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史铁生葬于地坛更难的事----娃娃皮皮说。写过《我与地坛》的作家史铁生,逝世两年了,其骨灰至今仍未安葬。因为其家人仍在和北京的地坛公园管理者说理,想把史铁生安葬在地坛公园中。对此,民间和网上支持者们强调:公园放名人塑像和骨灰供人怀念,这体现了社会对人文精神的传承与尊重。民间和网上反对者们却说:死人还是应当葬在公墓,不应当葬在公园。还有更多的网民在问,史铁生是谁。他们因为这一条史铁生骨灰安葬在哪儿的消息,才知道有一个作家叫史铁生,才知道史铁生与北京的地坛有点关系。
在娃娃我眼里,史铁生是一位让人尊敬的好作家,在中国老知青人群中,以及上了些岁数的读者中有一定的影响。史铁生写的《我与地坛》,的确把史铁生和地坛融在一起了。否则,其家人和好友们也不会提出把他安葬在地坛公园这样的大胆想法。在世界历史上、北京历史上,的确有将名人安葬在公园里的做法。但如今北京的公园里,是否允许名人死后到此来安葬,的确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但谁也不敢开先河。
其实,对于文艺人士来说,演员死了,他的戏还在;歌星死了,她的歌还在;作家死了,他的书还在,这就足够了。作品其实是最好的墓铭志,因为它总是能够活灵活现地活在人们心中的。演员于是之老先生刚刚去了,他的《茶馆》还是他的老《茶馆》;歌星邓丽君早早去了,她的《小城故事》至今天天有人在唱。作家史铁生去了两年了,他的《我与地坛》应当让更多的人来读才是。而不是让人走进地坛,看见史铁生之墓,才知有一个作家叫史铁生。
死后能够葬在人民的公园里是很难的,其实能够长久活在人心中才是最难最难的。与其非要让史铁生在地坛公园里入土为安,还不如好好地宣传宣传史铁生,让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年轻人来读读史铁生写的书,知道史铁生的《我与地坛》,那才是本好书,而不是座好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