期间犯过的错误让他学到了很多。
在“9·11”事件发生之前,唐伟晔看到棉花的价格是数十年来的历史低位,所以建立了多头仓位。“当时因为觉得估值已经足够低,所以没有进行完全的对冲。”
结果“9·11”事件一出,几天之内,棉花在原来价格极低的基础上,又跌去了30%。
“那次对我的影响非常大。虽然最终熬过来了,但风险的可怕铭刻了下来。”唐回忆道。
自那以后,他开始在持仓上坚持非常分散的多策略,同时在对冲上坚持完全的市场中性。
对于倚天阁操作的品种,唐伟晔介绍,2008和2009年,主要是商品期货为主。2010年开始介入A股市场。目前70%的仓位已经放到了股票上面。
我问他,股票多头头寸如何对冲。他说现在主要是两种方法,一种是相关的商品期货,比如买了江西铜业,可以做空铜期货来对冲;另一种方法是在股票市场融券进行对冲。“但融券的成本还是很高,希望转融通能够尽快推出来。”
谈到未来,他笑一笑,“现在的状态很好,并不会急于把规模做大。自然而然的增长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