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过年,我这样孝敬农村的爸和妈!

(2010-02-01 12:43:08)
标签:

杂谈

http://www.imagewa.com/PhotoPreview/300/300_27970.jpg

                               (图片来自于网络,谢谢!)

       已经很多年没用过“白雪皑皑”这个词来形容冬天了。记得小时候老师一让写关于冬天的作文,全班同学千军万马,千篇一律地写上“冬天到了,到处一片白雪皑皑。。。诸如此类,别管如何措辞,也得想招把这个词塞进去,好像没这个词无以充分描绘黑龙江的冬天。我多年不用这个词是因为自从我离开我的家乡——黑龙江,所到之处就没真正见过什么“白雪皑皑”,甚至整个冬天都见不到多少雪。“白雪皑皑”于我将永远定格为一种记忆,一种美好的童年记忆。每看到这样的图片,我就想起家乡,想起家乡的冬天——寒冷而淳朴,一种圣洁和安详的感觉,让你一踏上这片土地就放松所有的警惕,心踏实得忘掉一切世间纷扰。也许家乡对每个人来说都有类此的感受,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游子在一票万般难求的情况下,仍然不惜一切代价,赶在过年回到家乡,回到自己父母的身旁,慰以亲情,借以疗伤。

       然而,这个春节我不能回家,给出了一万个理由,其中最充足的理由就是孩子太小,还担不起奔波之苦,也是这个理由,才能勉强按捺住那颗早已驿动的心。很感叹贾平凹的那句话:人的心都是往下一辈子疼的!在孩子和父母同时需要我们关怀的时候,我们,或者只有我,选择了孩子,尽管心怀愧疚。

      无奈之下,细细思量,在我不能回去父母也不能来的情况下,我怎样在中国最重要的节日里来孝敬我农村的爸和和妈呢?

      忽而想起很久以前看过的一篇文章,说的是同村的两个出去打工的青年,过年都回不了家,一个给父母用大箱子邮了一大堆日常用品,如元宵,洗衣粉,糖果之类的,母亲收到后喜笑颜开,逐一给邻家发送并自豪地说:这是我儿子给我寄来的!另一位青年则直接给妈妈邮寄了2000块钱,妈妈收到一张薄薄的汇款单时,默默无语,黯然神伤。。。这个故事很深很深地留在我的记忆里,此时,它清晰地提醒了我该怎么做才能让父母在看不到孩子的情况下依然能体会些许温暖。

      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第一位男青年之举。如果你不是在农村长大,你不会理解,你可能觉得很可笑,千里迢迢的邮寄一些日常用品,还不够邮费的呢(4元/公斤)?你不知道的是,农村的爸和妈是多么的省吃俭用,恨不得一分钱能掰成两半花。你觉得花30元给孩子买一桶海苔很平常不过,我就是这样,但在农村的父母看来就会心疼不已,觉得这是在糟蹋钱,是在败家。农村的父母即使手里有点积蓄也不会大吃二喝,他们一直觉得能吃饱饭就是很大的幸福。农村的父母不一定是生活拮据才如此,很多农村家庭也很小康,但依然会很节俭,对他们而言,节俭是一种习惯,一种美德,一种正经过日子人的人格体现,一种纯朴的文化氛围。

      我开始扫荡超市,而且很策略的采购,赶上打折的能省不少钱过年,我这样孝敬农村的爸和妈!。买的品种很多,什么北京小糖葫芦,双汇优质肠,巧克力,徐福记糖果,滩枣等等,见什么买什么,估计得满满一大箱子,四五十斤吧,这两天准备齐了就邮寄出去。

      今年过年,我只能以这样的方式孝敬父母。明年春节我一定回家,好了,就写到这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