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源东垣寻根石家庄第五节东垣的历史传奇
(2023-04-15 16:42:05)
标签:
东垣石家庄城市源头 |
分类: 探源石家庄 |
一、王国兴旺的历史沉淀
秦汉时期,东垣故城作为滹沱河流域中心城市,是由两种形式表现出来的,一是作为一级区域政区——郡的治所,即恒山(常山)郡城,二是作为诸侯分封地——诸侯国的国都。东垣曾两次做过诸侯国国都。人们都知道,东垣曾是汉王朝分封的真定国都。但是,对于另一次作国都的历史,一般人知之甚少。实际上,在滹沱河流域,在真定国分封的100多年前,在滹沱河流域还有一个分封王国——恒山国,它的诸侯王是张耳,都城就在东垣。只是因其历时极短,如昙花一现,所以被人们忽略或遗忘。
张耳,魏国大梁(开封)人。年轻时,是魏公子无忌的门客,后因事逃到外黄。有人知道他是一个有出息的人,就给他牵线做月下老。他娶了一个有钱的夫人,经济上得到资助,便放开手脚施展政治抱负,和战国时的政治家们一样,他广结交游,甚至罗致远方的宾客,在政治舞台崭露头角,出任外黄令。在他的宾客中,有他的老乡陈余,虽然年纪比他小,但是成为忘年交,到了同生死的地步。还有就是此时还是一介布衣的刘邦,常来常往,刘邦有时一住就是几个月。
此时,秦国已灭了魏国好几年,听说张耳、陈余是魏国的名士,就分别悬赏千金和500金找他们。两人逃匿陈国,隐姓埋名,充里门守卫。陈胜起兵反秦,打到陈国,两人便投奔了陈胜。他们进言陈胜不要急于称王,而是急速向西进军,访立六国后裔作为反秦的党援。但是,陈胜没有听从他们的劝阻,自立为王。陈余又进言陈胜派遣兵马攻取赵国之地。陈胜就任命他的好友、陈国人武臣为将军,张耳、陈余为左右校尉,拨给3000人马,进军赵地。很快平定了赵地,张耳、陈余鼓动武臣自立为赵王,任命陈余为大将军,张耳为右丞相。
不久,发生内讧,赵王武臣被手下将领李良杀害。多亏了张耳、陈余耳目多,得到事变消息,及时逃脱,收拾残部,竟然还有几万人,又听从门客的建议立六国时赵王的后人,以安定人心,于是到处访求,终于找到了一个叫赵歇的人,立为赵王,住在信都(邢台)。
秦兵攻破邯郸,张耳和赵王歇退守巨鹿。秦兵围攻巨鹿,城内粮尽兵乏,张耳几次派人,让驻扎在巨鹿北的陈余前来解围,陈余虑秦兵势众,不敢发兵。最后,在燕、齐、楚的救援下,才得以解围。为此,张耳、陈余决裂。
张耳跟随项羽征战,入关。汉高帝元年(前206年)二月,项羽大封诸侯王。张耳平时交游广,人缘好,很多人在项羽面前替他说好话。项羽也曾听闻张耳贤能,就分赵地,封张耳为恒山王,将赵王歇改为代王。仅以南皮附近三县封陈余为侯。张耳就国,陈余气不打一处来,既忌恨张耳为王,又抱怨项羽处事不公。恰好齐王田荣反叛项羽,陈余便向田荣借兵,再加上自己封地三县的兵力,就向张耳发动进攻。张耳吃了败仗,丢弃了自己的封国,跑到他的旧相识刘邦那里去了。
陈余从代迎回赵歇,仍旧为赵王,赵王歇投桃报李,封陈余为代王。陈余只派夏说为相国前往守代,而自己仍留在赵地,并叛汉。汉高祖三年(前204年),韩信、张耳攻赵,进行了有名的“背水之战”,斩杀陈余、赵王歇,张耳被刘邦封为赵王。又过了两年,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张耳去世,其子张敖嗣立为赵王,不久又演绎了新的风波。这是后话。
张耳的墓葬可能在距东垣故城西南约四五华里原石家庄市郊区小沿村一带(今裕彤体育场、丰收路北)。这里地表原有大土堆,仰望有连云之势,俯瞰状如磨盘,故称云盘山,上世纪50年代,高大的封土约高15米左右。1978年7月在此基建施工时,发现了一座西汉贵族墓,经考古部门发掘,出土有铜缕玉衣残片和部分铜器,并发现了一方印文为“长耳”的铜印。据考证,在秦汉之际,作为姓氏的“长”与“张”通用,据此推断,墓主人很可能是恒山王(后封赵王)张耳的墓葬。但也有的学者认为是真定王的墓葬。
