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是北京小孩儿!”——3岁小儿的北京意识!

(2009-12-04 19:21:38)
标签:

文化

     儿子前天晚上一边摆弄玩具一边问我:妈妈,你是在哪长大的啊?我回答说,我和爸爸都是在农村长大的。儿子小嘴一撇,眉毛一扬,带着音调说:你们俩都是在农村长大的啊?都是农村小孩啊。我可是在北京长大的,我是北京小孩儿。。。

     你听听,我们举家迁往北京也就两三个月,就口口声声在北京长大的了。三岁的孩子还没有太深的意识,只不过是去年我和他爸爸密谋如何借着应届研究生毕业的机会杀入北京,给孩子闹个北京身份,将来教育上得点优惠。没想到耳濡目染,这小家伙提前就进入角色,早把自己当成北京小孩看待了!甚至口气中带着一种自豪感或者说潜在的一种优越感。诚然,对于三岁的孩子来说,之前的生活记忆丝毫不留痕迹,长大后能记得的还真就是在北京长大的,还真就是相当于北京小孩儿。这不由得使我想起一件事,几年前看过倪萍写的《日子》,其中倪萍讲述了她刚到北京创业时的种种艰辛和感受,有一句话我记得非常深刻:在北京人看来,无论你多么有才华,多么有能力,学历多么高,你都永远是一个外地人,北京只属于他们自己,而不属于你们这些外地人。。。我很理解倪萍当时的感受,作为初来乍到,前途未卜的她来说,既小心翼翼,又异常敏感。北京人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即使不是针对她,也会使她大发感慨,内心不想承认自己侵占了别人的城市,只是觉得自己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希望能很快得到接纳和认可。

     这就涉及到传说中的北京歧视问题。其实我倒不以为然,如果我们换位思考一下,不光是北京人,咱们自己的家乡,又何曾热烈欢迎过外地人的加入?地方保护总是有的,甚至是一种人的本能。人的心都是一样的,只不过北京是我们中国的心脏,所有人都对他给予了太多的关注和太多的期望。都希望北京人能以世界人的宽广胸怀来接纳自己。不由自主地,对北京人的态度和行为举止也潜意识地进行了评判,其结果是把自己过度敏感化的产物无限放大。给北京人扣上不友好,不宽容等等之类的帽子。

      其实大可不必,人性都是相通而且相似的,你示人友好,难道会招来恶语?主要是心态问题。北京人以自己是北京人为骄傲,为自豪可以理解。因为毕竟不是人人都能生在北京,也并不是人人都能来得了北京。北京是首都,其职能和资源不言而喻。

      所以说北京的小孩都特别自信,他们见多识广,阅历丰富,不用象地方的孩子那样通宵达旦就能享受中国最好的教育资源,机会多的遍地都是。怪不得我们这个刚刚“入籍”的北京小孩这么快就进入了角色,可能孩子更容易受“北京小孩”的影响,更容易融入这个社会,这种文化氛围,毕竟3岁的孩子正是认知世界的飞速发展时期,接受新事物比较迅速,而不像大人,首先感受到的生存压力。

    “北京小孩”带给儿子的是憧憬和希望,我也很庆幸我们终于实现了把孩子变成北京小孩,他可以在中国最经典的文化氛围中成长。但同时也有点“忧国忧民”,觉得社会和国家是不是应该思考一下:同样是生活在中国的孩子,生存的差距咋就这么大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