(二)王国兴亡一念间
东垣第一次作为诸侯王都城,就这样只存在了大约短短的一年多时间。到再一次成为诸侯国都,时光又飞逝了一个世纪。汉武帝元鼎四年(前113年)置真定国,东汉光武帝刘秀建武十三年(公元37年)废,前后共计140年。之后,在三国曹魏时,又有短暂的封国时期,到西晋再次废国,时间只有11年。立、废,兴、亡,似乎都是封建帝王的“家事”,全在帝王一念之间。
武帝恻隐之心造就的真定王国
真定国的立国,还要从发生在汉武帝元鼎年间(约前114年),张骞“掺合”帝王家族内部事务,赴常山国纠察汉武帝的侄子、常山王刘勃的历史事件讲起。
张骞,就是西汉时因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路,而闻名于世的使者。汉武帝元鼎二年(前115年)张骞出使西域,从乌孙国返还长安,被武帝拜为大行(掌礼宾的官名,后改称鸿胪卿)。第二年,常山宪王刘舜(汉景帝子、武帝之弟)病故。常山国诸王子本来就不和,先王一死,内讧即起。
帝王家祸起萧墙是常事,十之八九是为争宠夺嫡而起,“掌门人”一碗水端不平,必然埋下祸根。这常山国是河北地区重要的诸侯王国,是在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年),汉景帝封皇子刘舜为常山王,首府元氏(今元氏故城村南),辖境包括滹沱河流域今石家庄市大部。俗话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帝王家的经似乎比平民百姓难念得多。刘舜作为王爷,自然妻妾、儿女成群,争宠夺嫡便是败家的祸由。其初,刘舜的长子刘梲是姬妃所生,刘舜很不喜欢这个儿子。王后修生了次子刘勃,被立为太子。此后,宫内其他得宠姬妃又生子刘平、刘商。宪王刘舜逐渐冷落王后。王后修也由此生出嫉心。
后来,刘舜得了重病,各位宠姬终日伺候,而王后修很少照顾刘舜。太子刘勃更为过分,不仅不尽孝道,还不顾老子死活,照样吃喝玩乐。
刘舜死后,太子刘勃即位,“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与其母修专横跋扈,开始挤兑众兄弟,尤其是对兄长刘梲,以先王“不以梲为子数”拒绝分给刘梲财物。虽有官吏多次劝导他顾念手足之情,但刘勃根本听不进去。刘勃以为天高皇帝远,在自己这一亩三分地,自己就是天,自己就是地,自己一言九鼎,谁能奈何?该怎么排斥兄长,就怎么排斥,自己想干什么就干什么。只有自己节制别人的份,哪有别人管我王驾千岁的权力?
事情做过头,就要向反面转化。刘舜去世,汉武帝派使者到常山参加宪王丧礼,刘梲找了个机会,向使者讲述了刘勃不仁不孝不义之行,指控刘勃对父王毫无孝心,由于王后的放纵和袒护,有恃无恐,人性丧尽,在父王殁后服丧期间“私奸饮酒,博戏击筑(筑是一种乐器),与女子载驰,环城过市,入狱视囚。”按汉朝法律,这条条都是死罪。使者不敢隐瞒,如实向汉武帝奏报。汉武帝觉得事态严重,不能不管。为了查清真相,就派大行张骞到常山验问。
张骞赶到常山。查清真相,首先要收集证据,就下令将各方证人收监。刘勃及其母修,想不到朝廷会派人来查究,心里也害怕。但是,一来骄横惯了,二来是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岂肯乖乖地束手就擒?先下手为强,派心腹将领,将刘梲的证人捕匿起来。张骞皇命在身,岂容刘勃胆大妄为?便派吏卒去搜捕。刘勃也真是胆大妄为地过了头,一点也不给张大人面子,命人把张骞派去的吏卒鞭抽棍打,赶了出来,并擅自放出朝廷囚犯。
张骞查清刘勃的罪行,回朝复命,一五一十上奏皇帝。有司请求按律诛杀刘勃及其母修。汉武帝长叹一口气,说:“刘舜王后修素无德行,迫使刘梲陷于以小犯大之罪;而刘勃没有良师教诲,放荡不逊。但是,不忍诛杀他们啊。”于是,下诏废除刘勃的王位,令其携家属迁居房陵(今湖北房县)。
一个月后,汉武帝顾念与刘舜的兄弟之情,又下诏封刘舜的另一个儿子刘平三万户,为真定王,析常山的真定(治东垣)、绵蔓(今鹿泉市北故城)、藁城、肥垒(今藁城市城子村)四县立真定国。
真定国就这样在帝王的一念之间横空出世。当时,真定国有37126户,178616人,国都真定城(东垣)。
这一事件,引来一个地域格局的变化,出现了两个并列着的中心城治——常山城和真定城。以后,随着时移势易,常山城(元氏)逐渐失去了中心城治的地位,终被真定所取代。
刘扬野心葬送掉的真定王国
斗转星移,真定国在常山宪王刘舜的子孙手里一代一代传承着,到西汉末,已传位六代,传至常山宪王刘舜第七世孙刘扬手里。只是因为和另一个帝王生出了生死攸关的干系,演绎了真定国的悲喜剧。
此时,已是西汉末年,正经历着王莽篡权乱政、天下大乱的历史事变。公元22年,刘秀与兄刘縯联合宗亲、家奴数千人,起兵反王莽,拥立汉室宗亲刘玄(刘秀族兄)为帝,复汉朝,改元更始。刘秀兄弟威望大增。这一下,功高盖主,受到刘玄的畏嫉,便找了个借口要了刘縯的脑袋,以绝后患。兄长被杀,刘秀是个有大抱负的人,当时仇恨入心底,表面不动声色,只是请求巡行河北,替刘玄平定河北。刘玄便封刘秀为平虏大将军,出征河北。
这时,邯郸卜卦者王郎诈称是汉成帝私生子,名刘子舆,自立为帝,传檄河北郡县,围剿刘秀。赵国以北、辽东以西各州郡皆望风而从,从此,“王郎赶刘秀”就在这一带上演了。
刘秀在河北与邯郸王郎政权进行了一年多的艰苦征战。正如民间流传的那样,刘秀初到河北,势单力孤,还真是被王郎追赶得到处奔命。后来得到了河北一些豪强氏族的支持,才勉强在真定一带落了脚。
此时,刘秀和真定王刘扬相比,实力悬殊,刘扬有10万兵马,而刘秀兵不过万把人。摆在刘秀面前的只有一条道,和刘扬结盟。经刘秀手下刘植作说客,劝说真定王刘扬归顺了刘秀。左右又给刘秀出主意,迎娶刘扬的外甥女郭圣通。虽然刘秀已是有家室之人,但是,为了长远利益,刘秀不得不做出政治选择,和郭圣通结姻。他看的是政治大势,看上的是郭圣通的家族。
郭圣通家居藁城,当时属于真定国管辖。郭家和真定恭王刘普联姻,娶了刘普之女,号郭主。郭主生下郭圣通。郭家是真定、乃至河北的望族。
果然,刘秀娶得郭氏归,犹如鸟枪换炮,和王郎的实力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真定成了他的战略根据地,为他登上皇帝宝座奠定了基础。当年五月,攻克邯郸,杀掉王郎。公元25年六月,刘秀成功地平定河北,登基称帝,改元建武,史称东汉光武帝。
偏偏真定王刘扬是昏聩之辈。在刘秀势单力孤时,他反倒以10万之众归附拥兵仅万把人的刘秀,还把外甥女送给刘秀作填房。但是,在刘秀一统天下,外甥女郭圣通生下皇子,封为贵人,要做皇后时,他却鬼迷心窍,于建武二年(公元26年),竟然听信巫士的妖言,一心想当皇帝,和绵曼山区的叛军预谋共同谋反。没成想,消息外泄,被刘秀派遣大将耿纯诛杀。同年,刘秀看在皇后郭圣通的面子上,念刘扬谋反未成,又封刘扬之子刘得为真定王。但是,不信任的种子已种下,刚过了10年,就贬真定王为真定侯,真定国属县归常山郡。真定国的辉煌前程走到了头。
虽然到三国曹魏时期,随着常山郡城由元氏城迁到真定城,高贵乡公正元元年(公元254年),高贵乡公曹髦封楚王曹彪世子曹嘉为真定王,真定又成为封国。但那已是回光返照,到公元265年,司马炎建国西晋,贬曹魏真定王曹嘉为高邑公。真定国从此退出历史舞台。